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逸龙
2017年,在全區率先实现居民生活小区垃圾分类工作全覆盖;2016—2019年,连续四年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全区考核第一;先后被评为鄞州区垃圾分类工作优秀街道、宁波市垃圾分类工作优秀街道……自2015年初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以来,鄞州区明楼街道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走在全区乃至全市前列。在多年的探索实践中,明楼街道推出了“契约化”定人定时定点收运管理、定时定点投放、社区交叉互查、居民家庭分类质量“微积分”评价等一系列创新做法,并投入资金研发了垃圾分类智能管理系统,逐步形成了垃圾分类工作的“明楼模式”。
全方位宣传引风尚
“垃圾分类,宣传为先。用宣传的方式普及垃圾分类相关知识,可以提升群众的垃圾分类意识,直接关系到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进。只有群众的意识都提高了,垃圾分类才能成为社会新风尚。”明楼街道党工委书记钱连波说。近年来,明楼街道结合自身实际,根据社区、小区、居民三个层面的不同情况进行个性化宣传指导,形成了较为浓厚的垃圾分类氛围。
在明楼街道,各小区主要出入口、宣传栏、小公园、楼道和垃圾投放点都设置有垃圾分类温馨提示牌和宣传标语,每个小区都有五种以上的垃圾分类宣传方式,实现了宣传阵地的全方位覆盖和立体化拓展。
明楼街道根据居民数量、小区数量等情况对社区进行分类,在街道所有楼道设置了垃圾分类宣传板。同时,充分结合小区基础设施、不同人群的生活习惯等因素,提升宣传的针对性。如银亿东岸等新小区与物业公司联合,在小区交付之初就将垃圾分类指导手册、宣传折页等宣传资料一并交给业主,让业主在第一时间知晓垃圾分类知识。
明楼街道为提升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和分类准确率,一方面在各社区积极推进“织网行动”,动员志愿者、社区工作者、督导员、居民骨干等组成入户宣讲队伍,对居民进行上门指导,另一方面组织开展趣味比赛、志愿服务等现场体验活动,通过互动实践引导居民将正确的垃圾分类贯穿于日常行为。
朝晖社区组织居民开展“我为垃圾找个家”、残疾人“飞镖射气球助力垃圾分类”等活动,常青藤社区组织社区居民开展“垃圾我来分”趣味竞赛,惊驾社区开展垃圾分类有奖知识竞答,明南社区结合青少年教育开展“风筝上画垃圾分类”、垃圾分类模拟投放道具制作等活动……在垃圾分类方面,明楼街道各社区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设施改造夯基础
“以前我们家阳台的窗户开不了,特别是夏天,臭气一阵阵飘进来。”小区的垃圾房曾让家住明楼街道景家园小区的林阿姨头痛不已。后来,小区对垃圾房进行了改造,还在投放口安装了除臭设备。“改造后的垃圾房不仅外表美观了,而且每天冲洗清洁,家里的窗户终于能开了。”
2017年,明楼街道启动居住小区内垃圾房和垃圾桶点位等分类投放设施改造工作,率先完成全市首个居住小区分类垃圾房改建项目。同年,宁波居住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设施建设工作现场会在明楼街道召开,明楼街道的垃圾房改造经验在全市推广。截至目前,明楼街道已完成辖区内所有垃圾房和垃圾桶点位的改造。
明楼街道在垃圾分类投放设施改造过程中,坚持“分期分批实施、社区物业为主、街道监督监管、审计审核把关”的工作原则,并遵循“居民听证、方案论证、报告申请、上会讨论、备案实施、审计结算”的工作流程。
明楼街道城市管理办工作人员郭立晖对改造流程进行了进一步解释:在实施改造前,召集物业、业委会和该垃圾房(点位)周边的居民进行听证,听取群众的改造意愿和要求,并对居民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居民听证后,根据相关意见和建议,召集物业、保洁员和居民代表进行改造方案的论证,确定改造方案;改造方案确定后,由物业、业委会和社区向街道提出改造申请,由党工委会议讨论决定,并根据讨论意见通知社区、物业或业委会实施改造或提出相关修正意见,社区、物业或业委会根据讨论意见确定施工单位并签订合同,同时到街道进行备案;工程竣工后,在征求业委会、物业意见的基础上,由街道委托第三方审计单位实施审计,并以审计结果为准给付工程款。
明楼街道明北小区是宁波市首个实施分类垃圾房改建项目的小区。在改造实施前,街道对辖区内垃圾房和垃圾桶点位进行了排摸,详细掌握了实际情况,针对排水设施毁损、冲洗设施缺乏等问题,确定了安装自来水、修缮门窗、增设宣传内容、畅通排水等基础必改内容,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和居民的意愿,选择性增加安装LED、除臭设备等个性化改造内容。
规范机制促常态
打赢垃圾分类这场“持久战”,不仅需要提升全民垃圾分类意识,完善垃圾分类投放设施,还需要建立规范的长效机制。近年来,明楼街道探索创新,推出了一系列管理、监督和激励机制,有效推动了垃圾分类工作的常态化。
在垃圾分类工作中,垃圾混收混运是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影响着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整体工作成效。为此,明楼街道探索实施清运环节公示机制,在小区集中清运点、垃圾房设置清运公示牌,将清运人员的清运片区、清运时间、社区和物业清运监督联系人、投诉电话等信息进行公示。同时,社区、物业公司还和负责清运的保洁员签订自律协议,实行“契约化”管理,并完善了相应的奖惩机制。
“为更好强化监督,我们还探索实施了‘片区管理、统一编号、定桶定人的方法,将小区内的投放点、清运桶与督导员、清运人员一一对应。社区督导员、监督员和物业公司每天在早晚清运时段对相应的垃圾桶进行检查,发现有混收混运的,第一时间进行处置。”郭立晖说。
在监督考核方面,明楼街道还推出了社区交叉互查机制。街道在每周不少于3次的动态巡查考核基础上,将11个社区分为两组,每周1次开展垃圾分类交叉互查,既做到考核评价的公平公正,又将考核检查演变为一次现场参观活动,让参与评价的社区学习所考核社区的先进做法,找差距、补不足。
在要求社区对每户家庭进行日常的“一对一”宣传培训指导的基础上,明楼街道在紫玉台花园、朝晖新城等小区建立了垃圾分类“微积分”式住户考核激励机制,向住户发放积分卡,对分类效果比较好的住户,在物业费缴纳、增值服务等方面进行奖励。与此同时,物业还在楼道信息栏设置了垃圾分类评比公示栏,对分类比较好的住户进行公示,在年底进行汇总,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科技助力解难题
在明楼街道民安小区有一套垃圾分类智能管理系统,居民通过摄像头刷脸后,系统会自动识别居民信息,并自动对操作台上的垃圾分类质量进行评判、打分,并将积分计入该住户的绿色积分账户,居民可以利用积分兑换礼品和增值服务。明楼街道投入资金研发的这套垃圾分类智能管理系统,缓解了督导人员聘任难的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垃圾分类的准确率,激发了居民参与垃圾分类工作的积极性。
据郭立晖介绍,居民在垃圾分类智能管理系统注册后,系统会为每位居民建立一个对应的绿色账户,每次积分明细都在账户内显示。积分可以兑换牙刷、牙膏等小礼品,也可以兑换居家养老、物业等增值服务。系统平台同步可以查询本小区、社区和街道分类排名前十的住户。街道每年对分类前100名的住户进行表彰奖励。
同时,街道每个月还会通过垃圾分类智能管理系统对小区、住户、社区的分类质量进行大数据分析,对分类质量不断提升、分类质量一直较差等各种类型住户进行归类。社区、物业会根据相关数据开展有针对性的上门督导指导,也可以借此评判整个片区垃圾分类工作趋势,从而为垃圾分类工作的整体推进打下基础。
明楼街道的垃圾分类智能管理系统除具备拍照自动评判分类质量的功能外,还可以对投放的垃圾进行称重。社区、物业可以根据该投放点的实际情况设置点位垃圾最高承载量,系统对投放垃圾进行实时计算,接近最高承载量时,将自动发送短信提醒物业公司及时清运或更换垃圾桶。
“民安小区是街道垃圾分类智能管理系统的应用试点,目前我们正在对系统进行进一步优化,待系统完善后,我们将在街道全面推广。”钱连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