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高产广适啤酒大麦新品种甘啤8 号选育及栽培技术

2020-07-23 00:10包奇军潘永东张华瑜柳小宁徐银萍火克仓郭刚刚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春播品系大麦

包奇军,潘永东*,张 京,张华瑜,柳小宁,徐银萍,火克仓,郭刚刚,赵 锋

(1.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与啤酒原料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70;2.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北京10081)

随着啤酒工业的迅猛发展,我国对啤酒大麦原料的需求日益剧增[1],而且对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2-3],2002 年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啤酒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然而,因品质、栽培技术等原因[4-5],我国60%~70%的啤酒大麦依赖进口[6]。因此,加强优质大麦选育仍是大麦育种工作中的重要任务。

为满足我国啤酒工业对啤酒大麦的需求,急需选育酿造品质达到国家优级酿造标准蛋白质含量(以绝干计)9.0%~12.5%,浸出率80%以上,2.5 mm筛选率85%以上,3 d 发芽率95%以上,5 d 发芽率97%以上,千粒质量(以绝干计)38 g 以上,产量指标超过主栽品种甘啤6 号5%以上,或者产量相当[7],但在其他性状方面有所改善或突破,且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啤酒酿造专用大麦新品种。经过14 年的潜心研究和精心选育,我们成功地育成了啤酒大麦新品种甘啤8 号。经过3 年甘肃全省联合区试、2年甘肃省生产试验,2 年国家第二届北方(春)大麦区试和1 年国家大麦生产试验,发现该品种不仅表现出高产、稳产、适应性广、抗倒伏、抗病强的优异

特点,而且具有优良的酿造品质,是一个具有广阔

应用前景的啤酒大麦新品种。

1 甘啤8 号品种来源

甘啤8 号(原系谱号0416-1)是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与啤酒原料研究所以甘啤4 号为母本、chariot 为父本,2004 年组配杂交组合,经14年自主选育的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优质高产啤酒大麦新品种。

2 甘啤8 号选育经过

甘啤8 号自2004 年组配杂交组合,2004—2010 年在选种圃中经过连续选择,2011 年参加品系预备鉴定试验,2012 年参加品系鉴定试验,2013年参加品系比较试验,2014—2016 年参加甘肃省区域试验,同时参加甘肃省生产对比试验和生产示范,2015—2016 年参加第二届国家大麦(春播)品种区域试验,2016 年参加国家大麦(春播)品种生产对比试验,其选育程序如图1 所示。

图1 甘啤8 号选育过程

3 甘啤8 号主要特征

3.1 植物学特征

甘啤8 号,二棱、皮大麦,春性,生育期100 d 左右,属中晚熟品种。幼苗匍匐,叶色绿,株高84.5 cm左右,茎秆黄色,地上茎5~6 节,茎秆粗壮,基部节间较短,穗下节长,弹性较好,抽穗时株型松紧中等,穗全抽出,闭颖授粉,穗长方形;灌浆后期茎弯曲,穗层整齐,穗长9.2 cm 左右;穗粒数23.7 粒左右,疏穗型。一般密度条件下,单株有效分蘖3~4 个,长芒,黄色锯齿,千粒质量46 g 左右,粒色淡黄,种皮薄,粒径大,皱纹细腻,籽粒椭圆形,饱满,粉质。较抗倒伏,而且抗干热风、抗条纹病和其他大麦病害。

3.2 酿造品质优良

根据西北啤酒大麦及麦芽品质检测实验室、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百威英博武汉啤酒厂品质检查结果,该品种原麦指标:千粒质量45.9 g,3 d 发芽率95%,5 d 发芽率99%,蛋白质含量11.0%,饱满度(≥2.5 mm)85.7%(表1);麦芽指标:色度4.8 EBC,麦芽浸出物80.9%,α- 氨基氮量177 mg/100 g,库尔巴哈值43.0%,糖化力295 WK(表2)。其酿造品质达到国标优级标准。

3.3 高产、稳产、适应性广

甘啤8 号在3 年甘肃省区域试验中平均折合产量8 564.10 kg/hm2,较对照增产8.9%,产量位居参试品系第1 位。在2 年国家大麦(春播)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折合产量7 101.12 kg/hm2,较对照增产10.8%,产量位居参试品系第1 位。

在2 年甘肃省生产试验中,平均折合产量8 448.75 kg/hm2,较对照增产5.9%,产量居第1 位。在2016 年国家大麦(春播)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5 078.25 kg/hm2,较对照增产9.0%。

3.4 较抗倒伏、抗条纹病及根腐病

甘啤8 号株高80 cm 左右,基部节间短,穗茎节较长,茎秆弹性好,较抗倒伏,抗条纹病及根腐病。

表1 甘啤8 号原麦品质

表2 甘啤8 号麦芽品质

4 甘啤8 号产量结果

4.1 品系鉴定试验

2012 年品系鉴定试验中平均折合产量11 776.65 kg/hm2,较对照品种甘啤4 号折合产量11 088.60 kg/hm2增产6.2%。

4.2 品比试验

2013 年品系比较试验中平均产量8 804.40 kg/hm2,较对照甘啤4 号产量8 198.70 kg/hm2增产7.4%。

4.3 甘肃省区域试验

2014—2016 年甘肃省啤酒大麦品种联合区试中(表3),3 年共15 点次均增产,增幅0.5%~24.9%,平均产量8 564.16 kg/667 m2,比对照甘啤4号增产8.9%。

4.4 甘肃省生产对比试验和示范

2015—2016 年甘啤8 号参加全省啤酒大麦品种联合生产试验,参试品系3 个,2 年共设9 点次试验。

2015 年4 点次生产对比试验均较对照增产,增幅2.9%~10.6%,平均产量为8 561.40 kg/hm2,较对照甘啤4 号平均增产6.3%。其中:民乐县平均产量为9 270.00 kg/hm2,较对照增产7.5%;山丹县平均产量为8 733.75 kg/hm2,较对照增产10.6%;永昌县平均产量为9 082.50 kg/hm2,较对照增产3.6%;黄羊镇平均产量7 159.50 kg/hm2,较对照增产2.9%。

2015 年5 点次生产对比试验均较对照增产,增幅0.9%~18.0%,平均产量6 776.90 kg/hm2,对照甘啤4 号平均增产6.6%。其中:民乐县平均产量7 627.50 kg/hm2,较对照增产4.1%;山丹县平均产量7 674.00 kg/hm2,较对照增产18.0%;永昌县平均产量5 637.00 kg/hm2,较对照增产2.5%;黄羊镇平均产量6 295.50 kg/hm2,较对照增产0.9%;临夏州平均产量6 876.90 kg/hm2,较对照增产7.0%。

2 年生产试验中9 点次均增产,增幅0.9%~18.0%,平均产量7 719.15 kg/hm2,比对照甘啤4 号增产6.4%,产量居第1 位。

2017 年在武威市凉州区黄羊镇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麦类作物试验场进行大面积繁种及生产示范0.6 hm2,平均产量达7 747.20 kg/hm2,较对照甘啤6号增产9.3%。通过多点试验和示范可以看出,该品种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均表现出产量水平高、增产潜力大,且能通过自身基因系统的调节,在较高水平上保持相对的稳定性。

4.5 国家大麦(春播)品种区域试验

2015—2016 年国家大麦(春播)品种区域试验(表4):2015 年平均产量7 697.73 kg/hm2,较对照增产9.05%,较区试平均值增产13.06%,居第2 位。2016 年平均产量6 504.51 kg/hm2,比对照增产13.1%,居第1 位。2015—2016 年平均产量7 101.12 kg/hm2,比对照增产10.8%,居第1 位。

表3 甘啤8 号在甘肃省区试中的产量表现

表4 2015—2016 年国家大麦(春播)区域试验甘啤8 号产量表现

4.6 国家大麦(春播)品种生产试验

2016 年国家大麦(春播)生产试验中(表5),甘啤8 号在4 个试点均较统一对照品种甘啤6 号表现增产,平均产量为5 078.25 kg/hm2,较对照增产9.0%,其中:内蒙古海拉尔产量为3 510.00 kg/hm2,较对照增产12.5%;黑龙江哈尔滨产量为4 738.80 kg/hm2,较对照增产4.3%;甘肃金昌产量为4 615.50 kg/hm2,较对照增产20.1%;新疆石河子产量为7 448.70 kg/hm2,较对照增产4.4%。

表5 2016 年国家大麦(春播)生产试验甘啤8 号产量表现

5 适应地区和推广前景

通过国家大麦(春播)区域试验、国家大麦(春播)生产试验、甘肃省区域试验、甘肃省生产试验,结果表明,甘啤8 号适宜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省、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等啤酒大麦种植区种植。该品种不但在我国北方春大麦种植的不同环境条件下表现出产量水平高、增产潜力大、适应性广,而且酿造品质均达到或超过国家优级标准,是一个优质酿造啤酒专用大麦新品种,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6 栽培技术要点

6.1 适期早播

在海拔1 500 m 以下的地区应于3 月上旬播种,在海拔1 500~2 000 m 地区以3 月中旬播种为宜,在海拔2 000 m 以上地区3 月下旬播种。当表土化冻5~10 cm,在夜冻午消时抢时播种为宜。

6.2 合理密植

甘啤8 号的适宜播种量为225.00 ~262.50 kg/hm2。在土壤肥力较高、管理措施较好、土壤墒情充足的条件下,可取播量的中下限;在土壤瘠薄、水肥条件较差、土壤墒情欠佳的情况下,可取播量的上限。早播情况下,一般分蘖成穗率高,可取播量的中下限;晚播分蘖成穗率低,可取播量的上限。

6.3 合理施肥

施肥对籽粒蛋白质含量有显著影响,特别是施氮素肥料。除施用农家肥外,化肥的用量为:N 120~180 kg/hm2,最高不应超过225 kg/hm2,P2O5120~180 kg/hm2,氮磷比1∶1 左右,K2O 20~45 kg/hm2;氮磷肥最好作底肥或基肥一次性施入,必要时结合浇头水可少量撒施氮肥,一般纯氮22.5~37.5 kg/hm2即可,避免中后期过量施用氮肥,以防贪青晚熟,造成倒伏和蛋白质含量超标。在施用时间上,要掌握“基肥足、追肥早”,追肥尽量在分蘖期进行,而且要切记“宁少勿多”。

6.4 合理灌水

全生育期浇2 次水,第1 水应在3 叶期或3 叶1 心期,第2 水间隔40 d 以后,在开花期或灌浆初期为宜。全生育期浇3 次水,应早浇头水,可在2 叶1 心至3 叶1 心时,第2 水应在挑旗至抽穗期,第3 水在蜡熟期。灌水量宜“头水浅、二水满、三水洗个脸”。

6.5 药剂拌种

播种前必须对种子进行精选。用3%的敌委丹+50%的辛硫磷,按种子量的0.2%拌种或包衣,这样可以提高出苗率,减少条纹病、根腐叶斑病以及地下害虫的危害。

6.6 防杂除草

双子叶杂草用2.4-D 丁酯0.75~1.05 kg/hm2,于大麦苗3~4 叶时喷洒防治;防除野燕麦用40%燕麦畏乳油2.25 kg/hm2,对水300 kg/hm2在播前7 d结合耙地进行土壤处理;或用5%唑啉草酯乳油(爱秀)按900 mL/hm2在分蘖期喷洒防治;野燕麦较多的地块应采取轮作倒茬防治,以减轻杂草危害。

6.7 防治虫害

大麦的田间虫害主要有蚜虫和金针虫。在蚜虫发生初期,用40%乐果乳油进行防治。金针虫是土壤害虫,在播种时可用50%的辛硫磷乳油1.8~2.25 kg/hm2加水50 倍,拌种子750 kg/hm2,或用毒土对土壤进行处理。

6.8 适时收获

应选择晴朗天气及时收获,采用人工收获时应在蜡熟末期,机械收获时应在完熟期。

6.9 充分晾晒

收获后尽快脱粒晾晒,当籽粒含水量低于12%时,进行精选包装入库,避免受潮、霉变和粒色加深,影响酿造品质。

猜你喜欢
春播品系大麦
全国春播面积9.4亿亩左右
郴州地区优质烟蚜茧蜂品系的筛选
桂蚕N2新、旧品系饲养成绩对比试验
世界和中国的哪些地方产大麦
晋城科协:开展“春耕春播专家行”活动
Global interest in Chinese baijiu
抢种暮春
甬优系列不同组合在江苏省淮北地区试种表现初报
大麦若叶青汁
低盐胁迫下条斑紫菜不同品系体细胞与壳孢子的耐受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