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好“流动的文化带”

2020-07-20 06:40丁洁雯
宁波通讯·图话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大运河运河遗产

丁洁雯

2014年6月22日,在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上,中国大运河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包括27段河道遗产,以及分布于31个遗产区内的运河水工遗存、运河附属遗存、运河相关遗产等58处遗产。宁波也以“两段一点”——浙东运河(上虞—余姚)余姚部分、浙东运河(宁波段)、宁波三江口(含庆安会馆)3个遗产区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习近平总书记对综合保护大运河高度重视,指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强调保护大运河是运河沿线所有地区的共同责任,要求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自2017年初起,宁波市将运河水工遗存、附属设施和相关遗存等作为基础资源,全面保护和利用运河沿线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推进带状功能区域建设的同时,充分发挥和实现大运河沿线巨大的生态价值、文化价值、线状文化空间的联动分享价值。以大运河为核心打造的“大运河文化带”,将成为运河沿线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中华文脉的重要标志。

·大运河(宁波段)文化遗产资源构成·

大运河(宁波段)具备悠久的历史沿革。自隋唐时期开始,宁波平原各地的河渠得到整治,由南塘河、中塘河、西塘河,鄞东的后塘河、中塘河、前塘河、月湖与城河等构成的内河水网体系形成。至南宋,宁波地区农田水利工程与内河水运工程进一步紧密结合。淳祐六年(1246)秋,疏浚开拓颜公渠(前大河)。寶祐五年(1257)开挖慈江中段(位于今江北慈城镇,太平桥—夹田桥段)。这一时期还开挖了慈江和姚江小西坝间的刹子港、姚江大西坝和宁波老城西门间的西塘河,以及沟通姚江与曹娥江的虞甬运河。明清时期,继续对河道进行疏浚修筑。明永乐九年(1411年),新开凿十八里河,为四十里河丰惠以东段航线的复线。新中国成立后,又相继开凿大量连接河道,修筑水闸、水库及排涝站,建设东排与北排工程。1979年开始重建杭甬运河,1983年建成,分为甲、乙两线。

大运河(宁波段)具备丰富的遗产资源。大运河(宁波段)河网密布,流经宁波市8个区县(市)、41个镇乡(街道),绵延300余千米,涵盖运河水利工程及相关文化遗产、运河聚落、其他运河物质文化遗产、运河生态与景观环境、运河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五大类,重要遗产达60余项;与运河河道垂直距离在2公里以内的文物保护单位(点)有190余处,与运河直线距离在500米以内的城市园林休憩游乐地有20余处。

大运河(宁波段)具备鲜明的价值特点。大运河(宁波段)通江达海,联内畅外,是大运河连接海上丝绸之路的唯一河段,是古代中外经济文化交融的黄金水道。唐代,设州治于三江口,宁波始为全国四大港口之一,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航地。至迟至北宋年间,宁波运河成为连通内陆运河航运与海外交通的重要水道,宁波港城与腹地之间货物集疏与商旅往来的重要水运交通网络逐步成熟,发展成为贸易往来最重要的运输通道。

大运河(宁波段)育城益民,利农富商,是宁波地域文化形成和发展的核心地带,是古代经济社会文化富庶的根基与源泉。自7000多年前灿烂的河姆渡文化开始,以姚江、慈江为主干的宁波运河水网体系就成为宁波先民赖以生存的根本、古代城市兴起与发展的支柱。自隋唐时期开始,宁波各地的河渠得到整治,以州治为中心呈放射状的“三江六塘河”内河水网逐渐形成。两宋期间,宁波运河体系进一步完善,成为货物集疏与商旅往来的重要水运交通网络,直至民国时期,内河航运依旧通畅繁忙。

大运河(宁波段)自然造型,人工取道,是我国古代人文理念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交融,是系统展现我国古代水利、航运技术的实物例证。从空间结构来看,宁波运河的每一条自然江河都配有一条或多条人工塘河,或平行,或交叉,或贯通,以此避开自然江道弯曲多变的危险,减少外江潮汐对航运的影响。自然江河与人工塘河融会贯通、并行结合、复线运行、因势取舍的做法,既满足了防洪治水、农田灌溉、舟楫航运的需求,又避免了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分割,保证了区域生态的完整性,成为中国大运河中双系统并存的唯一河段。

·大运河(宁波段)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现实价值·

大运河(宁波段)承载着时代的舟舸,培育了灿烂辉煌的浙东文明,营造了优美怡人的江南运河风景,从古至今推动着宁波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百姓的安居乐业。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方略的提出及其运作,将推动宁波运河以其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千百年来兴城富民的实用价值,从历史文化、生态环境、旅游经济、文明城市等各个层面加速推进宁波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当下意义和现实价值。

大运河(宁波段)保护利用有助于夯实宁波历史文化基础。大运河(宁波段)文化遗产资源是宁波建立起独特的竞争优势并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隐性的城市文化资源,在实践中得以发散和利用,将有效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前进,推动历史文化研究深入。在大运河申遗前以及申遗成功后,宁波市始终着力推进相关工作,先后启动《大运河(宁波段)遗产保护规划》编制,出台《宁波市大运河遗产保护办法》,成立大运河(宁波段)遗产保护管理委员会,建立完善的遗产监测保护处置机制和科学决策分析系统,实现与国家总平台的集成对接。这一系列举措的实施,成为宁波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的基石,将沿线遗产纳入整体规划和保护利用范畴,既能推动遗产的阐释、传播、保护与利用,也为宁波市其他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创设范例,进一步推动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

大运河(宁波段)保护利用有助于优化宁波生态宜居环境。运河及其沿河地带商贸的振兴、居民生活的改善、旅游开发等都是以运河环境质量的提高、运河水质的改善为前提的。大运河(宁波段)保护与利用将有效推动大运河(宁波段)沿线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和水质改善,优化沿线景观布局,为运河生态农业发展、运河生态景观廊道建设、生态宜居环境创建提供助推力。随着大运河(宁波段)保护的深入,依托“五水共治”等事关宁波民生的重点工程,加强运河流域水生态治理,将运河保护规划目标与“五水共治” 的阶段性目标、任务和措施全面对接、紧密融合,依托相关涉水规划,逐步实现运河水质的优化。后续可有序推进沿线生态农业园区的建立,实现沿运农业产业化,搞活农产品加工和流通渠道,提高沿运农业的整体效益。与此同时,推进运河沿岸绿化景观带、文化景观和生态公园建设,比如对沿甬江地段的近现代工业遗存再利用,对丈亭老街、半浦村等风貌较好的聚落遗产的保护等,以历史文化为抓手,逐步构建运河沿岸以“水”和“绿”为主的沿河开放生态空间廊道,全面提升市民居住环境,让市民能亲近运河、游览运河、品味运河。这也是大运河(宁波段)功能的真实展示,重现了千百年来大运河哺育沿岸居民、繁荣沿线城市的场景,让人们真切体会到大运河对于民生的价值所在。

大運河(宁波段)保护利用有助于推动宁波旅游经济发展。大运河作为线性文化遗产,具有区域跨越性、遗产多样化等特点,具有重要的文化旅游价值。运河作为整体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之时,须冲破地域和水域的局限性,建立区域合作协调机制,通过运河沿线城市的互助合作,共同开发运河旅游资源、打造运河旅游品牌。以2007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加拿大里多运河为例,加拿大联邦公园管理局为里多运河量身定制了运河遗产旅游线路,提供运河游艇休闲观光、沿途住宿购物等一条龙服务,以便将各级政府和业界资源整合成一体,以绿色旅游、环保旅游来增强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和对运河遗产价值的认识,从而带动运河沿岸地区整体绿色产业的发展。宁波市位列8省35市之中,与其他运河沿线城市结为整体,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大背景下,采取大运河流域联合营销,将增加宁波段运河的整体价值,形成较强的宣传效应,从而带动大运河(宁波段)作为旅游资源的影响力。区域联合营销所带来的整体效应是惊人的,而凸显地方特色是区域联合营销的关键所在。大运河(宁波段)沿线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正是其独特文化特质的呈现:永丰库遗址是国内首次发现的宋元明时期大型衙署仓储型遗址,是我国最大的元代单体建筑遗址;宁波外滩融文物遗存及现代建筑为一体,展示着宁波作为中西合璧通商口岸的独特风貌;庆安会馆与安澜会馆作为南北号两大商业船帮的行业会馆,既是祭祀航海保护神天后妈祖的殿堂,又是甬埠北洋船商的行业联络场所。形成以大运河为依托的线性旅游空间,整合原有旅游景点,使之成为运河功能群中独具特色的一块,既有整体效应发散吸引力,又充分发挥个体特色陈述历史细节。在世界文化遗产这一金字招牌的号召与影响下,将极大增强原有景点的影响力,有效带动宁波市旅游业的发展,并带动餐饮、住宿、交通、购物等相关行业的繁荣。

大运河(宁波段)保护利用有助于提升宁波城市品牌形象。大运河(宁波段)是天工、人巧共同创造的举世无双的人与自然的共同杰作,是物质、非物质和自然遗产多种形式并存的宝库,蕴含着宁波民众千百年来累积形成的独特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体现着本地文化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推进下,以“还河于民、造福于民”为理念的大运河(宁波段)保护利用,将有效发挥宁波民众较强的公众参与意识,增进居民对大运河(宁波段)文化遗产的了解,逐步树立宁波城市文化、城市风貌、城市品牌等的吸引力和影响力。随着大运河利用载体的多样化,宁波城市文化的传播渠道也随之得到新的拓展,有利于促进宁波城市形象在时间维度的延续和空间维度的延伸,为世界重新认识宁波这座现代化都市打开了一扇古老的窗口。这既是对宁波城市价值的全新提升,也将推进宁波城市的国际化进程,为打造千年运河文化的宁波金名片、推进东方文明之都建设奠定坚实的文化根基。

综上,大运河(宁波段)这条流动着的文化遗产,从古至今从未懈怠地发挥着积极的经济和社会效应。在历经千年的演变之后,它已成为一条市景之河、市民之河。运河及其沿岸每一方水域、每一寸土地、每一处景观都是公共资源,都要通过实施水体治理、路网建设、景观整治、居民建设等工程,恢复运河的生态功能,改善运河的生态环境,创造怡人的滨河环境,打通运河两岸的绿色走廊,使之成为宁波市民健康生活的长廊、中外游客观光旅游的长廊。应围绕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保护、传承和利用这三个基本主题,开发、践行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和途径,立足保护和开发的最佳平衡点,充分利用大运河(宁波段)文化遗产资源助推宁波城市发展。

猜你喜欢
大运河运河遗产
独占鳌头的运河传奇
运河上的时间(组诗)
遗产怎么分
邮轮“挤过”狭窄运河
“书香通州”全民阅读启动
遗产的分配
大运河
千万遗产
我为大运河拍照
大运河放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