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俊梅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太仓 215411)
随着我国经济逐步进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阶段,产业转型步伐加快,企事业单位的用人标准也在不断提高,对于技术技能型人才,已不再仅仅局限于技能的“实践性、操作性”这一单一指标,而是趋向多元化,更加关注人的职业精神和可持续发展能力[1]。职业教育作为高素质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摇篮,肩负着将新时代职业精神融入课程教育教学之中,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使命。最终需要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从“以量谋大”到“以质图强”的战略转变。
职业精神是与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具有职业特征的精神与操守,是在特定的职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受职业活动环境、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因此,职业精神培养应与职业岗位紧密联系,在具体的职业情境中进行。高职课程体系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实践课,其中专业核心课程与职业岗位(群)紧密对接,教学内容具有专业特点,在职业精神养成方面更具有针对性,是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的重要途径。
专业核心课程指一个专业中开设的富有该专业特色,以该专业中以及相对应的岗位群中最核心的理论和技能为内容的课程[2]。专业核心课程融知识和技能于一体,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多采用项目化教学模式。项目化教学根据教学目标将课程内容整合、优化成为若干个具有一定操作性的项目,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完成一个个项目或工作任务,并在完成项目或任务中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提升[3]。项目化教学的特点使得专业核心课程成为职业精神培养的良好载体。
实施项目化教学首先要进行教学情景设置,即创设工作环境,拟定工作岗位,并对师生进行角色定位,让学生在相对真实的工作情境中完成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教学情境的设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为职业精神的培养提供了具体的职业情境。不同职业岗位的职业精神内涵是不同的,只有在具体的工作情境中才能进行特定的职业精神培养。因此,教学情境化为职业精神的培养创造了氛围。
公共基础课中也有关于职业精神培养方面的内容,但是培养效果并不是很明显,主要是因为该类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脱离于现实的职业环境,学生只能通过语言讲解来构想,从而影响了学生对于职业精神的认知。而专业核心课采用项目化教学模式,融理论和实践于一体,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可直观感受岗位必备的职业精神,并通过小组分工、团结协作等方式让职业精神培养落到实处。
与传统单一的考试评价方式不同,项目化教学一般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主要指评价主体多元化(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等)、评价方法多元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和评价内容多元化(知识、能力、素养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可以实现对学生职业精神的考核,可有效地反馈学生职业精神水平,在教学过程中开展针对性地指导。
除此之外,企业兼职教师参与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也有利于职业精神的培养,通过言传身教的形式,用精湛的技艺和敬业精神感染学生,将积极的职业发展理念传输给学生,让高尚的职业精神成为学生自发的精神追求。
专业核心课程中融入职业精神的培养,首先要根据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群)确定职业精神要素,明确职业精神的内涵,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培养。下面以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为例进行说明。该专业主要培养从事药物开发、生产、贮藏、销售以及使用过程中质量检验、质量监控、安全检测、销售监察管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其中核心工作岗位是药品质量检验岗位,对应的专业核心课是《药品分析与检验》。
首先通过查阅职业精神相关文献资料,掌握职业精神内涵的研究进展,分析整理出职业精神的基本组成要素,然后根据列出的要素,设计调研表,采用德尔菲法对药品质量检验领域的专家进行调研,让他们各自独立地对每个评价指标进行评判,将专家意见集中起来得到各指标的权数。
本文选取10名药品质量检验领域的专家,来自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药企业QC、QA部门,第三方检测机构等,以及2名高职院校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专业带头人作为指标项确定专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重要性评判,经过对专家意见集中度、协调度的计算和分析,确定药品质量检验岗位职业精神要素评价体系指标如图1所示。
图1 药品质量检验岗位的职业精神要素
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不仅要培养“合格的手”,更要培养“完整的人”。以《药品分析与检验》课程为例,在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1)建立职业意识:深入了解药品质量检验岗位工作内容,产生职业认同感,熟悉岗位职责,建立职业自信,“干一行爱一行”,能积极自主地学习专业知识技能;(2)形成职业作风:掌握药品质量检验岗位的职业标准,注重工作规范性,能按照《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开展工作,在质量检验过程中做到严谨细致,实事求是;(3)强化职业道德:药品质量关系着人民生命健康,质量检验工作是一项良心活,在工作中一定要树立实事求是、公平公正的职业道德。
教学实施过程采用项目化教学法,按照“接受项目任务→制定检验方案→进行产品检验→讨论检验结果→出具检验报告”的流程开展教学,根据各环节的特点,将药品质量岗位职业精神要素穿插其中,实现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见表1)。
表1 项目化课程中职业精神的培养
设置工作情境,进行角色定位,布置项目任务,并进行任务分解。在这一环节可采用情境教学法营造相对真实的工作环境,让学生深入了解工作内容、职责,采用案例教学法展示工作岗位的重要性,用先进模范事迹来感染学生,帮助学生树立爱岗敬业的精神,为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创造氛围。
根据项目任务,各小组查阅项目资料,包括实验方案、注意事项等,并通过汇报展示进行各组间交流,确定合理可行的实验方案。在这一环节可采用小组讨论、汇报交流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标准意识,强调实验方案制定中应考虑安全因素。
各小组根据实验方案开展实验操作。在这一环节可采用翻转课堂、演示示范、个别指导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反复训练操作,锻炼过硬的技能。另外药品质量检验涉及多指标项,采用小组协作开展实可有效地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
表2 项目教学过程中职业精神评价
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分析实验得失,并分析实验过程中的现象,解释实验原理,穿插理论知识学习。在这一环节通过回顾实验过程讨论实验操作的严谨性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通过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实验原理,从而更好的理解实验操作过程,培养学生善于思考、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整理实验数据,进行结果计算,按照要求出具检验报告,各小组间进行核实。在这一环节课,采用展示成果评比各小组的报告,用真实案例展示质量检验报告弄虚作假的后果,不断对学生强化检验报告真实可靠的重要性。
专业核心课程对职业精神的考核采用动态评价的方式,在项目教学中过程化的考察学生的职业精神水平(见表2)。
2019年教育部发布的高职院校各专业教学标准中明确提出“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由此可见,具备职业精神是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专业核心课程是职业精神培养的重要载体,项目化教学为职业精神培养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为更好地落实职业精神培养提供了新思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