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新发心房颤动的影响因素及心理干预分析

2020-07-22 09:04:04栾晓娜秦继秀冯娇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0年6期
关键词:阻滞剂反流分级

栾晓娜,秦继秀,冯娇

急性心肌梗死(AMI)近年来的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1]。新发心房颤动(NOAF)是AMI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造成血流动力学变化,患者出现心慌、胸闷症状,严重者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在AMI状态下发生心房颤动(AF)可加剧病情,最终导致脑卒中及死亡的风险上升[2]。关于AMI患者NOAF的预测、诊断及预后是现阶段的研究重点,了解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早期识别,显得尤为必要[3]。研究指出,心理问题和心血管疾病相互影响,甚至互为因果,可导致病情加重,恢复困难[4]。相关文献显示[5],较多AMI患者NOAF均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和焦虑情绪,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而负性情绪会严重影响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从而影响预后。本研究对86例AMI患者NOAF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导致AMI患者NOAF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心理干预后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8年1月至12月于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区收治的180例AMI患者。纳入标准:符合AMI的诊断标准[6]:心脏标志物如肌钙蛋白发生异常增高或降低,并伴以下任一症状:①心肌缺血临床症状;②心电图出现心肌缺血变化;③心电图呈病理性;④影像学证据显示心肌活力丧失。排除标准:①存在既往心律失常、心脏瓣膜病病史、甲亢及恶性肿瘤等疾病史;②存在呼吸衰竭;③年龄<18岁;④存在造影禁忌症;⑤资料不全,无法随访。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心电监护,通过心电图判定窦性心律和NOAF,根据是否发生NOAF分为观察组(新发,n=86)和对照组(未新发,n=94)。观察组中男性45例,女性41例,平均年龄(61.07±4.12)岁,合并糖尿病41例、高血压45例、高血脂22例、脑血管病史21例、吸烟62例、饮酒34例。对照组中男性50例,女性44例,平均年龄(61.24±5.03)岁,合并糖尿病46例、高血压48例、高血脂25例、脑血管病史26例、吸烟68例、饮酒36例。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性别比、年龄、合并症、吸烟等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根据治疗方案将观察组患者又分为干预组(n=43)和常规组(n=43),干预组中男性21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61.05±4.14)岁,合并糖尿病20例、高血压22例、高血脂9例、脑血管病史10例、吸烟30例、饮酒17例,Killip分级>1级31例。常规组男性24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61.10±4.08)岁;合并糖尿病21例、高血压23例、高血脂13例、脑血管病史11例、吸烟32例、饮酒17例,Killip分级>1级33例。干预组和常规组患者性别比、年龄、合并症、吸烟和Killip分级等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收集患者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指数、家庭人均月收入、学历、婚姻状态、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居住地、吸烟、饮酒、合并症(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病史、高血脂)、Killip分级、二尖瓣反流情况、用药情况:阿司匹林、利尿剂、他汀类、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心功能(左室内径、左室射血分数);记录治疗前后外周血指标:脑钠肽(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尿酸、血肌酐、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

常规组患者给予对症治疗,密切监测生命指征。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包含音乐疗法、认知治疗及社会支持治疗。音乐疗法即针对患者个人背景特点,选取适合的音乐,使其舒适。在非睡眠时间,设置音乐声音30~50 dB。认知治疗可集体心理干预,主要为专业高效诊疗沟通,在提高患者对疾病及自我健康的正确认知基础上,加强医患之间的信任感。社会支持治疗在确诊变开始时进行,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成功案例,给予积极的心理暗示,增强治疗信心,改善负面情绪。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后对患者情绪、生活质量进行评定。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检测焦虑情绪,标准分<50分为正常;50~60分为轻度焦虑;61~70分为中度焦虑,>70分为重度焦虑,标准分=原始总分×1.25取整数。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检测患者抑郁情况,总分的正常上限参考值为41分,标准分=原始总分×1.25的整数部分,标准分53~62为轻度抑郁,63~72为中度抑郁,>72分为重度抑郁。采用SF-36生活质量评分检测患者生活质量(共8个项目),每个项目均为100分,换算得分=(实际得分-该方面可能的最低得分)/(该方面可能的最高得分与最低得分之差)×100。治疗半年后随访,了解患者对于危险因素的控制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 19.0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AMI患者NOAF单因素分析 经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年龄、合并糖尿病、吸烟、Killip分级、二尖瓣反流、β受体阻滞剂及BNP等,与AMI患者NOAF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AMI患者NOAF的危险因素Logistic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中有意义的因素[年龄(35~55岁=0;55~80岁=1)、合并糖尿病(无糖尿病=0;合并糖尿病=1)、吸烟(不吸烟=0;吸烟=1)、Killip分级(≤1级=0;>1级=1)、二尖瓣反流(无反流=0;反流=1)、β受体阻滞剂(未服用β受体阻滞剂=0;服用β受体阻滞剂=1)、BNP]作为自变量并赋值,以是否发生NOAF为因变量,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合并糖尿病、吸烟、Killip分级>1级、二尖瓣反流均是AMI患者NOAF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服用β受体阻滞剂是保护因素(P<0.05)(表2)。

表1 AMI患者NOAF单因素分析

2.3 干预组和常规组患者治疗前后的SAS、SD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SAS、SD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与常规组比,干预组患者SAS、SD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表3)。

2.4 两组治疗前后SF-36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F-36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SF-36生活质量评分明显增高(P<0.05),与常规组相比,干预组患者SF-36生活质量评分显著增高(P<0.05)(表4)。

3 讨论

AMI属于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而NOAF是其常见并发症[8]。NOAF与AMI共同发生,则会导致患者新功能影响加重,房颤易诱发心力衰竭,两者呈恶性循环[9],尽早判定AMI患者NOAF的危险因素对患者的预防、治疗、预后均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显示,高龄是导致AMI患者NOAF的独立因素。分析是机体衰老而导致心房纤维化、窦房结退行改变,进而导致心电活动的不稳定[10]。高血糖NOAF发生率、死亡率均高于正常患者,提示针对AMI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需密切关注NOAF的发生,改善预后。本研究经多因素Logistic分析,吸烟属于NOAF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是香烟中所含的尼古丁对交感神经的传递具有刺激作用,从而导致血浆中儿茶酚胺升高,进而提高心率、血压[11]。研究表明,AMI会导致二尖瓣关闭不全,发生功能性二尖瓣反流,使心房容量过载,促使房颤产生[12]。本研究中,65.12%的AMI患者新发心室颤动患者有二尖瓣反流症状,且二尖瓣反流属于NOAF的独立危险因素,该结果与上述结论相符。本次研究结果显示,Killip分级>1级是AMI患者NOAF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Killip分级越高,则左心收缩功能受损越严重,机体增加新房内充盈压而导致颤动发生。多个临床试验已显示服用β受体阻滞剂可通过对交感神经的兴奋性进阻断,从而降低心肌耗氧,减轻左心房负荷,预防NOAF发生[13],本研究结果与其相符。

表2 AMI患者NOAF的危险因素Logistic分析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AS、SDS评分比较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F-36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过程中,适当的心理干预利于改善预后。心理干预包含基础护理、音乐疗法、认知治疗及社会支持治疗[14],以正确宣教为主,提高患者社会支持度,和治疗依从性,提高疗效[15]。

本文不足之处在于:影响AMI患者NOAF的因素较多,本文纳入的因素较少,仅从一般人口资料入手,且为单中心的小样本量研究,对AMI患者NOAF的指导意义存在地域性限制。

综上所述,高龄、合并糖尿病、吸烟、Killip分级>1级、二尖瓣反流均是AMI患者NOAF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中采取心理干预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阻滞剂反流分级
蝎毒肽作为Kv1.3离子通道阻滞剂研究进展
8个月的胃酸反流经历 苦难终于熬出头了!
妈妈宝宝(2019年10期)2019-10-26 02:45:28
分级诊疗路难行?
分级诊疗的“分”与“整”
中国卫生(2016年5期)2016-11-12 13:25:50
了解胃食管反流病(GERD)
健康管理(2015年3期)2015-11-20 18:22:36
分级诊疗的强、引、合
中国卫生(2015年10期)2015-11-10 03:14:22
“水到渠成”的分级诊疗
中国卫生(2015年6期)2015-11-08 12:02:44
β受体阻滞剂在围术期高血压中的应用
β受体阻滞剂在脓毒性休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西南军医(2015年5期)2015-01-23 01:25:02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