寻找电影画面里的“非关键帧”

2020-07-23 06:27白令海刘淼
摄影世界 2020年4期
关键词:长镜头聚会车站

白令海 刘淼

01电影《南方车站的聚会》剧照

白令海

我经常在工作间隙游走于片场之外进行探险。实地取景的场景,虽然经过了美术加工,但它的气氛与场外往往是连贯的。我希望寻找到那些曾赋予电影故事以启发的现场,去感受创作初始的绵延想象。

02电影《南方车站的聚会》剧照

在拍摄《地球最后的夜晚》时,我曾穿过一片砖瓦废墟找到了一个人工池塘,绿色的浑水中央立着颤颤巍巍的假山。或许是被这样笨拙却郑重其事的美感所吸引,我绕着池塘拍下许多照片。后来回到家看《秘密金鱼》这部电影,其中竟然出现了同一个池塘的桥段,像从白日梦里分心,闯进了别人的梦,再偷走一些画面藏回我的梦里。

入行

之所以从事剧照师这个职业,是源于我的老师木格的一次工作邀约,我作为他的助手去完成关于电影的采访拍摄,后来剧组刚好需要一位剧照师,便找到我。此前的我虽然具备摄影专业背景,但没有电影剧照的从业经验,与我对接工作的制片人还没来得及看我过往的作品,便唤我提着相机入组了。现在回想起来缺乏相关经验或许也是我的一种优势,我的拍摄思路更多是从对图像的理解出发,用我更为熟悉的艺术语言来创作。当时,我脑海里没有关于剧照的种种标准,这样使我的拍摄更加自由,能够让我根据不同的景别,去关注非戏剧性的事物,寻找那些“非关键帧”的画面。伴随着这样对新工作的摸索和对影像的喜爱,我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画面语言,片方也比较满意,便一直这么合作下来了。

作为剧照师,拍摄时对设备的要求比较基础,比如:高像素和RAW格式照片为后期处理提供充分的空间,大光圈应对弱光场景,变焦镜头保障灵活的拍摄位置。电影拍摄时同一个镜头往往会重复拍几条,甚至二十几条,剧照师拥有充足的试错时间,所以敏锐的观察和临场的判断会比手中使用的设备更为重要。

难点

03电影《南方车站的聚会》剧照

04电影《南方车站的聚会》剧照

对于我来说,最有挑战性的工作经历是拍摄《地球最后的夜晚》近一小时的长镜头,这需要我在为数不多的拍摄机会中精确完成任务。记得当时我全程跟着彩排熟悉摄影机和演员的走位,找到了几个不会穿帮的拍摄位置,记住了一些不会干扰摄像机位的关键时机(在长镜头后半程的旋转房间里躲藏还需要读秒)。当时另外的工作难点还在于,摄像机后面虽然是比较安全的位置,但往往还有跟焦员、移动组、录音师和副导演等人员,没有多余空间容纳剧照的机位,也难以形成构图:而与摄影机保持距离,在长镜头的运镜中又很容易穿帮,这就需要我在躲藏的同时通过现场的细碎声响来判断拍摄时机,熟记走位以寻找捷径提前到达下一个拍摄点等待,在正确的时间点拍下预先构思好的画面。而最重要的是在这样的流程中保持对于图像的审美判断,和与整部电影其他场次相连贯的图像气氛(毕竟剧照往往比电影更早面对观众,所以观众缺少剧情走向的背景信息,或许就会产生误读)。

05电影《南方车站的聚会》剧照

06電影《地球最后的夜晚》剧照

07电影《地球最后的夜晚》剧照

08电影《地球最后的夜晚》剧照

明星

剧照师离明星很近,但我不会对明星产生崇拜或狂热的情感,我在学习成为一个优秀的欣赏者。当我拿起相机时,他们就是剧本中的虚构,我记录下他们构筑起的灵与肉:电影《南方车站的聚会》的许多场景是在武汉的城中村实地取景的,道路上修修补补,天上挂着蛛网似的电线,路两旁的杂货铺贴满了晒褪色的明星广告,狂野中有其自成一格的秩序。记得有一次,廖凡穿着戏中的衣服,没有口罩墨镜遮掩,着装与气质像是停留在戏中,并没有打扰那个城中村里自有的秩序。他和那里的居民们一样埋头走路,没有引起注目和骚动,混入熙熙攘攘的行人车流中走向片场。也是这个场景,让电影片场内外的界限变得模糊,故事的线索从剧本里溢了出来,置身于此的人们都有可能触发故事的一环。这样的奇妙体验在“明星”身份中是无法成立的。

角色

在我看来,剧照师是一个微妙平衡自我与他者的角色。剧照师是创作者,应该具备良好的审美判断力,但这种创作又必须贴合,或服从导演、摄影、灯光、美术等多方需求,不宜将过多的个人美学反映于图像里,但又最好让每张照片不只是电影画面的复刻品。你可以尽兴跳舞,但也要跟上節奏。

摄影与摄像在许多方面是兼容的。作为剧照师,最好能够直接通过摄影机的画面来理解导演或者摄影师的意图,可以观察构图中被强调的和被规避的事物,根据打光的逻辑来判断当前故事的氛围,包括演员情绪的起伏。种种信息都囊括于画面中了,只要具备良好的专业判断力,这些信息都能够最终服务于拍摄。其实作为剧照师,个人的情绪或想法不应该对照片产生影响,除非这些照片刚好需要这种影响。也许参与的过程中有许多触动过我的时刻,不过那些时刻我多半会留给自己,不用相机。平时我会读很多无关自己专业的书,也不求精通,但需要保持好奇的姿态。我的想法是,已知的信息通过已知的思考过程,只能生产出已知的念头,所以已知是创作者的末路,未知与变量才能带来灵感。

09电影《地球最后的夜晚》剧照

未来

其实我并没有再次进组的计划。一方面因为我与电影的交集更多出于探索者的好奇,未曾纳入职业化的考虑。另一方面也因为我很幸运,参与的两部制作中,刚好遇见了两位影像风格突出、叙事方式迥异的作者型导演。他们或许是影评人眼中分处两极的不同类型的创作者,各自拥有特殊的影像语言和创作方式,我能够近距离观察两位导演对于表演、摄影、美术等方面的不同判断,以此来学习他们各自的美学标准和技巧使用,这样的机会实为难得。

10电影《地球最后的夜晚》剧照

11电影《地球最后的夜晚》剧照

12电影《地球最后的夜晚》剧照

猜你喜欢
长镜头聚会车站
不聚会少出门外出做好防护
开化长镜头
安哲罗普洛斯电影长镜头模式分析
毛卫宁与他的长镜头
快乐的聚会
车站一角
在北京,一个车站的治理有多难
生日聚会
热闹的车站
热闹的车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