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有关部门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情况的统计通报成为关注热点。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一季度主要经济数据,其中的“种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生猪存栏比上年四季度末增长3.5%”等,被舆论称为“一抹亮色”。28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通报的“粮食生产形势好”“生猪生产恢复势头持续向好”“农村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等情况,成为媒体报道标题中的重点设置。舆论表示,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对国民经济的巨大冲击,农业的亮眼表现让抗疫保供有了坚实的物质支撑,农业农村的良好态势为下行风险凸显的全局经济夯实了底气、稳住了势头,中国“三农”在重大危机面前从容不迫的表现再次证明,“三农”这块压舱石,任何时候都只能稳固,不能减弱。
同时,春耕生产有序推进情况继续成为关注热点。各产粮大省集中发力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取得明显成效。其中,早稻面积恢复性增长受到聚焦。新华社等媒体集中介绍了湖南、江西、安徽等省通过惠农补贴、集中育秧、订单生产等方式推动早稻扩种、推进“单改双”。“湖南早稻面积1830万亩,增长11.5%”“江西早稻种植面积1833万亩,比去年增加190万亩”等数据被媒体大量援引。5月1日,央视“新闻联播”消息称,早稻插播接近尾声,中央和地方采取一系列超常规措施,扭转了面积连续7年下滑的态势,实现恢复性增长。此外,各地的科技春耕、绿色生产、一体化服务、农资供应充足等农业生产新动态引发集中关注。《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媒体发出大量汇总性报道,称疫中稳耕有底气,科技智耕有能力,绿色精耕有希冀,春耕稳产保供底气足。
生猪生产继续向好、猪肉价格连续下降的整体态势也被持续关注。“生猪产能恢复”成为媒体报道关键词。“山东生猪存栏较去年9月增加8%”“湖南48个生猪建设项目投产,新增产能170万头”“四川乐山再添生猪产能100萬头”“江苏能繁母猪存栏连续6个月回升”等消息接连出现。舆论建议,进一步加大对小微型养殖场的金融贷款帮扶,吸引市场资本投身大型生猪养殖项目,探索投入成本低、抗风险能力强的多元化养殖路径,为提振生猪产能发掘新“蓝海”。“猪肉价格下降”成为社交媒体中的热点话题。新浪微博中,“猪肉每公斤降了6元”“全国猪价连续7周下降”“猪肉价格十连降”“北京猪肉价格降至每斤19.9元”等微话题被热烈围观,阅读量共计2亿次。网民在跟帖评论中发出了“好消息”“买买买”等评价,称确实感受到了猪肉价格的下降,但跟过去十几元的价格相比落差依然很大,希望下降的幅度再大些,期待能够“大口吃肉”“放开吃”。生猪期货上市也受到关注。媒体认为,这是我国期货市场上的第一个活体交割品种,对于完善生猪价格形成机制、提升市场主体风险管理能力和助力生猪产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