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感”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2020-07-23 09:03张晨曦陈雪岚
教师博览 2020年6期
关键词:控制组通感感官

张晨曦 陈雪岚

(江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西南昌 330022)

通感是指通过刺激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受器官产生的不同感官感觉,再借助联想引起感觉的转移,致使不同感官感觉之间产生影响。通感的发生部位在中脑上丘,上丘中的视觉域、听觉域和躯体感觉域之间的距离较近,一方若受到刺激后能增强另一方的刺激,最后达到多种感觉的整合。国外研究有关通感的文献有很多,包括有关通感发生机理的研究[1]、通感名称演变历程的研究[2]、通感对感觉记忆改善作用的研究[3]及通感在餐饮方面应用的研究[4]等。与国外研究相比,国内研究通感的侧重点主要是关于通感在音乐方面的研究[5]、通感在美术鉴赏方面的应用[6]、语文中通感式复合词的研究[7]及通感在设计学中的应用[8]等,但未见通感运用于中学生物教学中。如果利用通感去调动学生各方面的感官,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更快融入教学情境中,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此项研究是根据通感的作用机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受器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提高学习效果,从而逐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通感的概述

通感是刺激某种感官会引发另一些无直接关联的感官感觉的一个心理过程[9],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助联想引起感觉转移。

通感发生的部位是在中脑顶盖的上丘,它包含了在视觉域、听觉域和触觉域的有规则的环境拓扑结构图。所以,当视觉域受到刺激之后,相应的听觉域也会得到刺激,并且这些刺激会在上丘最深层被整合起来[10]。同样,如果触觉域受到了刺激,由于与听觉域的距离很近,它也会相应地增加听觉域方面的刺激,最终导致多种感官感受的同时出现。上丘中的许多细胞联合了来自不同感觉通道的信息,并且将这些信息进行整合,研究发现上丘中的单个细胞对联合了视觉、听觉和躯体感觉的联觉反应要大于这三种刺激单独呈现时的反应(图1)。联觉是指在生理上不同感官的感觉被汇合的现象。通感的产生是需要生理和心理的共同作用,这种心理上的作用表现为“移觉”。移觉是描述人类心理活动的现象,它是以联觉为基础,并结合以往的记忆进行适当的联想以达到多种感觉相互呼应的状态。联觉与移觉的共同作用使得通感得以产生。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工具

Excel软件。

(二)研究样本

七年级两个班的学生(分别35人)。

(三)研究方法

问卷、生物学习兴趣量表[11]。

(四)具体实践方法

中学生物是一门理科类学科,教师运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明显。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的“显微镜的使用”这一节中,教师只是在课堂上讲解显微镜的知识,学生听完后印象不深。但如果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就可以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受器官,加深学生对显微镜知识的印象。

利用通感的发生机理,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一边观察显微镜的构造,一边动手操作。在实践中大脑上丘的各种感觉区域受到刺激并产生一种生理上的联系,导致联觉的出现;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一系列的联想,在联想的过程中,各种感官相互沟通导致移觉的产生;最后联觉与移觉的共同作用使得通感出现。以下是具体步骤。

1.教师讲解这部分的理论知识时可安排学生接触显微镜并仔细观察显微镜的构造。因为学生是初次操作,可能会损伤仪器,所以教师可在进实验室之前先组织一部分学生成立生物兴趣小组并教会这些同学操作方法。上课的时候,由兴趣小组的同学帮助老师分发器材,协助老师一起指导其他同学开展实验。学生一边听老师讲解知识,一边动手操作,在做实验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记住了所学的知识点。为了节约上课的时间,教师可直接给学生百合子房切片进行观察。

2.操作结束后,教师布置学生做相应的练习题,并且根据题目的内容引导学生想象自己正在使用显微镜,学生做完题目后,再由教师公布题目答案;之后,教师要求学生根据题目内容再次动手操作显微镜,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通过这几个步骤,教师可同时调动学生的触觉、视觉和听觉感受器官,当学生看到题目能够联想到相应的实验场景时,说明通感已经产生。

3.教师可让学生做一份测验生物学习兴趣的量表。教师通过分析学生的测验分数和课堂表现,判断通感教学的效果。

三、结果与讨论

(一)结果

教师选取两个七年级班级,一个班为实验组,另一个班为控制组。为比较两个班的学习效果,教师先对学生进行前测,记录测量的分数。同时,实验组按照上述方法进行教学,控制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其他无关变量均保持一致。在进行不同方式的教学后,教师再对两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后测。将两组学生前后测的成绩记录到表1中,通过对比学生前、后测成绩查看两组学生进步的状况。

表1 两组学生前后测的分数

从表1可知,前测时两个班的成绩均衡,平均分均为49.710 分;后测时实验组的学生平均分为70 分,控制组的学生平均分只有63.140 分。由此可知,实验组学生的成绩比控制组学生的成绩进步更多。可见,教师通过激发学生触觉、听觉与视觉的通感后,学生学习的效果更好。

用Excel 软件对两组学生后测的成绩进行显著性分析(表2),结果表明P-value的值为0.019。在统计分析上可以通过P-value 的大小来判断组间的差异显著性,当P-value≤0.01 时,表示两组有极显著性差异;当P-value>0.05时,表示两组没有显著性差异;当P-value介于二者之间时,表示两组有显著性差异。本实验结果显示0.01F-crit,进一步说明两组成绩存在显著性差异。

表2 两组学生后测成绩的显著性分析

兴趣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具有重要影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既是生物教学的手段,也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目标。为了测量学生在进行通感训练后对生物学习的兴趣,教师让学生做了一份测验生物学习兴趣的量表。该量表分别从学生上生物课之前是否预习、上课时的学习状态及课后对生物知识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提问。经过测验发现,满分30 分的卷子,实验组得24.030分,而控制组得18.540分,说明实验组的学生在进行了通感训练后学习兴趣更高,学习效果更好。这进一步证明了运用通感教学方式可以更有效地激发中学生学习生物课程的兴趣。

(二)讨论

教师在测验的过程中发现,实验组学生的学习气氛比较好,课堂参与度较高。其主要原因是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不仅能激发好奇心,而且在操作过程中大脑与各种感觉器官可产生生理上的联系。同时,教师借助联想引起学生各种感官、感觉的相互作用,导致通感的出现,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虽然在实验中有的学生因为动手能力比较弱,不知道如何使用显微镜,但是在老师的耐心帮助下最后都能细致观察。控制组的授课方式是教师直接讲课,由于教师教授的知识太抽象并且不易理解,所以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不高,从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较低。通过对两组成绩进行分析,发现实验组的测验成绩和对生物学习兴趣测评的分值都比较高,且两组成绩存在显著性差异。这些数据和学生的课堂表现都说明本次研究是有意义的。

四、结论与建议

教师对学生进行测验后发现,实验组成绩进步的程度比控制组更大,并且测得的对生物课程的兴趣分数也更高,说明运用通感教学方式能更有效地提高中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本研究把通感教学应用于初中生物的课堂,是因为初中生的课程压力比高中生小,上课时间充裕,生物课的实验也比较简单、容易操作。在今后的生物学教学或者其他课程教学中教师都可以利用通感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到实践中,但前提是教师需要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课堂实践活动,将生活与课堂联系起来,让课堂充满活力,从而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学习的兴趣。

猜你喜欢
控制组通感感官
征文通知:6G通感算融合
给商品起名字
马来西亚华文小学识字教学的字理识字研究
通感:一扇让诗人不老实的门(外一则)
通感(外一篇)——孔武仲《乘风过洞庭》
感官训练纸模
例谈“通感”修辞手法
七年级外来务工子女负性情绪调查与团体心理辅导干预研究
感官训练纸膜
多模态听力教学模式对英语综合能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