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缓贵
(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7)
对于包含电阻、电感和电容的无源二端口网络,它的端口可能呈现电感性、电容性或电阻性。当电路端口的电流和电压出现同电位,电路呈现电阻性时的现象称为谐振。所谓功率因数是公式P=IUcosφ中的cosφ。电路的功率因数和谐振是电路的两个基本概念,深入分析可发现两者存在的关系。
如何提高功率因数cosφ呢?因为交流电路中一般都有电感元件,如果电路中没有电容,那么电路等效于电阻和电感的串联,其阻抗Z=R+jXL。该公式两边乘以电流I的相量得U∠φ。电压相量图如图1所示,其中φ是与之间的夹角,且:
图1 电压相量图
要提高功率因数cosφ,要想办法减少式(1)的分母大小。因为电容容抗是-jXC,所以可以在电路中加接电容器,使XL变为XL-XC,从而增加XC使式(1)分母变小,从而cosφ变大。
在电路中加电容器可以是串联也可以是并联,但是效果是不同的[1]。
当并入电容时,线路总电流相当于原先的电路电流减去电容中电流,显然总电流I变小。式(2)中当R很小(远小于感抗)时,R可以忽略。XC增大到等于XL时,I变为最小,cosφ=1,即φ=0,总电流和总电压同相,这时电路所处的状态即并联谐振状态。
通过上述论述可知,提高功率因数和谐振有密切关系。谐振是提高功率因数时的一种最佳省电状态,这时线路是纯电阻电路,即cosφ=1或φ=0,电路的功率因数最大。
实际应用中,为了省电一般希望线路电流越小越好,故都采用并联电力电容器的情况。这时需要并联的电容器的大小为[2]:
其中,tanφ1是没有并联电容时线路的功率因数,tanφ是并联电容时线路的功率因数。将线路谐振时φ=0和非谐振时P=IUcosφ1代入电容计算式(3)得:
经过两种推导过程可以得知,虽然推导方法不同,但是得到的结果相同,再次说明谐振状态是提高功率因数时的一种最佳省电状态。因此,在有电感的线路中,可以通过并联合适的电力电容器尽量使电路处于谐振状态,提高功率因数cosφ达到极致,使线路总电流I最小,线路和发电机绕组的损耗最小,电源供电效率最高,用电最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