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飞腾 田珊
1月22日,泰国首先发现两名新冠肺炎确诊病例,随后新加坡、越南也相继发现。2月2日,菲律宾出现首例死亡病例,由此揭开了东盟国家防控新冠疫情的序幕。但是到3月中旬以前,东盟国家主要以防控疫情输入为主,本地区尚未形成疫情大流行。
东盟国家无论是确诊人数还是死亡病例。3月中下旬开始急速增长。3月15日,确诊人数首次突破1000人,4月1日突破一万人,两周时间增长了十倍。但从全球范围看,东盟十国确诊人数占世界比重始终处于较低水平,3月8日突破0.3%,3月22日上升至1.0%,此后至4月10日,这一比重呈相对下降的态势,疫情得以稳定。从4中旬至6月初,东盟国家疫情大体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确诊人数增速趋于下降,相对于全球呈可控态势。截至4月底,东盟国家确诊病例达四万人,一个月内增长了四倍,6月6日这一数字突破了十万人。但是,相对于欧美地区确诊人数激增,东盟确诊人数占全球比重较低,且死亡病例占比长期维持在0.6%的水平。截至6月12日,东盟十国确诊人数为11.3万人,死亡病例3191人,分别占全球的1.5%和0.8%。尽管疫情仍在东盟有所蔓延,但相对于全球的疫情大暴发,总体上可控。
第二,分布不均衡。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东盟疫情进入僵持阶段,各国确诊人数发生更替,马来西亚从第一位下降至第四位,而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占据前两位。截至6月12日,新加坡、印尼和菲律宾三国确诊人数分别为4万人、3.6万人和2.5万人,三国合计占东盟确诊总人数的89.1%。
第三,防疫方向有所变化。东盟早期主要以防范境外输入为主,到3月中下旬后转向应对本国和本地区的暴发,防控措施有明显的阶段性。3月9日,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签署行政命令,宣布菲律宾进入卫生紧急状态。3月10日,印尼因确诊人数激增而采取了更加严厉的防控政策。3月18日,马来西亚总理穆希丁宣布落实行动管制令。3月26日,新加坡总统哈莉玛原则上批准政府动用国家储备金,以应对国家“前所未有的危机”。同日,泰国实施《紧急状态法》,并关闭所有边境口岸。3月31日,老挝卫生部宣布将疫情防控等级调整为三级,前后两日出台政令关闭所有国家口岸及国家机关。由于前期的主要任务是防范境外输入,因而对国内居民的防疫措施总体上比较宽松。后期则有了很大改变,各国均采取了空前严厉的防控措施。
东南亚多数国家采取了遏制策略,主要通过边境封锁、加强隔离等措施抗击疫情,同时积极采取财政预算倾斜、经济补贴、降息等短期措施应对对经济的冲击。从疫情防控效果来看,这些举措取得了明显成效。
由于东盟各国对疫情的发展判断不尽相同,国情有所差别,各国防控措施也有较大差异。以新加坡和印尼为例,早期阶段两国管控较为松散,确诊人数以及死亡病例数增长较快。新加坡由于外籍劳工问题确诊病例呈现爆发式增长,印尼有2亿多人口,地区分布广,客观上增加了防疫难度,且政府对形势判断不准确。
截至6月12日,东盟国家中越南、缅甸、文莱、柬埔寨和老挝确诊人数均在500人以下。越南作为2020年东盟轮值主席国,在国际交往中保持了较高的信息沟通能力,政府及时出台防疫措施,确诊人数较少。其他国家确诊人数较少与较低的对外开放程度有关。多数中南半岛国家农业占比相对较高,城市化水平有限,人口密集程度较低,降低了疫情集中暴发的可能性。疫情期间,东南亚各国的中央政府权力普遍集中,在全球公共卫生危机中更加凸显了公共权威部门的重要性。东盟作为东南亚国家之间合作的重要平台,尽管体制较为松散,约束力有限,但依然发挥了积极作用。
目前,东盟国家疫情虽然总体可控,但国别分化较为突出,新加坡、印尼和菲律宾疫情仍相当严重,而其他国家纷纷采取放松管控措施,加快复工复产。越南宣布于4月26日开始正式复工复产;泰国政府宣布于7月1日取消所有商业活动禁令,取消从3月开始实施的《紧急状态法》;马来西亚从5月4日开始“有条件的放松”,6月10日开始实施“复苏式”行动管制;柬埔寨宣布于5月20日解除对六国公民禁止入境禁令,并于6月逐步恢复体育赛事;老挝政府5月29日表示放松部分防疫措施;新加坡则宣布自6月2日起进入疫情解封的第一阶段。不过,鉴于全球确诊人数已突破800万,东盟国家又处于全球交往的活跃地带,能否完全走出疫情仍需进一步观察。
(作者钟飞腾为中国社科院亞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大国关系室主任、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