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显珍
【摘 要】 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出发,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本文结合教学环境和学生的心理活动,从优化氛围、激发童趣、真诚评价、挫而不折、化解困扰几方面,浅谈如何点亮学生的心灯,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关键词】 愉悦之灯;乐学之灯;公正之灯;勇敢之灯
新课程理念指出: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心理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发展他们的个性,唤醒他们沉寂的自尊、自信,点亮他们的心灵之灯。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在数学课堂中点亮学生的心灯呢?
一、优化氛围,点亮愉悦之“灯”
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状态是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重要保证,对他们的学习效率产生直接的影响。在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里,学生身心放松,思维活跃,乐于接受新知,敢想敢说,对学习产生亲近感,形成美好的心理感受。想反,如果老师时常抱着恨铁不成钢的心态,不苟言笑,时而惩罚学生,学习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紧张的师生关系、严肃的课堂气氛、压抑的学生情绪,长此以往,学生心理状态又会变得怎样?这一切可想而知。生活在畏惧与敌意中,滋养的无非是忧郁和好斗的心理品质。基于这些认识,我认为,优化教学氛围,营造和谐安全的环境,是塑造良好心理品质的首要条件。
1.持一颗平和之心,给学生一张笑脸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一直以来,我都很重视课前几分钟的作用。每天上课前,我先提前五分钟进入教室,像朋友一样和学生交流,寻找积极因素。如一年级的小朋友,时常桌面凌乱,五六支铅笔横七竖八,数学书不见踪影,怎么办呢?此时就需要一颗火眼金睛,表扬某一位小朋友桌子摆放整齐,表扬某一位小朋友让数学书、铅笔和橡皮规规矩矩、安安静静地躺在左边桌角,榜样的作用立竿见影,马上刷刷刷的,孩子们纷纷效仿。此时的五分钟,我为课堂做好充分的准备,把自己的心情调节到最佳的状态,于是给学生一个灿烂的笑脸,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应时而生。
2.持一颗宽容之心,给学生些许热爱
布鲁诺说过:“学生的错误是有价值的。”是的,学生犯错误的过程就是不断改正错误,完善方法的过程。一般来说,只要学生思考,其错误中总包含着某种合理的成分,有的甚至隐藏着一种独特的思维。如,李叔叔要安装63个零件,他每小时装7个,8小时后还剩下几个?这道题的一般解法是:63-7×8=7(个)。学生们清晰地表达着算理:先算8小时做了56个,再求剩下的个数就是63-56=7(个)。忽然,我们班的谢闻大声嚷嚷起来:“老师我还有一种做法,63÷7-8×7也可以。”这怎么可以呢?其他的小朋友沉不住气了,“错,错!”叫声一片。几个胆大的还发出“哼哼”声:“这么简单也不会做,一定是刚才不认真听。”在同学们的否定声中,这个平常胆大包天的孩子竟然怯弱了,傻傻地看着我。“这孩子为什么这么做呢?”忽然,我眼前一亮,我明白这孩子的想法了。这时我冷静地说:“你们觉得他错了。其实,他没错,只是他表达不完整,没有表达准确。谁看懂了他的算式,并帮他调整一下?”教室里一片安静……。终于,有学生明白了:他是先算63个零件,每小时做7个,共需要9小时,已做了8小时,还要再做1小时,就是剩下1×7=7(个)。他的算式少了一个括号,应该是(63÷7-8)×7。
小孩子语言表达稚嫩,容易出现错误。此时需要教师的宽容之心,耐心倾听,巧妙地点拨,因势利导,用智慧去激活错误,扭转学生原有的观念,从错误中提升全体学生的思维发展,使“错枝”也结出“好果”。
的确,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持一颗平和愉悦之心、一颗宽容热爱之心,并凭借自己的语言、行为和情绪,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点亮学生愉快而热情的情绪。
二、激发童趣,点亮乐学之“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最好的学习动力,而让小学生在童趣中学习数学,最容易激起小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最利于渗透人文精神,同时,这也是对小学生最好的人文关怀。我想,一个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用儿童化的语言,让学生在充满童趣的教学情景中自主探究,在这里,他们充满好奇,每一个好奇都得到珍惜;他们不断发现,每一个小小的发现都得到肯定。也许他们成绩并不理想,但他们是自信的,好学的,他们喜欢学数学,对它有兴趣,觉得需要它,你不教他,他也会自己去学习、去钻研。他们有了学数学的动力,这种动力将会影响他们终身学数学,而且受益终身。记得在教学“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时,我用多媒体出示了一段投影如下:两个小学生在饮食店津津有味地吃一大盘锅贴。王刚吃得很快,李明吃得很慢。不过一分钟,锅贴没了。王刚说:“我吃了15个,真饱。”李明说:“我吃了10个,真好吃。”店员过来说:“请付10元钱。”然后我问学生:“王刚和李明各付多少钱才合理?”当时学生兴趣盎然,纷纷表态。为什么学生有这么高的兴致,就是因为贴近儿童生活,符合儿童心理,童趣融入课堂。是童趣让学生觉得数学那么生动、自然、亲切、有用,是童趣赋予数学灵气,自然就能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论语》中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童趣,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点亮好学之“灯”,为学生的探索学习活动架起桥梁。
三、真诚评价,点亮公正之“灯”
课堂上教师的个性化、灵活化、多样性的评价语言,是激发个体潜能的重要因素。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充满爱心、智慧的索引,有助于营造愉悦、宽松的学习环境,唤起学生争取进步的信心,增加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浓厚兴趣。
四、挫而不折,点亮勇敢之“灯”
挫折是每个学生在学习中都可能遇到的。教师可观察到身边的有些孩子,他们在面对挫折和不顺心的事时,往往缺少自我调控的能力,不能忍受失败,忍受挫折,这势必会导致不良情绪产生,从而难以正确纠正错误,难以准确掌握正确的理论或理解思路。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适当进行耐挫教育,使学生遇“挫”而不折。如,学生进入高段基本上把小学阶段的平面图形求积计算学完了,这时,我们就可以把所有图形综合在一个图中让学生求面积。这类题目往往比较复杂,有时候需要平移、旋转、变换才能发现计算方法,让学生解答这种题目,可以培养学生的毅力,鼓励学生克服困难要有信心。应用题教学一直以来是学生学习数学路上的拦路虎,许多学生往往会因为困难而止步不前。针对学生出现的畏难情绪,我向同学们讲了班里的同学努力学习、刻苦钻研的事例,使同学们受到教育,自觉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另外在学生碰到挫折的时候,教师应该在旁边用亲切的语言适时鼓励他,给予他们足够的感情支持,使学生获得百折不回的勇氣。
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说过,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理出发,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我相信只要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教师和家长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持之以恒,就能使学生不仅得到具体的数学知识,而且受到高尚的人文精神与道德情操的熏陶,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点亮学生的“心灵之灯”。
【参考文献】
[1]董芙容.新时期素质教育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反思[N].广元日报,2019-10-19(A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