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烽,谢 琼
(福建商学院 a.招生办;b.科研处,福建 福州,350506)
随着新高考综合改革的逐步推进,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逐渐被社会所重视。以往在大学阶段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也应顺应新高考改革的需要,前置于高中教育阶段。但目前福建省大部分普通高中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仍以本校师资为主,高校尚未介入,课程建设处于初探阶段。为完善高中职业生涯课程体系建设,高校应充分发挥其在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的主动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在普通高中“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指导”,并要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1]。文件的出台为我国普通高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供了政策依据,也为新形势下普通高中如何适应变化指明了方向。
2019年4月,福建等8省市公布新高考综合改革方案,这标志着我国第三批也是全国首批“3+1+2”高考改革启动。第三批省份充分借鉴前两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份的成功经验,考虑本省教育资源情况,创新性提出“3+1+2”模式,“3”代表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必选,“1”代表从物理或历史中必选一科,“2”代表从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地理中挑选两科,组成6门高考学科。2019年5月为规范“3+1+2”选科各项工作,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3+1+2模式)》(教学厅〔2019〕7号)的通知,文件明确各个高校可以在“指引”规范的指导下,根据自身学科发展需要,制定选科要求,并且提前2年向社会公布。应届高二学生参考各高校“指引”,综合考虑各要素,各自选定科目,决定未来高考所能填报学科。“指引”的出现,将高中人才培养与大学人才培养融合为一体,也将“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构建前置”提上议程。2019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新世纪以来第一个关于推进普通高中教育改革的重要纲领性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其中将“适应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作为主要目标之一[2]。2019年10月,《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加强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工作意见的通知》中将“因材施教,促进个性发展”以及“生涯引导”作为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之一[3]。2019年以来,主管部门连续出台各项文件,表明在高考综合改革的省份大学与高中应该在人才培养方面深度交融,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面合力构建教育体系。
生涯 (career)意为 “过程” (career as process),即人生发展道路,也可指人或事物所经历的途径,延伸之义可指“个人身份的表达”(individual expressions of identity)[4]。1908年,在经济大萧条背景下,美国人弗兰克·帕森斯(Frank Parsons)最早提出职业生涯概念,其初心是解决美国的高失业率问题,从此“生涯”与“职业”产生联系。但此阶段“职业”重于“生涯”的情况屡见不鲜,这种情况持续到1950年。随着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经济复苏,社会不断进步,人们生活的物质基础不断得以满足,从而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满足,导致个性化要求获得释放,个体对于自我认知的迫切需求、对自我价值的重视和认可,促使生涯概念更新与发展。现阶段我国经济蓬勃发展,对于职业生涯规划也有众多学者提出新见解。如黄天中等[5]在总结前人关于生涯概念的基础上归纳了生涯的四种特质:终身性、综合性、企求性和工作性;胡元聪,黄晓梅[6]系统梳理了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韩国、瑞典等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与实践,为我国职业生涯教育借鉴国外经验实现本土创新提供了参考;万明明[7]以美国加州高中职业生涯教育为例,对加州开展生涯教育的背景与目的、实施方式、支持系统等进行调查和分析,为国内高中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提供借鉴;韩晓玥[8]重点论述了日本学校内职业生涯教育的目标、内容、方式、特点,揭示日本职业生涯教育的经验对我国普通高中职业生涯教育的启示;丁露[9]提出生涯规划是指对个人在人生中所经历的一系列职位和角色的规划,包括为生涯设定目标,并找出达成目标所需采取的步骤;黄顺[10]提出高中阶段是人生特殊阶段,高中生在经历由初中升格的客观环境与个体身心迅速发育的主观环境共同作用下,生涯规划对其有重要意义。高中生涯规划应基于高中生对自我充分认知的基础上,了解大学专业、就业途径、院校选科要求后,通过“自主选科”方式,确立阶段目标,并根据目标制定有效学习预案和发展计划,主要包括自我探索、升学探索、职业探索、生涯定向与规划、生涯准备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以“高中职业生涯规划”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数据库进行主题检索。重点时间设定为新高考改革元年既2014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1日,搜索相关文献共218 篇(见图1)。以年为单位,分析文章数量,2014年以来相关文章呈逐年递增趋势,特别是在2019年第三批改革省份启动时创历史新高,一年内就有59篇相关期刊或学位论文,反映了当前研究者对该主题的持续关注。
图1 2014-2019年高中生涯规划论文发表情况Fig.1 The publication of career planning papers for high school students from 2014 to 2019
详细分析这218篇文章发现,相关文章基本停留在高中各学科生涯渗透式研究(56篇)、高中职业生涯规划必要性研究(60篇)、各省高中职业生涯现状研究(50篇)、高中职业生涯规划程课程体系研究(38篇)、生涯规划与选科研究(14篇)。其中,高中职业生涯规划体系研究中大部分文章均是基于高中学校自身资源展开研究,仅有3篇文章涉及高校在高中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中的作用。
截至2020年2月,福建省内首批试点的2018级高中生已升入高二,省内各普通高中对文件理解与执行情况如何?新高考元年的高中生心态如何?高校应该如何根据文件要求积极介入普通高中相关生涯引导课程体系建设?基于以上种种疑问,对福州、泉州、漳州、莆田、龙岩、南平等地部分普通高中开展调查研究。本次研究借助互联网工具,采用线上问卷调查法,采用EXCEL、SPSSAU对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采用匿名抽样,选取福建省11所中学,其中省一级达标校5所,省二级达标校4所,省三级达标校2所,共有1 886名学生参加了本次研究,具体频数见表1。
表1 调查问卷频数分析结果
由表1数据可知,在学校所在的城市选项中,厦门、宁德、三明、平潭以及其它地区参与调查学生太少,因此不纳入地域因素后续数据分析中。
1.征求普通高中意见,由研究团队设计《福建省高中职业生涯规划调查问卷》1.0版,并在小范围试点。
2.2018年11月于福州延安中学试点测试,回收问卷268份,并根据教师与学生反馈调整调查内容。
3.2019年8月《福建省高中职业生涯规划调查问卷》2.0版推出,在征得学生、教师和学校领导知情同意后,由各校教务主任、年段长或心理健康发展中心老师在各自学校内推广调查。
福建省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问卷。参考国内同类研究自编,共45个题目,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开放性问题。
1.调查问卷信度(Cronbachα系数)、效度(KMO值)分析
(1)从问卷中抽取核心问题7个,进行问卷Cronbach信度分析(见表2)。
表2 调查问卷信度(Cronbach α系数)
从表2可知,信度系数值为0.789,大于0.7,说明研究数据信度质量良好。针对“项已删除的α系数”,任意题项被删除后,信度系数并不会明显上升,说明题项不应该被删除处理。综上所述,研究数据信度系数值高于0.7,删除题项后信度系数值并不会明显提高,说明调查问卷数据信度质量高,可用于进一步分析。
(2)问卷信度分析。从问卷中抽取核心问题9个,分三个维度,进行问卷KMO值效度分析。
从表3可知,所有研究项对应的共同度值均高于0.4,说明研究项信息可以被有效提取;KMO值为0.762,大于0.6,意味着数据具有效度;3个因子的方差解释率值分别是32.545%、22.804%、17.531%,旋转后累积方差解释率为72.880%>50%,意味着研究项的信息量可以有效提取出来;因子载荷系数绝对值大于0.4时说明选项和因子有对应关系。综上所述,调查问卷的设计合理具有效度。
表3 效度分析结果
2.基础数据
从表4可知,当前数据中并没有异常值,因此数据分析针对性强。高中生对于职业生涯的重要性M=1.502,高中与大学联合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M=1.29,整体上不够充分,也能从数据中分析出部分问题。
表4 基础指标
(1)福建省新高考综合改革政策相关宣传有提升空间。对与自己命运相关的政策,仅有20%左右的学生做到“非常了解”,甚至有10%的学生表示“比较陌生”,说明有关部门与高中学校在进一步加强新高考政策宣传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学生对未来职业生涯规划比较迷茫。在学生是否有明确目标以及是否对自己进行过规划方面也不容乐观,仅有46%的学生有短期目标,有45%的学生表示对自己未来的规划不明朗。由此而见,福建省目前高一高二学生的生涯规划处于启蒙阶段,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认知程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3)“生涯引导”相关的职业生涯课程开课率不足。超过90%的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感兴趣以及认为其重要,但目前仅有60%的高中学校有开设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其中,高一仅45%,高二有79%(见表5),学业压力没那么重的高一开课率比高二低,也引发深思。
表5 高中学校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4)普通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体不明,和高校未形成联动。对于职业生涯指导主体方面,高中班主任对学生有很大帮助的仅占20%,高校进入高中协助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占74%。说明一方面高中班主任面对沉重的工作压力难有余力帮助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另一方面学生迫切需要高校的介入帮助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3.原因分析
(1)福建省新高考政策公布“时差”导致政策宣传滞后。根据文件,福建省新高考制度改革从2018年9月入学的高一学生开始实行,但省内相关政策延迟到2019年4月公布,“时差”导致社会对政策宣传不及时产生误解。
(2)传统高中学习思维导致学生对“生涯引导”认识不足。传统的高中学习属于“埋头苦学”,缺乏选择性与自主性。学生只需努力学好相应科目,尽量提高学科成绩,至于相应成绩能录取什么学校就读什么专业,等高考结束后才考虑。但新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高二的选科将影响到未来报考的大学和专业,学生对于选科选择性与自主性突然提高的变化,难以短时间内适应。
(3)生涯规划课程的专业性决定其无法一蹴而就。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门以心理学为基础,涉及多个学科或领域,集合知识和技能于一体的综合类教育。其相关课程具有极强的专业性,高中学校如无提早准备无法短期内形成完整的生涯课程体系以及师资储备。
(4)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如何上,由谁上,怎么上”,各省尚处于摸索阶段。生涯规划在高中各校属于新生事物,目前尚无成功经验可以借鉴。加之改革前,高中各校对有一定生涯规划经验的高校持保守态度,导致两者间无法在职业生涯规划角度开展深入合作。
根据调查,目前各类高中学校对于新高考综合改革政策宣传的力度不同(见表6),其中二类学校和三类学校相关政策宣传较弱。因此政策宣传应有重点,有针对性。有关高校可以结合实际负责区域内高中学校的政策宣传,从高校专业设置、选科要求及其原因、就业方向人才培养方案等方面进行宣传,配合区域内高中学校开设政策宣讲专场讲座。
表6 各类高中校对新高考改革政策了解情况
“3+4”一贯制生涯规划体系是指高中三年期间学生完成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包含认知构建、规划构建、升学指导等),升入大学后,利用大学四年积极参与创新创业相关领域。高中与高校还能在生涯规划师资队伍培养方面互为支撑,为高中师资队伍不足提供有效解决途径(见图2)。
图2 “3+4”一贯制生涯规划体系Fig.2 3+4 A system of career planning
(三)提供制度保障,促进教师队伍成长,提升专业化和科学化水平
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加强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工作意见的通知》(闽教基〔2019〕37号)文件“实施途径”中明确指出:“建立专业教师队伍。建立以专职教师为骨干,班主任、学科教师共同参与、互相配合的学生发展指导教师队伍”。但文件未对未来从事专职从事生涯规划高中老师的课时量认定、职称评聘等关键保障制度做出规定。因此有关部门应尽快出台配套制度,真正做到生涯规划导师专业化。
从微观角度看,高中与高校是两个独立的教育机构,有各自的教学任务要完成。如何“见缝插针”完成生涯规划教学任务,成为高中与高校合作的关键。在“互联网+教育”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为高中提出生涯规划课程给予更多的弹性与空间,也为高校无缝衔接高中职业生涯课程提供可能。
高中是人生发展的一个关键点,开展高中生生涯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能帮助学生理性思考未来,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11]。本次实践调查选取福建省的相关高中作为案例,分析目前省内生涯教育现状与学生的期待,提出针对性的做法与建议。由于时间、精力和水平限制,实践研究中仅选取“大学—高中-学生”这一关系模式来进行观测,缺少对社会、家庭等因素的调研,因此对生涯教育体系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有待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