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陶瓷绘画创作

2020-07-20 19:28王永才
美与时代·上 2020年4期
关键词:表现形式

摘  要:陶瓷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无论是在闻名遐迩的江西景德镇还是商业氛围颇浓的广东佛山,作为绘画的一种表现形式,却是近几十年来陶瓷艺术的拓展和创新。近几年来通过利用石湾釉彩进行绘画艺术创作实践,同时与景德镇釉彩绘画进行比较研究,试图从地域釉彩绘画比较、技术手段、表现形式等几个方面探讨当代石湾釉彩的绘画创作走向。

关键词:陶瓷绘画;石湾釉彩;表现形式

艺术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陶瓷艺术则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佛山石湾陶瓷艺术源远流长、历史悠久,石湾有谚语:“未有石湾,先有缸瓦。”石湾制陶的深厚渊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岭南古越族先民所创造的几何印文陶;而秦汉时期内地民族大批南迁,在中原文化的影响下,石湾制陶业有了很大的进步;经过唐宋的发展,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清代的石湾陶瓷多以日用陶瓷、园林陶瓷为主,不仅畅销岭南,而且还经“海上丝绸之路”远销至东南亚各国。因其出自民窑,故经久未能得到历代官府朝廷的重视与青睐,它的主导者是市场化和广大的民众消费者,因此佛山陶瓷艺术相比于景德镇等其他官窑来说,更加平民化、生活化。佛山传统陶瓷艺术中更具有艺术性的则是石湾公仔和壁画。石湾公仔与中原儒学审美趣味主导的淡雅和而不同,没有官窑产品的端庄典雅、华贵精美,其色彩更为鲜艳浓烈,显得朴实无华、泼辣豪放。石湾公仔以人物为主,兼以动物、瓜果等,其代表作品为瓦脊公仔,现藏于佛山祖庙博物馆。作品人物形象从明代中晚期至今,基本以神仙、高士、名人为主,特色是人物塑造比较传神,施色质朴,但人物形象相对比较单一,以至于同样的人物形象,多人制作。作品水平的高低主要看制作技术和釉彩显现,整体上还处于对技术的追求阶段。当然,从艺术作品的角度来说,技术是支撑作品艺术性显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过多的追求技术,容易走进陈陈相因的死胡同。

到了现当代,随着佛山陶瓷艺术从业者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外地艺术家的介入,特别是景德镇陶瓷大学等专业院校的毕业生,都为佛山陶瓷艺术界带来了不同的创作理念和艺术生机。他们在传承自然主义和写实风格的基础上,创作题材和表现手法也更加多样化,出现了大型陶瓷壁画和户外公共艺术作品,有部分艺术家也在进行个性化艺术语言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放眼国际艺术范畴,还远远不够,跟“陶都”的身份地位还不相符。

在佛山陶瓷艺术施釉的过程中,人们已经对赋彩有了很深的研究,但还没有把石湾釉彩作为绘画材料独立出来。笔者认为佛山石湾烧制的壁画,反倒使绘画感更强些。石湾陶瓷壁画,是用陶泥施釉彩后烧制而成的一种装饰品,常用于装饰园林、庙宇的照壁。多以高浮雕式画面出现,大的照壁由数块陶件组拼而成,题材有人物、花、飞禽走兽等,尤以花鸟、龙凤、双龙戏珠等图案居多。石湾影壁最早出现于明中叶,后因清末民初社会变革、建筑潮流改变等原因而日渐式微。目前石湾还有生产少量的微型影壁,也基本作为工艺品存在于市场。

石湾有传统釉色70多种,加上12种结晶釉,共有90多种釉色。这近百种釉色,为石湾陶瓷艺术增添了五彩斑斓的艺术美感。石湾的知名釉色品类繁多,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如石榴红、翠毛釉、天目釉和冬瓜皮等,在国内享有盛名。由于石湾釉以本地原料为主,并有一套自己的烧制技术,各种釉色均有突出的地方特色,其造型和釉色相互融合,制作方式不受约束,构思也不拘一格,使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耐人寻味。

在当代陶瓷艺术创作中,釉彩往往也成为艺术家的创作语言,来烘托、表达不同的形象特征,这种艺术表现形式在景德镇的陶瓷艺术中较为普遍。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从世界各地来到景德镇进行创作的艺术家大胆使用釉彩作为绘画材料,来表现具体或者抽象的物象。釉下彩绘、釉中彩绘、釉上新彩等多种技法的广泛实践,使众多艺术家有了更为广阔的艺术天地。景德镇的青花绘画创作和瓷板画创作中釉彩更为细腻,画面的形式语言更为丰富,而石湾釉彩相对粗犷、厚重,画面更具表现力和冲击力。特别是在陶板上,绘画加以高温烧制,使其有着油画的凝重和水墨的轻灵,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窑变的神奇更是独具一格,往往有很多奇妙之处,但是由于石湾釉彩的流动性比较强,在高温烧制过程中,其画面有着不可预见性,创作难度较其他装饰陶瓷大了很多,所以现在利用石湾釉彩进行绘画创作的艺术家比较少。

当代釉彩陶瓷创作表现形式多样化,使具有实用功能的工艺品逐渐变为更具欣赏性的艺术佳作。如何利用地域材料特色来进行艺术创作,这是笔者近几年来一直在实践研究的课题,如同中国当代绘画及其他地区的艺术一样,全球化与区域性、国际性与民族性以及国内外各地区的碰撞、交流与融合,传统与当代、排斥与包容所产生的多样性,使陶瓷艺术也呈现多元化发展。古人对釉彩的使用较为单一,大多数只是作为某件器物的“外衣”,人们欣赏作品时,会将“釉色美”与“器形美”捆绑在一起欣赏。到了现当代时期,釉彩慢慢独立出来,作为绘画的一种语言材料,使其挥洒表现得更为纯粹,利用各种绘画工具,比如毛笔、油画笔、刮刀等,将釉彩直接在陶瓷上绘画。釉彩作为独立完整的绘画语言,经过高温烧制后,泥土和釉彩、釉色相互交融、流动,使作品的表面具有光泽感。

石湾釉彩的绘画创作,有其浓厚的地域特色。它的承载物是陶,而釉彩是矿物颜料和化学原料制成的。笔者现阶段主要是在陶板上利用石湾釉彩进行绘画实践,有些作品会实验性地添加一些砂石、玻璃等材料,然后再经过高温烧制。在烧制过程中,由于难以完全预测画面的最终效果,作品的一次性成功率并不高,有些作品需要重新施釉绘制和烧炼,甚至反复几次,从而使作品无一重复,每一件都是孤品,与时下流水线制作的作品比较起来,更具有艺术的唯一性。在绘画过程中笔者有意识地脱离具象形体的桎梏,以抽象或者表现性的手法进行意象表现,这与笔者一直以来的绘画实践是一致的,它的不确定性更具有挑战性和探索意义。虽然作品呈现多以山水风景为主体,却又不是完全具体的风景,而是表现心中的山山水水。它不是对自然物象纯客观的描绘和再现,而是主观情感的反映,它若有若无、似是而非。笔者始终认为艺术作品要有神秘感,要令观者遐想。釉彩在陶板上流动,笔者在寻找那种空灵、梦幻的感觉,那种不经意的偶得,正如石湾陶艺中的“雨淋墙”,在乡间野外行走写生时,笔者很喜欢驻足观看旧房屋墙壁留下的那些岁月痕迹,自然而生动的画面,常常令笔者陷入其中。而在之后的绘画创作,也会不由自主地借鉴,“我从何处得粉本,雨淋墙头月移壁”,说的正是这种意境。陶瓷绘画就具有此先天条件,它在高温烧制的过程中自然流淌、相互交融,形成了意想不到的画面意境(如图1、图2)。

当代陶瓷绘画在国内已经慢慢独立成为绘画的一个艺术门类,如2018年景德镇举办的首届中国陶瓷绘画作品展,就是一次全国性的陶瓷绘画展览,此次展览的成功举办,无疑也会影响更多的艺术家参与到陶瓷绘画创作中来。但从整个展览作品来看,其作品整体的绘画感较弱,相对来说装饰味过浓,以模仿油画、国画等其他画种材料的画面效果为主,材料特性不够明显,过于渲染技术的神秘性,艺术表现力不够,当然这些问题在其他绘画门类中也会存在,这或许是艺术朝着综合方向发展的必经之路。然而陶瓷绘画需要充分发挥其材料特质并历经高温炉火的烧炼,只有在精神物化的过程中才能成就艺术品,注入自己对生命、对世界的感悟和作者内在情感于釉彩语言的表达中,使其呈现时代精神,承古创今。如何使作品具有更强的艺术表现力,需要在感性创作过程中具备一定的理性思考,只有全身心地融入绘画,才能激起创作过程中的灵感火花,从而成就具有感染力的艺术作品。

总而言之,石湾釉彩只是绘画材料的一种,怎样更好地利用它为绘画艺术表现所用,需要更多的艺术家参与进来,深入探索,使其发挥更大的艺术魅力和艺术表现力。艺术创作是一种精神的想象活动,是一种精神创造,是情感表达的载体,是脱离现实生活的客观物象的再现,是“外师造化”基础上的“中得心源,”是一瞬间心灵的悸动,是与物象本身若即若离的梦幻。宗白华先生说:“所谓艺术,就是人生忘我的一刹那”,认为美感的养成在于能空,对物象造成距离,使自己不沾不滞,物象得以孤立绝缘,自成境界。突破“物象”的局限,把主观情感和客观物象融合起来,浑然一體,自然景物不再是纯客观物象,而是作者心灵的反映和寄托,这也使画面具有一定的意象美。

作者简介:王永才,佛山市艺术创作院佛山画院专业画家,创作部主任,二级美术师。

猜你喜欢
表现形式
儿童绘本的艺术表现形式
浅谈导演与小品的表现形式
中国喜剧类电影海报标题文字设计研究
舞蹈表演的表现形式多样性研究
经典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编辑动态
透射光之炫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