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摘 要】 数学是小学教育的基础课程,解方程知识也是小学数学学科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计算能力等方面有着积极的影响意义。新课程改革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基于学生的学习情况,转变固有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加深对解方程知识内容的理解,让学生掌握解方程的技巧,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的思维方式得以发展,为学生日后更深层次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实现小学与中学的有效过渡,促进小学数学教育整体性、系统性地提升。
【关键词】 小学数学;解方程;教学策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解方程知识一直以来都是教师教学的重难点。为了进一步实现小学数学知识与初中数学知识的衔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小学阶段的学习任务,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注重现代教育的整体性与系统性,实现小学数学教学观念与教学形式的创新。在以往的解方程教学中,因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比较落后,学生难以全面掌握解方程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受到阻碍,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完善发展。为此,教师应该立足于解方程知识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基础、学习需求等多个方面,实现因材施教,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的学习效率不断提升,才能弥补传统教学理念的不足。故此,本文主要以探讨基于小学数学解方程知识的教学策略,进行以下几点分析。
一、注重教学衔接的有效性
目前,小学数学教材内容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特征,这也使教材内容难以与目前学生的学习特点相契合,教材与教材之间缺乏衔接性,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解方程知识教学的有效进行。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解方程知识教学中,应该注重教学衔接的有效性,坚持以教学规律和教学特点为基础,对解方程知识内容进行适当调整,以此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例如,在解方程知识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具有探究性问题的教学内容,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投入到解方程知识学习之中。教师把握教学衔接的有效性,为学生创设问题:“银行一年的定期储蓄年利率为1.75%,所得利息要缴纳10%的利息税,已知小明的爸爸有一笔定期储蓄到期后可以取回5000元,请问小明爸爸当初存入银行的本金是多少?”通过此种数学问题,不仅帮助学生复习与巩固利率知识点,还能强化学生对解方程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使学生的数学思维更加完善,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二、有效整合解方程的知识
在小学数学解方程知识教学讲解中,教师应该合理把控教学难度,并将实际的应用问题与计算方式结合起来,可以达到锻炼学生解方程知识的掌握能力,还能强化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对于正负方程与分数方程知识方面,一直以来都是学生学习与理解的难点。目前教学也将正负方程与分数方程加以改进,以此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信心,为学生解方程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在解方程知识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未知数x当做被减数、加数、被除数与因数等有关知识内容加以整合,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利用学生对解方程知识的认知与理解,引导学生通过练习简单的解方程题型,帮助学生构建解方程思想,让学生通过简单的解方程练习,强化解方程相关知识内容,为学生打好学习基础。
三、强化学生的解方程思维
思维能力作为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应该通过习题训练的方式让学生逐渐形成解方程思维,带动学生其他综合能力的提升。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将教学目标作为核心依据,对学生的学习特点、认识能力、接受水平等展开深入分析,不断调整教学方案、教学内容,才能提升解方程知识教学的整体水平。
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解方程知识教学中,可以将简单的方程作为教学的基础,通过组织学生参与解方程习题训练,传授给学生更多的解题技巧,丰富学生对解方程知识题型的认知,如追及又相遇问题、利润问题、工程问题等,加强学生对解方程知识的掌握,以此扩展学生的思维方式,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解方程知识学习框架,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四、注重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小学生的心智还未成熟,在进行相对复杂的解方程知识学习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困难。所以,为了避免学生陷入学习困境,给其学习兴趣、自信心等方面带来不利影响,数学教师应重视、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除了要对学生不同阶段的兴趣爱好做充分了解,还要重视食品、图片等多样化素材的科学引用,构建更生动、高效的数学课堂,吸引更多学生全身心参与其中,愉快、轻松地掌握相关知识。
五、把握关键,突破教学难点
学生的思维通常处于下意识的状态,大多都会不由自主地基于网络来进行等式性质的检索,然后将其应用到解方程当中。对此,在实际授课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思考、探究空间。
例如:可以为学生提供题组“40x=960,x÷9=50,5+z=20,y-8=30+20”,然后让学生进行快速抢答并思考:用什么方法使方程的一边只剩下未知数?这一练习活动,可以帮助学生突破传统思维定式,灵活引用等式性质来解方程。这样在优化教学环节的同时,学生也能够对引用等式性质来解答方程的必要性产生深刻认识。
六、注重解方程过程的循序渐进
数学是一门极为重视基础的学科,所以,要想给学生现在的数学知识学习以及未来的学习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就要从基础知识入手,充分体现出循序渐进性。对此,教师在开展解方程知识教学活动中,要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理解、把握方程解答的每一个步骤,让学生避免因为解答步骤的缺少而陷入解题思维混乱的情况。同时,大多数小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都普遍较低,数學教师在解方程教学中要遵循具体化原则,认真写出每一个步骤中蕴含的细节,为学生更全面、准确地掌握解方程的知识点提供有力支持。
对此,在实际授课中,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教师可以围绕授课内容,分步骤解答方程。且在此过程中,要将简化、变形方程的具体过程记录下来,最终获得准确的结果。
比如:以“4x-1=3”这一方程为例,方程解答的顺序、具体化过程为:4x-1=3解:4x=3+1,4x=4,x=4÷4,x=1。通过循序渐进、具体化的解方程教学,既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思维习惯,也能够促进解方程学习质量、效率的显著提升,为之后的解方程学习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解方程知识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可以为学生日后更深层次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帮助学生完善数学思维,实现数学思维的发展,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但是,由于数学教师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基础缺乏全面的了解,使学生难以全面掌握解方程知识内容。这就需要教师注重教学的衔接,合理整合教学内容,强化学生的解方程思维,才能进一步提升解方程知识教学效果,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瑛.小学数学解方程教学策略探究[J].好家长,2017(76):146.
[2]李薇.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解方程教学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