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每个考生都听过各种令人神往的版本,随意逃课、兼职不断、自由恋爱、社团丰富……也听过各种发奋图强的版本,拿奖学金、各种比赛、出国交流、准备考研……带着对大学的种种向往,我们披荆斩棘而来,雪山已过,大河已渡,巨龙已杀,却在最后的关口犹豫不决:向左,是省外院校;向右,是省内院校,该如何选择?
[省内:更高的性价比]当分数选择余地不大,选择省内高校可能会获得更高的性价比。省内高校会将当年绝大部分招生计划投放在当地,这无疑降低了省内高校及专业的投档线,同等分数的情况下,极有可能选择到更适合自己发展的热门专业,提高自己的志愿满足率。 [省外:更优质的教育质量]接受更为优质的高等教育,享受更为优越的教育氛围,是每个考生的梦想。如果你的分数够高,答案其实很明显,肯定选择分数能达到的最好的高校,此时北上广等国内几大教育重镇的吸引力更大。若选择西部地区,较低的分数也有读到名校的可能性。
权衡要素:看分下单——在现实情况下,分数仍然是高考选拔的唯一比较公正的标准,让自己辛苦“赚来”的分数获得一个皆大欢喜的结果,显然是最好的。
[省内:更现实的人脉]据说“拼爹”之后流行“拼同学”。在省内读大学,同学多来自本地,多半也在省内就业。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和照应,就是很重要的人脉关系。 [省外:更多样的校友]“自己若没能力,同学只是酒肉朋友。”上大学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学会为人处世。省外院校的学生多来自五湖四海,这对于增加见识、锻炼自己与各色人的交往能力,相对更为有利。
权衡要素:各有千秋——以上两个对比,虽然并不绝对如此,但一般情况下,一个人事业的成功,80%归因于与别人相处,20%才是来自自己的心灵。在这个现实的社会,没有人脉的积累,没有非凡的交际能力,免不了处处碰壁。
[省内:省内就业更易]因为招聘成本较为低廉,省内用人单位对于本地毕业生的招聘力度更大。此外,省内高校在本地积淀下极为深厚的校友资源,在某些行业的就业中,占尽了地利人和。 [省外:更广的就业选择面]若你志在四方,那么显然应该根据自己的就业意向来选择就读的城市。如果你意向尚未明朗,那么选择就读经济较发达地区的院校,意味着毕业后就业的机会可能更多。
权衡要素:就业意向——202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达到874万人,再创近10年人数新高值,大学生就业面临新的挑战。在选择大学和专业时,我们显然应该未雨绸缪,提前将就业因素纳入其中加以考虑。
[省内:月是故乡明]在省内高校求学,改变生活习惯这一道坎就已经在无形中被去除了。此外,便利的交通,各种小长假就可以回家与家人团聚,享受妈妈做的拿手好菜,各种同学小聚,福利多多。 [省外: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到省外求学,尝试着离开父母,离开自己生活很久的家乡,不仅可以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自己的独立能力,减少对家庭、对父母的依赖。
权衡要素:个人意愿—— “儿行千里母担忧”, 到人生地不熟的外地求学,父母必然担心孩子是否能适应当地的生活。如果只身一人远赴北方,南北饮食习惯、气候、生活习惯的差异,要适应起来,可能还是需要付出一定精力的。
都说大学是一个可以重塑三观的地方,同一个大学,有人涅槃重生,长出坚硬的翅膀;有人虚度光阴,生出迷茫的灵魂。选择省内还是省外,这并非一个有着标准答案的命题,无所谓对错。考生只有在結合自身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对省内外院校的了解,才能做出更适合自己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