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荣汉
后张法预应力为当前比较重要的桥梁施工方式,技术水平比较高,主要是通过应用混凝土浇筑与张力预应力筋的方式来组合成为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形式,可以保证工程的质量合格。利用该技术的施工,可以促进混凝土桥梁的使用性能提升,进而可以保证城市建设的顺利进行。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施工技术在具体的操作环节,必须要保证各个部分都能够达到技术标准,严格执行规划设计方案,能够消除不利的影响因素,使得项目顺利进行,然后能够缩短时间,降低项目成本。基于此,后张法预应力施工对于我国的桥梁领域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2.1.1 管道需要使用定位筋合理的设置在设计要求的位置上。
2.1.2 金属管道接头要选择使用套管进行连接,连接套管应该应用型号稍大的管道来进行,并且保证其密封性符合标准。
2.1.3 管道应留压浆孔和溢浆孔;曲线孔道的波峰部位应留排气孔;在最低部位宜留排水孔。
2.1.4 管道安装到规定的位置之后,就要组织进行通孔质量的检测,如果存在堵塞的问题,要立即开展疏通处理。管道检查符合标准后,应该从前端进行,能够预防内部存在杂物。
2.1.5 管道安装结束之后,对于焊接施工环节,并且要充分地做好管道防护处理。
2.2.1 应该先进行穿束处理,然后才能进行浇筑施工。浇筑开始前,要确认管道达到精确度标准,且应该进行转动、抽拉等方式处理,保证预应力筋符合要求。
2.2.2 如果选择先浇筑后穿束的方式,浇筑结束后要进行管道疏通处理,确保通畅度合格,不会影响穿束施工。
2.2.3 混凝土进行蒸汽养护施工方式,养护阶段应该避免装入预应力筋的方式。
2.2.4 穿束结束后,到最终的孔道灌浆施工结束后,在规定时间范围内,做好预应力筋防锈处理[1]。
2.2.5 预应力筋周边位置进行焊接作业,要保证进行必要的保护处理。
2.3.1 混凝土强度应该达到设计标准要求,如果不能符合要求,低于设计标准要求的75%,就要进行限位模板拆除施工,然后就可以完成张拉施工。
2.3.2 预应力筋进行张拉端的设置,要达到设计标准。如果没有达到设计标准,要达到下述标准:曲线预应力筋或者长度在25m 上的直线预应力筋,就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两侧张拉施工,而长度不足25m 的要采取一端张拉的方式。
2.3.3 张拉前要按照设计标准来进行摩阻损失检测,能够做好张拉参数的控制,能够保证伸长值符合技术标准。
2.3.4 预应力筋张拉要根据施工工艺标准来进行。对于设计方案中没有明确规定的,要选择分批、分阶段的张拉施工顺序。
桥梁支架的安装施工开始前,首先应该是进行施工所在地基情况的了解,特别是要检测承载性能。其次进行稳固性处理,从而可以使得桥梁支架达到施工的承载性标准,然后可以按照要求进行安装作业。紧接着是开展模板的搭建施工,此时应该根据施工顺序来组织进行,先是进行底模的搭设施工,然后是侧模的设置,最后才是进行顶模部分的施工。同时,还要做好基础结构部分的固定处理,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预拱度的设计,对于已经搭设结束的部分要做好质量的检查,以达到技术标准的要求。此外,要想确保该模板可以符合平整度的标准,能够做好沉降量的观察和检测,然后就是保证具体的沉降参数测量。
钢筋绑扎施工环节,可以选择轨道固定的方式来做好预应力孔道的设置处理,从而可使得固定效果合格,保证通畅性合格。很多情况下,都要做好管道长度测定,然后进行套管长度的计算确定。如果波纹管的安装作业施工,应该检查安装施工的质量水平,以确保安装后的跨度距离符合要求。在波纹管安装后,检测确定偏差≤4mm,此外,余下部位的具体偏差则≤5mm。安装质量检测要严格控制,要保证整体的质量符合标准,避免在浇筑施工环节存在位置偏移或者变形等严重的问题[2]。
桥梁施工作业阶段,很多钢筋施工都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架立钢筋、受力钢筋等作业方式来进行。钢筋绑扎施工阶段,要保证其结构的稳定性,形成符合技术标准的钢筋骨架结构,然后根据设计标准做好标注,并且实施必要的固定、绑扎处理,提高工程的质量水平。
3.4.1 按照工程的具体状况,确定合适的预应力筋的长度尺寸,在切割作业阶段,要保证预应力筋达到平直的状态,也不会出现表面损坏等问题。下料环节,应该通过铁丝来将预应力钢筋来进行切割两侧端点5cm 的位置上来进行绑扎施工,然后应用无齿锯来完成切割处理。
3.4.2 钢绞线在没有制束前,为了能够达到平直度的标准,防止存在缠绕的情况,此时应该进行必要的梳理处理,且应该 保证移动、制束等环节要做好管理和控制,不会出现磕碰等问题。此外,下料环节,应该做好现场的管控,且需要使用方木与彩布条来进行施工作业。在下一步施工,要尽量避免钢绞线和地面进行接触,也要预防出现锈蚀等问题,切忌拽拉钢绞线,能够消除损坏等问题。
3.4.3 因为钢绞线自身也会有较强的弹性,所以下料前应该准备好铁质笼子,将其直接缠绕到笼子上,然后逐条的拽出来,也要防止在作业中伤人事故的发生。
3.4.4 钢绞线在开展进行编束的施工环节,通常会利用18#铁线,1~1.5m 就要开始绑扎作业施工,此时编束处理环节,应该做好理顺处理,能够达到松紧度的标准。
混凝土搅拌施工环节,集中拌和是最为有效的方式。该方式的施工中,应该严格按照要求做好拌和环节的管控,一般拌和时间为1~1.5min,从而可以使得材料的均匀性提升,能够保证拌和物达到和易性的标准,给今后的工程质量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混凝土浇筑施工阶段,要做好各个预埋件、波纹管的质量管理。通常来说,要做好分次浇筑施工处理,第一次应该做好底板、腹板部分的浇筑施工,第二次需要进行顶板、翼板等位置的施工。要做好混凝土的塌落度控制,且应该进行必要的振捣施工,以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密实度合格,内部不会发生存在任何气泡等缺陷。施工阶段,波纹管的防护是极为关键的,要避免造成该部件的损坏。如果经过了一定的时间发现混凝土没有按照要求凝结,要开展必要的养护处理,能够保证其湿润度符合标准,能够有效地预防出现干湿循环等问题的发生[3]。
施工技术的应用中,预应力张拉施工是极为重要的一项工序,施工环节要加强管控,能够避免造成结构稳定性的影响,因此,在张拉施工环节应该做好如下几个环节的控制。
3.6.1 张拉材料应该进行严格的控制,必须要在施工中做好预应力材料的质量管理,进行各项技术指标的检测和分析,能够保证其符合技术标准,以确保桥梁最终的工程质量合格,也为后续的维护与管理提供良好的基础。
3.6.2 千斤顶的性能要符合标准,能够做好各项技术参数的检测,保证数据符合要求,能够进行标定环节,做好进油与回油方面的检测与划分。
3.6.3 对于预应力管道摩擦力进行严格的控制,要随时监测技术参数,一旦存在不合理的情况,应该做好必要的调整额,以更好的保证预应力张拉施工全部达到准确性的标准,为最终的工程质量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3.7.1 准备泥浆部分:浆液制备开始前,需要使用出厂时间不超过一个月的水泥材料,标号至少为42.5,同时还应该做好配合比管理和控制。首先应该加入一定量的清水,然后是加入水泥材料来进行搅拌处理,搅拌的时间应该保证在2min 左右,确保在合理的时间范围内提升工程的总体质量。
3.7.2 孔道清理作业阶段,波纹管部分的施工,会容易出现很多的杂质,比如锈蚀、颗粒等位置,所以压浆施工开始前,应该全面地进行孔道清理施工,确保内部没有任何杂质问题,能够更好的保证压浆施工质量合格[4]。
3.7.3 压浆施工中,最为主要的一方面工作就是进行预应力的控制,这是确保桥梁具备承载力标准的主要方式。但是要想使得预应力符合技术标准,应该符合如下的技术标准:首先应该严格控制混凝土结构的紧实度性能;其次应该进行预应力控制,张力应该达到技术标准;再次,桥梁模拟检验应该在一天内进行;最火,应该确保压浆施工的强度、稳定性全部达到技术标准。
压浆施工作业结束之后,要立即进行两侧水泥浆的冲刷施工,然后是把锚具、支撑板等结构进行多余混凝土全部的处理干净。准备封锚施工的阶段,必须要把两侧混凝土的清理干净,确保两侧的封锚长度符合技术标准,从而可以符合设计标准的要求。
桥梁施工阶段,要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预应力锚具进行施工,禁止使用不符合要求的工具进行施工。锚具如果不同,最终所造成的结果也是不同的。摩阻锚具是很简单的,效率也比较高,但是连接相对比较复杂,程序也有着很大的不同,并且会造成比较大的损失。因此,应该综合分析各项施工要素,与施工状况做出分析,最终选择符合要求的锚具来进行施工。
不管哪一种桥梁施工项目,也不论桥梁的规模,在施工开始前都必须要实施必要的预应力施工效果的分析,然后是了解各个信息和数据的设置。在预应力分析的过程中,应该综合考虑到各个方面的问题,能够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问题优化措施,从而可以保证设计方案达到可行性的标准,能够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桥梁工程进行必要的预应力分析和施工,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且采必要的处理措施,能够使得项目有序进行,能够消除不利的影响[5]。
为了能够更好突出桥梁施工的特性,应该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钢绞线的形式,要保证其符合工程的实际情况,也要达到美观性、实用性等特点。钢绞线的选择过程中,要综合分析各种影响因素,了解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钢绞线形式和类型,促进工程的质量和进度,符合实际情况需要。
预应力技术在应用,虽然可以产生非常好的效果,但是实际中也有很多的问题,这就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处理,分析各种影响因素,做好全面的管理和控制。此外,还要结合桥梁工程的施工需要,能够分析施工方案中的缺陷,能够消除不利因素,积极的整改和控制,防止发生严重的质量问题,最终可以提高桥梁的质量水平,也能够推动交通领域的长远发展,产生更高的综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