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以来,不确定性成为新常态,商业世界正在发生重构。“数字新基建”浪潮扑面而来,引发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的大量涌现,这对于制造业进一步发展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无疑是一个重大利好。制造业需要对工业互联网发展作进一步思考,立足于前瞻性的规划,科学施策,精准发力,有效的连接、整合并实现智能化,抓住新基建47万亿投资带来的巨大商机。
当思考企业所面临的巨大变革时,企业首先想到的是創建新的业务平台。现在,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渴望成为一家科技公司、平台公司,加快业务模式转型,从而利用数据和创新技术改变竞争方式,发展核心优势,并进一步促进行业变革。
其次,企业关注的另一重要领域是智能化的工作流程,也就是企业为了搭建平台所需要构建的端到端的工作流。端到端的工作流结合AI、物联网、区块链、云和边缘计算等呈指数级发展的技术,可以满足更高的客户期望、消除痛点并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最后,构建以人为本的卓越企业体验,以完全不同的方式与客户和合作伙伴互动,确保员工体验、企业体验和生态系统体验真正地驱动客户体验。强化人机偕行,极速创新。
制造行业整体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包括工业互联网,还有很多可以提升的空间。以数字化手段重构制造企业的价值创造体系,是新基建时代企业胜出的关键。
市场的变化与波动对制造业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大,企业在这个过程中呈现出来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其实反映了它的应变能力:
感知能力。当市场波动发生以后,制造企业对于下游消费者市场、上游供应链是否具有快速感知的能力?这包括两个方面:首先,企业能否感知到自己的问题,比如能否感知到市场的变化,包括产品类型、区域或是渠道的情况,尤其是制造业有时候并不直接面对消费者时,能否快速感知市场;其次,企业需要做出反应的时候,是否真正了解整个供应链的情况?如何把这两个方面完整清晰地对接起来,对企业的感知能力是一个挑战。
决策能力。如果企业很清楚地了解到消费者、企业上下游的情况,那么如何能够及时有效地依据数据、模型以及整体的战略运营做出决策,就显得非常重要了。而决策的能力需要以数据为支撑。目前,制造企业从市场到供应链上下游、整体的连接以及数据管理方面,相对来说还都处在起步阶段。
关于企业的感知能力和决策能力,山东五征集团总经理姜文娟在今年5月“第一财经”云上会中说到:“我们作为传统的制造业, 在向一个平台型企业的转型中,最开始需要在产品智能化和客户服务的数字化两个方面着手。在产品的智能化方面,随着5G、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依托车联网,把产品从过去只是单纯、简单的工具,变成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实现前端需求和后台管理关联的智能产品。而客户服务的数字化,通过新的技术赋能服务商,通过数据去展现生产的现场,为客户提供前瞻的智慧预测服务,让客户在当前交通不便的情况下,提前预约来解决服务难题,全面提升客户体验。”
应变和行动能力。企业如何根据市场的变化,以及上游供应链的情况,快速调整生产计划,理顺排产,把资源与生产做最好的对接,把工作流(Work Flow)很快调整起来。应变和行动能力的关键点就是自动化,它重点体现在生产上。比如一些半导体行业受突发性危机的影响不是很大,就是因为企业的整个生产基本上是全自动化的。
企业要具备应变市场的能力。首先,需要有一个互联互通的平台,下游能够接触到生态以及终端用户,上游能够对接供应链,这些需要用数据来打通。其次,需要有以数据为基础的模型,并且要有工作流与自动化去支撑运营。IBM提出了METIS慧眼解决方案,将管理创新与平台支撑相结合,让行业龙头企业围绕实时客户动态组合产品与服务,让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型思想具备强大的平台支撑,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和可扩展性,不断在平台上快速演变新的商业模式。
中国制造业的供应链某些环节存在“被替代”的风险。因此,如何建立灵活的供应链体系,是所有的制造企业都面临的课题。这不仅是面对灾害的可持续运营,更要从整体上重新探讨供应链及制造的布局。
第一,制造的能力包括生产基地要做一个重新的思考。供应链跟制造是互相结合的,对于企业来说,要应对市场变化,针对整体战略进行重新思考,比如企业的生产中心,有些要靠近市场,有些要走低成本路线,有些要靠近人才。
第二,企业要对自营和OEM制定规划。在建立灵活的供应链体系之前,企业要进行制造中心布局的重构,哪些是企业要自己生产的?哪些可以OEM?随着数字化推进越来越快,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会越来越多,竞争会越来越激烈。企业要想尽一切办法去应变,大批量的、相对标准的、低成本的生产或服务,可以交给OEM;个性化的生产或服务,企业需要自营。
第三,考虑整个供应模式的变化。在不同的市场、不同细分产品或服务领域,企业需要探讨哪些市场要用“推”的方式,哪些要用“拉”的方式,或者两者相结合。
第四,供应链的可持续运营其实是一个结果。供应链不仅是生产制造体系和生态,从数字化的角度,还是创新能力的延伸。
最后,是供应链体系如何应对全球化的问题,以及供应链的安全和风险防范。
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的统计显示,目前我国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总数已经超过500个,其中前十家重点平台服务工业企业规模超过了8万家。当前,企业在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搭建上仍处于一个初步阶段。大部分企业建设工业互联网的出发点或者侧重点包括:一是提升产品质量;二是提升设备运行效率;三是如何与ERP、PLM整体打通;四是大部分大型制造企业以自己搭平台为主;五是希望能够达到柔性制造,在最短的时间里用最低的成本实现小批量个性化制造。
要在更深程度推进工业互联网,有两个关键点:第一,IT跟OT的融合。很多企业的IT应用是供应链管理、ERP、库存系统等,也就是集中在办公管理这一层,不是在MES系统里面。而工业互联网是在MES这一端,是生产制造,体现在车间层。现在最需要把办公室层级的IT以及车间层级的OT通过一个数据中台融合起来。第二,有了数据平台,还要有工业大脑。仅仅有数据不够,有了数据还需要有模型,能够做出分析以及决策。
“数字新基建”就是以确定性的举措来对冲愈来愈不确定性的外部环境。科技赋能,就是提升企业的数字化能力。它是未来企业架构的目标,是未来的商业模式。在“新基建”的大背景下,企业会朝着智慧企业加速推进,它将表现为企业以数字化手段重构整个制造行业的价值创造体系。
重塑价值创造体系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围绕用户。过去,制造业通常都是生产企业,生产制造可见的产品、零部件等。未来企业一定会更靠近客户。第二方面是整个供应链体系的重塑。这种重塑一定是包括生产、制造、采购、物流体系的整体布局做出改变。在这个过程中,数字化是强有力的手段以及赢得竞争的关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