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检查对儿童布氏杆菌病的诊断价值

2020-07-23 09:26王维王林
海南医学 2020年13期
关键词:氏杆菌病患者计数

王维,王林

1.西安市儿童医院检验科,陕西 西安 710003;2.西安市第一医院检验科,陕西 西安 710002

布氏杆菌病(Brucellosis)是由布鲁氏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西部牧区是我国该病的主要流行区域。人类感染通常由于直接或间接接触家畜或其奶制品引起[1]。该病急性期以发热、乏力、多汗、关节疼痛及肝脾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慢性期多为关节损害。与多种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疾病临床特征相似,易被误诊或漏诊。儿童布氏杆菌病常以不明原因的发热和(或)关节、肌肉痛就诊[2-3]。其由于年龄小,免疫力低,接触乳制品机会多,以及部分人认为生饮鲜奶营养价值高,促使近年来儿童布氏杆菌病例不断增加[4]。鉴于儿童流行病学史模糊,临床表现复杂且多样,该病常易误诊漏诊[5]。本研究通过对近三年来我院收治的儿童布氏杆菌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临床医师对小儿布氏杆菌病的认识,避免误诊误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西安市儿童医院2016 年3月—2019 年3 月确诊的39 例布氏杆菌病患儿(病例组),所有患儿的诊断标准依据卫生部2012 年布鲁氏杆菌病诊疗指南[6]。其中男性24 例,女性15 例;发病最小年龄8个月,最大年龄14岁;农村居民36例,城镇居民3 例。28 例患儿有食用不洁羊/牛奶史,2 例直系亲属为布氏杆菌病患者,6 例周围邻居有布氏杆菌病患者,3例感染途径不明确。

1.2 研究方法 分析统计确诊的39 例布氏杆菌病患儿的临床症状,包括发热情况和主要症状。收集所有患儿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血培养结果及报阳时间,血清抗体凝集试验结果、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及肝功能检查结果,与39例正常体检患儿于同一检查项目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呈偏态分布,以中位数(范围)表示,采用曼-惠特尼U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 病例组患儿均有发热史,以高热为主,见图1。部分年龄较大患儿入院后发热有所缓解,其中发热39.0℃以上有28例,38.0℃~39.0℃9例,2例患儿体温低于38.5℃。所有患儿主要临床表现不尽相同,见表1。以发热和关节疼痛为主要表现,确诊患儿均有发热史,其32 例中伴骨关节痛,首次入院收治于本院骨科;部分患儿(28例)有出汗表现;腹胀腹痛2 例;肝脾肿大11 例;淋巴结肿大5 例;大部分患儿伴有体弱乏力表现。

图1 布氏杆菌病患儿最高体温范围

表1 布氏杆菌病患儿主要症状

2.2 实验室检查结果 病例组患儿均进行了血培养和布氏杆菌血清抗体凝集试验。血培养均检出布氏杆菌(单瓶阳性即为阳性),报阳时间集中在1.98~3.12 d;所有病例均进行布氏杆菌病抗体凝集试验,37例阳性,2例阴性;有7例患儿进行了骨髓培养,3 例为阳性,4 例未检出细菌;出院患儿复查血培养均行延长14 d培养,2例阳性,见表2。血常规结果显示,病例组患儿白细胞计数平均值为6.44×109/L,与正常组的6.25×109/L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计数与正常组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数据未列出;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数布病患儿血红蛋白和血小板降低;C反应蛋白(CRP)及血沉结果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布氏杆菌病患儿血培养及骨髓培养结果

表3 病例组和正常组受检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中位数(范围)]

3 讨论

布氏杆菌病是主要流行于牧区的人畜共患性疾病,多集中流行于内蒙古、新疆、西藏等牧区[7]。我院邻近多个流行区域,该类就诊患者较多。本研究收集2017—2019 年布氏杆菌患儿资料发现近年来该病呈流行上升趋势,结合病史资料发现,此现象与部分人认为生食牛羊奶营养价值高有一定关系。研究病例中男孩24例,女孩15例,男孩占比61.5%,与国外报道一致[8];发病年龄为8 个月~14 岁,集中于2~8 岁年龄段;农村居民36例,城镇居民3例,农村居民多数居住于邻近牧区;39例患儿中除3例感染途径不明确,其余均有直接或间接牛羊接触史。其中28 例患儿有食用不洁羊/牛奶史,2 例直系亲属为布氏杆菌病患者(父母为羊毛厂工作人员),6 例周围邻居有确诊布氏杆菌病患者。本次研究发现儿童布氏杆菌病临床表现主要以高热和骨痛为主。所以病例均有发热史,体温38℃以上达95%;32例患儿伴有骨痛,其中19例以骨痛首次就诊于我院骨科,本结果与BUZGAN等[9]的研究相符。

鉴于布氏杆菌病的症状复杂,且儿童流行病学史模糊,极易误诊。本研究对实验室常规检验项目进行分析,以评价实验室检测在布氏杆菌病诊断中的价值。研究发现本院39 例布氏杆菌病患儿血培养均检出布氏杆菌,报阳时间集中在1.98~3.12 d,为该病诊断的金标准,由于布氏杆菌生长缓慢,整体培养耗时较长。出院患者中有2例血培养复查仍为阳性,其中1例报阳时间为7.31 d,此结果提示实验室进行布氏杆菌病患儿血培养检测时须延长培养时间。骨髓培养阳性率仅为43%,且报阳时间较血培养延长,这可能与儿童骨髓采样量少(<1 mL)有关。布氏杆菌血清抗体凝集试验可快速诊断该病,回顾分析患儿布氏杆菌病抗体凝集试验,37例阳性,2例阴性,提示仅依赖血清学检测结果会导致本病漏诊,此与FRUCHTMAN 等[10]的结论一致。本研究发现若将血培养和抗体凝集实验联合送检,能提高布氏杆菌检出率并缩短检测时间。

多年来,血液学参数的改变在布氏杆菌病患者中较为常见,但一直未作为诊断指标,有研究发现在布氏杆菌病治疗后一些不正常的血液学参数可迅速恢复正常[11]。本研究发现布病患儿贫血较常见,对比正常体检儿童血红蛋白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本结果与TANIR 等[12]的观点一致。此外有报道指出在布病患者骨髓中发现吞噬红细胞现象,贫血原因考虑与巨噬细胞非特异性细胞吞噬作用有关。有研究认为已感染布氏杆菌患者的单核细胞或淋巴细胞能抵抗细胞凋亡,延长了受感染细胞的生存时间,同时细胞免疫在布氏杆菌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故大多数患儿外周血白细胞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13]。另外一些研究认为,循环中的白细胞对各种细菌感染性应激事件的生理免疫反应以中性粒细胞计数增加为特征。各文献对于布病患者白细胞计数变化升高降低普遍不一致,此与该病进展过程、损害部位及个体差异有较大关系。本研究发现39 例患儿血常规结果中白细胞计数升高不明显,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亦与正常体检儿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中性粒细胞与NLR 升高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NLR在预测儿童布氏杆菌感染方面比单纯的中性粒细胞或淋巴细胞计数更有价值。此外,患儿血常规中血小板计数相较正常患儿有所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病患儿血小板降低原因考虑与产板巨核细胞减少及脾脏功能亢进有关,此与国外研究一致[14-16]。本研究结果显示,病例组患儿急性期C反应蛋白和血沉均显著升高,部分急性期布病患儿出现肝功能检查异常。

综上所述,布氏杆菌病患儿实验室检查项目中血培养为金标准,其与布病血清抗体凝集试验联合送检可提高该病检出率并缩短检测时间;血液学参数会因患者而异,但贫血、血小板减少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血沉的升高是很有意义的临床诊断参考指标。

猜你喜欢
氏杆菌病患者计数
为罕见病患者提供健康保障
猪布鲁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诊断与防控
古人计数
节能技术在呼吸病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羊巴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实验室诊断和防控措施
多杀性巴氏杆菌细胞分裂相关基因的筛选
职业病患者应用高压氧治疗的效果研究
递归计数的六种方式
古代的计数方法
羊布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控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