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癌造瘘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心理状况评估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0-07-23 09:26李育红葛娟
海南医学 2020年13期
关键词:造瘘状况直肠癌

李育红,葛娟

宝鸡市中医医院外科,陕西 宝鸡 721001

直肠癌是十分常见的恶性肿瘤,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饮食习惯的改变,直肠癌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死亡率也已攀升至我国常见恶性肿瘤第5 位,直肠癌严重威胁到患者的身体质量与身心健康[1]。目前,针对直肠癌的治疗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对于改善患者生存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手术吻合器的使用使得部分低位直肠癌患者能够保肛成功,但仍存在20%左右的患者需在下腹部造瘘[2]。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癌症疾病治疗不仅仅是关注患者生存率,生存质量、心理状况、恢复效果等同样是关注重点,对治疗方案的制定起到支持作用[3]。手术治疗能够挽救癌症患者的生命,但是对于患者机体排便方式的改变是不可避免的。患者排便由会阴部改变到腹部,部分患者难以接受造瘘口的外观及排便方式的改变,产生排斥、厌恶、自暴自弃等不良心理反应,且存在对造瘘口护理不关心、不重视的问题,增加了局部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对患者的术后生活造成极大困扰[4]。因此,直肠癌造瘘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心理状况越来越受到重视。本研究调查了直肠癌造瘘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心理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8 月至2019 年8 月在宝鸡市中医医院外科诊治的92 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直肠癌造瘘术治疗。纳入标准:①经检查确诊为直肠癌;②患者资料完整且治疗依从性好。排除标准:①免疫系统疾病患者;②严重心脏、肝肾功能异常者;③严重精神障碍者。92 例直肠癌患者中女性43例,男性49例;年龄40~79岁,平均(61.32±6.28)岁。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1.2 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前与患者沟通此次调查的目的及意义,取得患者配合与支持;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医护人员向患者发放调查问卷,使用统一的指导语,由患者自行填写,对有特殊情况的患者予以代读,患者选择后代替患者填写问卷;全部填写完毕后,经审核确认无漏填、误填,当场回收,回收率达100%,回收完毕后将所有数据录入数据库。

1.2.1 一般资料收集 采用我院自制的调查问卷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排便情况、造瘘接受度、造瘘时间、造瘘并发症情况等。

1.2.2 生存质量评估 采用生存质量量表(short from-36,SF-36)[5]对患者生存质量进行评估,主要包括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躯体功能3个维度,共分为64个问题条目,各维度均采取百分制,分数与生存质量呈正相关。

1.2.3 心理状况评估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评估,SAS评分>50分表示患者存在焦虑症状,且分数与焦虑症状严重程度呈正相关;SDS 评分>53 分表示患者存在抑郁症状,且分数与抑郁症状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两份量表分数越高表示患者心理状况越差。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三组及以上计量资料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直肠癌造瘘术后患者生存质量评分与常模比较 直肠癌造瘘术后患者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及生存质量总评分均明显低于常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直肠癌造瘘术后患者心理状况评分与常模比较 直肠癌造瘘术后患者SAS、SDS 评分均明显高于常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直肠癌造瘘术后患者生存质量评分与常模比较(x-±s,分)

表2 直肠癌造瘘术后患者心理状况评分与常模比较(x-±s,分)

2.3 影响患者生存质量总评分的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性别、排便情况、文化程度、健康宣教、造瘘时间、造瘘并发症及造瘘接受度患者的生存质量总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影响患者SAS 评分的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健康宣教、造瘘时间、造瘘并发症及造瘘接受度患者的SAS 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 影响患者SDS 评分的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健康宣教、造瘘时间、造瘘并发症及造瘘接受度患者的SDS 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3 影响患者生存质量总评分的单因素分析(x-±s,分)

表4 影响患者SAS评分的单因素分(x-±s,分)

2.6 患者生存质量总评分影响因素的Logistic 多元回归分析 以2.3 中有意义的因素为自变量,以患者生存质量总评分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 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健康宣教、造瘘时间及造瘘并发症是影响直肠癌造瘘术后患者生存质量总评分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6。

2.7 患者SAS 评分影响因素的Logistic 回归分析 以2.4 中有意义的因素为自变量,以患者SAS 评分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 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造瘘时间、造瘘并发症及造瘘接受度是影响直肠癌造瘘术后患者SAS 评分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7。

2.8 患者SDS 评分影响因素的Logistic 回归分析 以2.5 中有意义的因素为自变量,以患者SDS 评分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 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造瘘时间、造瘘并发症及造瘘接受度是影响直肠癌造瘘术后患者SDS 评分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8。

表5 影响患者SDS评分的单因素分析(x-±s,分)

表6 患者生存质量总评分影响因素的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

表7 患者SAS评分影响因素的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

表8 患者SDS评分影响因素的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

3 讨论

直肠癌发生在齿状线和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该病病灶位置低,临床通常选择直肠癌造瘘术进行治疗。直肠癌造瘘术虽能有效去除病灶、改善病情,但术后会将患者排便方式由会阴改变为腹部排便,引起部分患者心理不适;而患者对造瘘口护理的不细心、不在意,也进一步增加了并发症发生概率,使其生存质量明显下降[8]。随着现代医学的高速发展,疾病治疗不单重视病灶拔除,也重视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生存质量,对患者生存质量及心理状况进行研究探讨,有助于合理制定治疗方案,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生存质量[9]。

目前,直肠癌造瘘术是治疗直肠癌的必要手段,手术能够切除肿瘤,化疗能够抑制肿瘤生长,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改善患者病情,但直肠癌手术对患者的生理状态有一定程度的改变,导致患者机体功能以及心理状态发生变化;且治疗所带来的副作用也会对患者生存质量产生极大影响[10]。本研究显示,直肠癌造瘘术后患者生存质量总评分为(58.50±13.57)分,评分明显低于常模,表明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明显降低。患者接受直肠癌造瘘术治疗后,排便方式的改变,术后疼痛、恶心、呕吐、排便异常等情况的发生,都会对患者身心产生较大的冲击与创伤;且目前我国医疗体系尚未完全完善,患者接受癌症积极治疗经济负担较重,进行治疗的手术、化疗、药物等相关理疗费用给家庭带来沉重负担,直接降低患者家庭幸福感,降低患者生存质量[11-12]。

近些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我国在直肠癌症的积极治疗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技术进步的同时,心理治疗方面却相对进展缓慢,治疗中普遍存在不重视患者心理、“治病不知心”的情况,忽视患者对手术及术后恢复的恐惧与痛苦[13]。本研究显示,直肠癌造瘘术后患者SAS、SDS 评分分别为(54.12±3.57)分、(59.43±5.26)分,评分明显高于常模,表明患者术后通常伴有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况。尤其是当术后患者看到自己肠管裸露、粪便渗漏、难闻气味时,极易引发心理状态失衡,处于担心周围人群歧视厌恶自己的心理状态,从而封闭自我,拒绝社交,不良心理状况日益严重,直接导致术后生存质量下降[13]。

经过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健康宣教、造瘘时间及造瘘并发症直接影响到直肠癌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总评分;年龄、文化程度、造瘘时间、造瘘并发症及造瘘接受度直接影响到直肠癌患者术后的SAS及SDS评分。其原因可能在于,老年患者手术接受程度高于年轻患者,且由于两者处于不同的人生阶段,老年患者相对来说背负的责任和经济压力较小,而社会交往能力更强,因此社会适应性更好,其术后生存质量与心理状况所受的影响更小;受过高等教育患者接受及学习能力高于文化程度低的患者,能够正确认识直肠癌造瘘术治疗过程及躯体改变,改善消极心态,逐步适应术后新生活习惯,不会导致其术后心理状况愈加不良[14]。而在治疗过程中通过针对不同患者进行个性化的健康宣教,宣扬疾病相关知识及相关护理措施,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自身疾病,纠正其错误认知及护理行为,进一步提高患者自护能力,从而达到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目的[15]。手术治疗完成后,造瘘时间越长,患者会逐步熟悉和接受造瘘护理方式,适应新的生活习惯,提高生存质量的同时,其消极态度与不良情绪会随着时间而慢慢改善[16]。患者在术后出现皮肤感染、造瘘口脱垂等并发症时,焦虑、急躁等不良心理状况会显著加重,影响到患者术后恢复,进而降低其生存质量。因此,需要医护人员在患者术后加强健康教育,关注患者对于护理造瘘口的掌握程度,降低造瘘并发症发生几率;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改善其不良心理状况,进一步提高其术后生存质量[17]。

综上所述,直肠癌造瘘术后患者生存质量明显降低、心理状况不良,普遍存在负性心理,焦虑和抑郁症状较为严重。导致患者生存质量降低、心理状况不良的影响因素较多,应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改善患者心理状况,促进其预后恢复。

猜你喜欢
造瘘状况直肠癌
声敏感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调查
MRI在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及预后的应用研究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早期结直肠癌患者凝血指标异常及其临床意义
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与结肠造瘘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效果比较
肠扭转大肠破裂近端大肠造瘘与远端大肠造瘘效果对比
循证护理对结肠癌造瘘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幸福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基于U-net的直肠癌肿瘤的智能分割
2019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依然会保持稳健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造瘘后实施自我锻炼的指导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