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融发展与旅游产业耦合:时空特征及驱动机制

2020-07-23 00:55伍玉婷吴仁献
福建商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金融业旅游业耦合

伍玉婷,吴仁献

(华侨大学 旅游学院, 福建 泉州,362021)

金融业与旅游业互动耦合是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我国为了促进金融业与旅游业的交融发展,强调对金融资源、工具进行合理配置与创新,推动优化传统的旅游发展结构[1]40。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印发全国金融支持旅游扶贫重点项目推荐名单的通知》,促使金融增强贫困地区旅游产业的经济造血能力,激发旅游发展新活力;《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鼓励旅游企业与金融机构开展多种方式的业务合作,加大金融支持旅游实体经济力度,使金融对旅游业的服务水平得到改进和提升[2]76。此外,旅游产业通过价值溢出等方式能够为金融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提升金融产品的附加值。然而,金融业与旅游业互动发展过程中,金融服务产品开发、旅游市场投资效率和资源市场配置等还存在多方面的问题[3]。长期以来,旅游业的发展遇到融资渠道不足、资金供应短缺的困境,而金融业在业务发展方式固化、金融产品单一化等方面存在困扰,引发金融对旅游业的服务水平不到位、支持力度不够等突出矛盾和问题,阻碍了金融业与旅游业的互动协调发展趋势。因此,对金融发展与旅游产业耦合时空特征和驱动机制的研究,有利于促进区域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平衡协调发展。

一、文献回顾

对于金融业与旅游业的关联研究认为,金融集聚是旅游业发展的支撑,旅游业建设是金融发展的基础和依托。已有相关研究大多注重金融支持旅游产业发展。Safiuddin[4]通过分析APTDC(旅游发展公司)的流动绩效、盈利能力与贸易收入的比较等指标来评估公司的长期效益。旅游企业财务上的成功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贡献,并且财务状况良好的旅游企业在环保行动中排名更高[5],这表明财务绩效良好的企业能够更好地分配更多的资源来支持环境行动,从而促进区域的环境改善。门洁[6]指出,绿色金融提升了实体经济增长潜力,支持了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徐靖波[7]发现,黑龙江的金融支持可以影响旅游养老价值链的横向、纵向或多元化的延伸,从而推动旅游养老产业的发展。同时,金融业的波动对旅游业也产生了辐射性的影响。Chan[8]通过构建金融工程模型,发现澳门娱乐旅游产业与全球金融市场表现密切相关。此外还有关注金融与旅游两个产业交互关系的影响研究。秦兆祥[1]41指出,旅游和金融产业的融合能够提高资源配置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既能够支撑金融市场与体系的扩展与构建,又能够提高旅游产业竞争力。邵玉珍[9]实证分析了江浙沪地区旅游业与金融业融合度,为拉动市场需求、创新旅游金融产品及提升服务质量等方面提供了优化江浙沪地区两业布局的决策参考。龚艳等[2]认为旅游业与金融业之间的互动耦合过程促进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平衡协调发展。综上,对于金融业的研究关注多为金融与技术创新、区域经济增长、新型城镇化等方面的协调发展关系;旅游产业其与区域经济、交通系统以及城镇化等领域结合研究较多。但学术界对金融发展与旅游产业两大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研究尚为缺乏。未来的金融与旅游产业将愈加交互融合发展,金融业与旅游业对区域经济高质量的发展发挥了显著作用。鉴于此,本文以金融发展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发展为切入点,分析两个产业之间作用的驱动机制,为金融与旅游产业的耦合作用推动市场供给与消费需求形成良性运作态势,以及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耦合”源自物理学上的概念,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彼此作用、相互影响的一种动态关联关系[10]。耦合度主要体现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或者外部系统间交互作用程度的强与弱,而耦合协调度则测量要素间或系统间相互作用过程中良性耦合程度的大小。金融产业与旅游产业属于两大相互独立又关联的系统,相互影响,是一种动态关联关系,属于典型的耦合作用系统,为此本文借鉴耦合评价模型来研究两个产业间协调发展的作用机制。

首先,确定金融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功效函数,Uij表示为i系统中第j项指标值。i=1为金融发展子系统,i=2为旅游产业子系统,将收集的所有指标数据进行极差标准化处理,指标值位于(0,1)之间,Uij取值越大,则表示Xij对产业子系统贡献程度越大,计算公式为:

其次,运用线性加权法来确定金融产业与旅游产业两个子系统的综合评价值,其中Ui表示子系统的综合评价值,Wij表示各项指标的权重,运用熵值法来确定指标权重。线性加权公式为:

(2)

(3)

为避免因金融产业与旅游产业都处于低水平发展阶段而出现耦合度较高的假象,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旨在客观反映金融发展与旅游产业的耦合关系。公式(4)中D为金融产业与旅游产业系统的耦合协调度,T为综合协调指数,α和β为待定系数。在金融发展与旅游产业交互协调发展中,由于两个产业互相作用的程度呈现差异化,旅游产业优化升级必然需要金融业的支持带动,再反作用推动金融产业发展进程,而金融发展需要多类要素系统共同作用,旅游产业并非唯一的驱动系统,金融发展在两个产业系统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因此,将α、β分别赋值为0.6和0.4。并且在指标权重设计时,专家反馈结果支持了α=0.6,β=0.4。

(4)

对于耦合协调度的等级划分标准,参考王永明[11]等学者的研究规范,将协调度细分为十个等级,共归为四大类,见表1。

为了测量金融发展与旅游产业两个相互独立又具有联系的系统耦合协调度,采用多项指标进行综合化评价,其中金融发展借鉴龚燕与郭峥嵘[3]、吴爱东和刘东阁[12]、俞思静和徐维祥[12]等研究成果,选择年末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保费收入、金融机构存贷比、金融业增加值等八项指标,构建成金融产业子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旅游产业借鉴高楠和马耀峰等[14]已有评价指标,选取星级酒店数量、旅行社数量、旅游资源禀赋、旅游外汇收入等八项指标,作为旅游产业子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见表2。

表2 金融发展与旅游产业系统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涉及的全国31个省际(因统计口径等原因,数据不包括港、澳、台)金融与旅游产业的统计数据来源于2003-2015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金融年鉴》以及《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并辅以各省级行政区的统计年鉴作为数据补充,对于部分缺失值,根据已有数据的年均增长率做均值和插值法处理。

三、金融发展和旅游产业耦合协调的时空分异

根据前文各项公式得出金融业与旅游业的耦合协调度和协调等级分类,具体结果见表3。从时间维度来看,2003-2015年我国31个省市的金融发展与旅游产业的耦合协调度整体水平不断上升,耦合协调等级从失调向协调转变,表明两个系统13年间整体协调发展态势向好,两个产业间的协同效应逐渐变强。2003-2007年协调度在0.07~0.17之间,处于极度失调与严重失调阶段,2008-2011年协调度在0.23~0.49之间,处于濒临失调与中轻度失调阶段,2012-2015年在0.47~0.71之间,除了河北处于濒临失调阶段,其余各省均处于初级协调与中级协调阶段。河北受到了北京、天津、山东等旅游资源丰富、形象好的邻省市的影响,旅游产业发展缺乏吸引力而陷于尴尬境地,导致旅游业滞后于金融发展。江浙沪及山东、河南、重庆六个省市耦合协调度发展水平较高,均达到了0.69以上,实现了中级协调。但所有时间段均无省份达到良好或优质协调水平,两个系统间协调发展的良性机制尚未形成,未来仍有很大发展空间。

表3 2003-2015年金融发展与旅游产业耦合指标值及协调等级结果

从空间分布来看,随时间推进,“长三角地区”的耦合协调度在全国范围内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金融发展与旅游产业的耦合情况在经济发展水平所表现出的区域差异上有一定的反映。江浙沪作为经济发达地区的代表,在产业结构调整、市场供给需求、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人口城市化程度上始终走在全国前列,同时多项政策试点先行也都在这些省份,受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影响,市场力量得到充分发挥,为旅游发展提供持续且充足的金融支持,同时这些省份的旅游发展带来的收入、创汇效应和产业关联效应又推动了金融发展。山东、河南和重庆作为旅游资源丰富的省市,充分发挥出了旅游产业的关联带动作用,且金融发展能够提供并满足旅游产业的发展所需资源,从而共同推进两个产业系统进入良性发展通道,与江浙沪三省市连同形成了“倒V”型协调发展的空间状态。

根据两个产业的综合评价值(见图1),在滞后系统中,金融滞后型与旅游滞后型省份数量之比为5∶1,出现该比例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存在大量制约金融、支持旅游产业发展的因素,如金融配套设施落后缺乏、金融产品单一片面、金融服务功能跟进更新慢等,而无法满足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求。仅有天津、安徽、江西、广东、重庆、四川、陕西7省(市)实现了金融发展与旅游产业的有效契合,协调发展水平较高;而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等地虽然旅游市场活跃,旅游需求旺盛,但金融市场与旅游产业交融深度不够,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求超过了金融产业对其的支持供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20个省份旅游业的发展;只有河北、湖北、云南、新疆4个省份属于旅游产业发展滞后型,表明这些区域的金融发展现状优于同时期的旅游产业,可见旅游业对金融发展的贡献与带动作用微小,并限制了金融发展服务旅游产业的积极性。整体而言,金融发展与旅游产业子系统良性的耦合协调机制仍未在大部分省份形成。

图1 金融发展与旅游产业子系统综合序参量均值Fig.1 The mean of the comprehensive order parameters of the subsystem of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tourism industry

四、金融发展和旅游产业耦合态势的作用机理与驱动机制分析

(一)金融发展和旅游产业耦合态势的作用机理

金融业与旅游业的耦合协调作用机理复杂,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地理区位条件、社会人口因素和政府决策行为等因素的影响。本文基于金融业与旅游业相互作用的关系,构建金融业与旅游业交互发展作用机理的理论框架(见图2)。

图2 金融发展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发展作用机理模型Fig.2 The action mechanism of coupled development between financial industry and tourism industry

1.金融发展对旅游产业的支持作用及面临的制约因素

金融业嵌入了旅游产业发展的多个环节。从旅游企业的角度来看,具体涉及信贷和融资、债券和股权以及旅游保险等金融业务。金融行业通过提供信贷投放与融资支持,如银行等金融机构或金融市场通过债券、股票等金融工具的发行,旅游企业得到资金注入后可以在基础设施、企业规模上进行建设、维护与升级。同时金融资金支持能够助推旅游企业上市,增强旅游资本实力,提高抗风险的能力[1]41,且保险公司提供保险产品确保旅行社等旅游企业的合法权益受到保障。从旅游消费者的角度来说,金融旅游卡的流通使用、个人旅游信贷以及线上预定与支付等都离不开金融服务的支持。首先,银行推出与旅游消费活动相关的金融旅游卡,既可以满足旅游者的消费需求,又为旅游消费者提供了便利服务及优惠活动。此外,通过给旅游消费者的信用评级做担保,提供个人信贷和旅游分期付服务,对旅游出行率具有提升作用。保险行业针对各类旅游出行活动推出多样化的保险产品,使旅游消费者得以放心出游。再者,在旅游电子化过程中,旅游消费者开通网银支付等线上金融服务功能可以方便消费。然而,旅游企业因抵押物难以落实、放贷门槛高,以及投资成本高、回报周期长等问题,在金融支持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信用体系缺乏和融资环境困难等因素制约。

2.旅游产业对金融发展的带动作用及面临的挑战因素

旅游产业具有高关联度、强综合性的特征,容易实现产业价值溢出到金融业。旅游产业规模扩张或转变升级,要求金融规模相应扩大,例如景区里增设ATM机、周边银行营业网点。金融市场逐步推出新的金融制度,使之与旅游企业的审贷机制相匹配,且旅游企业在获取所需贷款支持的审批过程中,将促进金融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又因多数旅游企业只拥有经营权而非所有权,因此金融市场根据旅游产业特点开发出新的金融产品,增强了金融产品类型的适用性。如金融产业依据乡村旅游扶贫战略创新出的适合乡村旅游经营主体融资、信贷等服务的更具产业适应性的金融产品,实现了旅游金融衍生品的丰富化和多样化。伴随金融规模的不断扩大、金融制度的逐渐完备以及金融衍生产品的连续增多,金融市场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张。同时,旅游产业需要金融机构提供不断的金融服务,使得金融人员服务意识增强,服务水平提升,延伸了金融组织中业务的广度与深度,功能得到升级与完善,金融工具进一步合理配置与创新。尽管如此,由于旅游金融产品存在供给单一、覆盖面不广等问题,金融产业的创新能力不足,又因银行等金融机构习惯传统服务方式,缺乏“量身定做”适合旅游企业的金融服务,旅游产业金融服务僵化,成为旅游产业对金融发展带动过程中的挑战因素。

3.金融和旅游产业相互影响

来自经济、区位、社会和政策等外部因素对金融和旅游产业的协调发展也会产生影响。通常,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区域金融集聚程度的大小以及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和周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以及旅游资源丰富的区域具有旅游产业发展的天然优势,通过知名度高的旅游目的地的打造,可以赢得金融业对旅游业持续有效的投入,形成良性循环的耦合关系。政府对地方的人均财政支出和地均科技投入等决策行为使得大众生活水平提升,产生更多的出游动机,从而推动旅游业的发展,而科技发展水平高的区域必然是金融资本高度集聚地,给旅游业在智慧旅游方面提供技术支持。2016年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创新金融支持政策,并要求规范旅游业与互联网金融合作,探索“互联网+旅游”新型消费信用体系。旅游改革发展及金融支持战略等相关政策能够引导旅游产业发挥乘数效应,促进区域经济的良性循环。因此,响应国家相关支持政策的地区将会促进两产业的健康发展,而落实响应慢的区域则抑制了两产业的提质增效。人口集聚状况和人口城市化水平一定程度上影响金融资本要素流动及旅游业带来的就业机会。

(二)金融发展和旅游产业耦合发展的驱动机制

受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才形成了具有区域特点的金融和旅游产业互动发展的演变规律,综合上文分析结果,从经济、区位、社会和政策因素分析影响金融发展与旅游产业耦合发展态势的驱动机制。

1.经济发展水平一定程度上预测了金融与旅游两个产业间耦合协调水平的高度,但并非产业失调的决定性因素

耦合结果印证,位于长江三角洲的江浙沪三地经济基础雄厚,各类生产要素流动便捷,第三产业发达,领先达到中级协调水平,可见区域经济发展是金融市场规模扩大、金融组织架构更合理完善以及旅游企业扩张、旅游消费者需求增加的重要驱动力。广东省的金融与旅游产业结构的快速调整与优化的能力可以满足两个产业间的市场需求,使得产业与当前技术和社会劳动生产率相适应,对金融与旅游产业良性耦合发展具有显著影响,因此达到了两个系统间的协调同步发展。

2.地理区位条件和政府决策行为也是影响金融与旅游产业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

尽管北京、江苏、浙江、上海等地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但仍表现出金融滞后态势。而四川、重庆、安徽、江西、陕西等区域经济基础不如京江浙沪,却实现了系统间的协调同步发展,说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并不意味着金融发展与旅游产业耦合发展的协调性越好。地处西部,坐拥独特、垄断性旅游资源的四川是实现亚洲旅游大国向世界旅游强国跨越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因为四川属于西南金融中心,重庆毗邻四川,享受到产业的辐射作用与空间溢出效应;身处中部欠发达地区的安徽作为旅游资源大省,实施“旅游立省”的战略,并于2011年颁布《支持旅游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省内银行在5年内提供300亿贷款额度支持安徽省旅游业发展;国务院印发的《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以及2012年出台的《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有力地助推了江西红色旅游的发展,同时江西金融机构积极提供各类金融服务;陕西拥有得天独厚的文化旅游资源,并鼎力推进“金融+互联网+旅游”融合发展。金融与旅游业共生共荣,成就了四川、重庆、安徽、江西、陕西省市两个系统间的同步发展。

3.社会因素可导致金融与旅游产业发展失衡

全国有20个省份都呈现出金融发展滞后的耦合关系,有4个省份表现为旅游产业发展滞后型,一方面说明该些区域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还未产生大量的推动力,未辐射到金融行业,另一方面说明区域内旅游资源富集程度不高,金融发展对旅游业的支持力度小、关注度低,故而金融与旅游产业系统在融合协调过程中出现显著差异化的发展水平,不管是金融机构的服务人员还是旅游企业的员工,受利益驱使,为了实现自身价值最大化,会不由自主地向金融资源丰富、金融资本富足、旅游资源密集、旅游产业发展程度高的区域流动和集聚,在金融劳动力人才聚集的地方自然会优先创新出新的金融衍生产品,制定出新的金融制度,形成更大的金融规模等;在旅游劳动力人才集聚之地,将为促进产业结构有效升级做助推力。而金融资本更是将逐利性的本质发挥到最大化。由于旅游产业具有投资成本高、回报周期长、信贷抵押物难落实等特性,信用体系缺乏、融资环境困难,从而在旅游产业系统呈现出多省金融发展滞后的态势;同理,若区域内缺乏旅游劳动力、资本等资源集聚,旅游产业呈现低水平发展,会导致金融产业所提供的产品服务僵化、创新能力不足。

五、结论与建议

本文基于金融发展与旅游产业两个子系统互相协调作用,以31个省市为研究对象,引入耦合评价模型,构建两个产业的耦合指标体系,对2003-2015年的相关数据进行耦合协调关系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金融业与旅游业随时间推进,协调作用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存在明显的耦合交互发展特征,但在国家层面尚未形成良性耦合协调关系。(2)金融业与旅游业区域间耦合态势差异显著,“长三角地区”在全国范围内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3)经济发展水平、地理区位条件、社会人口因素和政府决策行为等是金融与旅游产业耦合态势地区差异的主要驱动因素。不同要素的作用机理和效应具有显著差异。

尽管江苏、浙江、上海、山东、河南、重庆等地已形成“倒V”型中级协调发展区,但各省市的发展优势仍有差异,例如江浙沪三省市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发达,具有金融、电商、轻工等产业优势,而山东、河南、重庆相对缺乏区位与产业优势。因此要加强耦合协调发展区之间的深度合作,进一步突出协调发展区的区域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对于低度耦合协调区域,各省市要采取“协同并进”政策,在推进旅游业发展的同时,提高金融产业集聚水平。在经济基础薄弱的地区,借助丰富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加强与沿海区域的合作,吸引发达地区的投资引流,借鉴发展模式与经验。对于金融滞后地区,应创新金融工具和融资手段,主动承接旅游产业的辐射效应,营造良好的旅游业投融资环境,利用旅游产业的创汇功能实现与金融业的产业关联效应;对于旅游滞后地区,应加大政策性旅游扶持力度,金融业应开发出适用于旅游产业投资期长、资金回笼慢的特点的金融产品,为旅游产业创造良好的融资条件,提高金融资本在旅游产业中的配置效率。

猜你喜欢
金融业旅游业耦合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非Lipschitz条件下超前带跳倒向耦合随机微分方程的Wong-Zakai逼近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基于磁耦合的高效水下非接触式通信方法研究
金融业的发展与经济进步的关系
第三方支付平台对我国金融业的促进作用
对烟台市旅游业发展的探析与思考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北京金融业享营改增红利
PYRAMID PAI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