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少武 苏克勤
第二章 组建铁军哥萨克
1941年4月下旬,新四军第四师在迎接国民党军陈锐霆部起义后,又取得大、小郭家战斗的胜利。此时,经过一昼夜苦战的部队尚未得到休息,在蒙城淝河北大、小营集却遭到青海马彪骑八师的突然袭击。
激烈的战斗打响后,四师十一旅三十二团指战员们个个英勇顽强,振作精神,忍着饥饿,端起手中的步枪,与突如其来的顽骑兵展开殊死拼杀。
彭雪枫闻讯飞马赶到三十二团的前沿阵地,临阵指挥。这时,装备精良、精神旺盛的顽骑兵在阵地上往来反复,横冲直撞,并用手中的马刀乱砍,不少战士倒在马刀之下。
看到三十二团战友们一个个在与顽骑兵的搏斗中倒下,兵力也在逐渐减少,已一连几天都未合眼的彭雪枫,两眼充血,满脸仿佛成了一块冷铁。
阵地上仍是硝烟滚滚,火光冲天,泥土也被炮弹炸得四处飞溅,尔后又落在了战士们身上,战士们有的被炸死,有的被炸伤,有的鲜血直淌,但却没有一个后退的,仍顽强地与顽骑兵进行殊死的拼搏。
最艰难的时刻到来了,战士们的子弹打光了,手榴弹也扔完了,有的刺刀也被捅弯,但他们毅然手持鋼枪,与冲到跟前的骑兵顽强搏斗……
在这场触目惊心的恶战里,彭雪枫亲眼目睹了三十二团战士们与顽骑兵英勇冲杀、浴血奋战的动人场面,又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战士被骑兵砍得血肉横飞,这支由他亲手创建的英雄部队,被国民党骑兵肆意践踏,他的心像剜肉一样的疼痛!
这时,彭雪枫心中就萌生了组建快速纵队骑兵团的念头。
在一次仁和集召开的四师团以上干部会议上,彭雪枫把与邓子恢、张震研究的组建骑兵团的方案提了出来,大家听后,都惊喜地看着他。彭雪枫对大家说:“我们部队转移到路东后,尽管有的部队要精简,但同时也要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组建快速部队,那就是组建骑兵团。我们在这里组建骑兵,是有条件的。第一,这里是大平原,有利于骑兵的快速作战;第二,这里水多、草多,喂养方便;第三,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为打回路西做准备,以有效地对付日军和顽固派的骑兵。所以,我们四师也要搞一支精干的骑兵部队!”台下顿时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四师组建骑兵团的方案就此敲定下来。
很快,四师师部的骑兵连、特务团骑兵排和第十旅、第十一旅骑兵连、排都奉命集中到了洪泽湖畔的岔河镇。接着,彭雪枫又从各部队中抽调了不少机灵、勇敢的战士,甚至班、排干部也充实到了骑兵团。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建立骑兵团,还得要找一个合适的内行来当领导才行。彭雪枫考虑来考虑去,想到了曾在陕北当过骑兵的四师第十一旅政治部主任黎同新,觉得他作战勇敢,又有工作能力,是最合适的人选。
接着,彭雪枫又与邓子恢、张震、吴芝圃研究决定,挤出经费,买了一批马。这样一来,四师的骑兵团就像模像样了。
1941年8月1日,四师骑兵团在洪泽湖东面淮宝县的岔河镇东庵广场宣告成立。因为那天彭雪枫在开会,所以就由师参谋长张震代表四师党委宣布了骑兵团正式成立的命令。师直骑兵连编为一连,以特务团骑兵排为基础建立第三连,各单位抽调的人员和马匹编为第五连。全团指战员暂为250余名。
骑兵团组建伊始,条件自然艰苦,但骑兵团的战士们总能乐观地对待所面临的困难,心里只想杀敌报仇,抓紧一切时间进行骑术训练。组建不久,便投入到激烈的战斗中。
一天清晨,骑兵团奉命前往屏山和黑塔,拦击前来抢粮的敌人。结果,骑兵团初次上阵,牛刀小试,便大显身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击溃了敌人,并抓了几十个俘虏。当时,彭雪枫、邓子恢、张震等正在管镇参加师政工干部会议。彭雪枫听说骑兵团打了胜仗,十分高兴,就命把俘虏全部押到会场来,向政工会议献礼。
1941年10月,骑兵团奉彭雪枫之命,参加山子头战斗,配合四师部队歼灭顽固派韩德勤的反共急先锋王光夏部的常备队。战斗打响后,随着黎同新团长的一声号令:“同志们,报仇的时候到了,冲啊!”战士们便跃马飞奔,勇敢地冲了上去。王光夏的常备队一看到新四军的骑兵来了,吓得掉头就跑。后来看到只有不多的几个骑兵冲了过来,就又壮起了胆子,重新回头。但此时,黎团长和几个冲入顽阵的战士已俘虏十几个顽敌,他们看到后续部队迟迟不到,只好边打边撤。这次战斗,算是骑兵团又展头角,虽然战果并不是很大,却受到了陈毅代军长的好评。
还有一次,彭雪枫命令骑兵团第三连配合十旅二十八团作战,打开运河上老陈圩子附近的封锁线。骑兵三连首先越过废黄河后,就插到运河边上封堵敌人的退路,二十八团由南向运河北进攻,骑兵三连散开实施冲锋。由于刚下过一场雨,田野泥泞,一些马本来就不是战马,体力不足,在泥地里艰难地拔着蹄子,冲不起来,有的战士没有经过马术训练,一冲锋就翻身落马。结果,敌人抢先占领了河堤,等骑兵赶到,敌人大部已跑过运河,全连只捉了几十个俘虏。
初建伊始的骑兵团,经过3次战斗,虽然战绩不小,但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到底该怎样将骑兵团训练成一支具有强大战斗力的队伍呢?这成了彭雪枫时刻萦绕于心的问题。
一个偶然的机会,淮北军区司令员饶子健知道师里成立了骑兵团,于是就向彭雪枫推荐曾在红四方面军第八十八师二营任过政治委员并担任过骑兵连连长的周纯麟。
周纯麟到骑兵团后,立即深入部队,找出了马匹缺乏、马具不全、武器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彭雪枫与邓子恢研究后批了3万元淮北币,帮助骑兵团改善装备。遵照彭雪枫的命令,骑兵团由岔头集统一集中到了苏皖交界处的泗洪县界头集、大江庄等地,进行突击训练,他要求骑兵团的指战员严格训练,做到每一个骑兵“上马要像蚂蚱一样轻快、敏捷;骑在马上要像磐石一样稳固;奔驰要像闪电一样神速”。
训练课是由周纯麟上的,他按照《骑兵操典》和《骑兵教范》,首先进行骑兵制式教练、调养马匹训练。技术训练有超越障碍、劈刀、马上救护等。接着训练马术,有马上独立、蹬里藏身,跳上跳下、马上拾物、马上投弹射击、倒骑马、偏骑马等,以后又发展到在马上作各种高难度动作,如马上射击,马上拿顶,马上跳平台、钻火圈及翻杠子等。
训练期间,彭雪枫还亲自给骑兵团讲授政治课,他说:“我们是人民的骑兵,对敌人要像猛虎,对人民要像绵羊。”在训练中,他又亲自到操场上进行实地指导,每当发现问题,就予以严厉纠正。
在彭雪枫的严格要求和指导下,骑兵团战士迅速提高了骑射技术,大家不仅能骑着马通过各种复杂地形和障碍,而且能在马疾驰的时候砍杀敌人,在马背上扫机枪、打小炮等;在通过敌人的火线时,战士们还能隐蔽在马肚子的旁边,尔后一个翻身,又倒坐在马上射击;一匹马狂奔过来,战士们上去抓住马尾,就能跳上马背。
俗话说,好马配好鞍。作为骑兵,好鞍固然重要,但好的马刀更加重要。在研究骑兵团使用的马刀时,自幼习武、精通刀术和骑术的彭雪枫,并没有完全采用苏军的高加索式马刀,也没有用日本的东洋刀,而是博采众长,亲自设计了一种长于青海马彪骑八师,且刀身细约一指宽的马刀。
一天,彭雪枫让周纯麟把各大队缴获来的国民党骑兵的马刀,还有从日军那里缴获来的东洋刀,以及各色各样的马刀都拿来进行比较,吸取了各种刀的长处,打制成了自己的马刀,并规定:打出的马刀,一定要进行验收,一刀劈下去,能把两个叠起的铜板劈成两半,且刀刃上没有一点的缺损和卷刃才算合格。这种马刀刀身修长,刀背轻薄,用精钢打造,十分锋利,因而轻捷灵便,常常在敌人马刀还未到时,骑兵团的马刀就已发挥出了威力。
当一批又一批崭新的马刀送到骑兵团战士们手里后,大家在刀把上精心地缠上布条,还给马刀起了一个亲切的名字,“雪枫刀”。
后来,“雪枫刀”一直都是华东骑兵部队的必备武器,直到后来的解放军的骑兵部队,也是统一使用这种战刀。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唯一的制式骑兵军刀称作65式骑兵军刀,即是由南京某军工厂生产并装备骑兵部队,这种战刀也是根据“雪枫刀”设计制造的,从而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数十年来最重要的装备武器之一而流传下来。这是后话。
全面整训后的骑兵团,以崭新的姿態投入到了新的战斗。
1942年夏,淮北平原麦浪滚滚,丰收在望。为保护老百姓辛勤的劳动果实,彭雪枫命令骑兵团:“保卫夏收,痛击敌人。”有一天,一个老乡向骑兵团报告:“快呀快呀,沙山集出来200多个黑狗,正在我们村里抓人抢粮呢!”得到消息,骑兵团一、三两个大队迅速出动,老远就看到敌人牵着牛羊、抬着粮食正准备回据点。等敌人出了村子,三大队从南面迂回到村子前面去,一大队从北向西截断敌人退路,尔后两面夹击,战马一阵风似的冲向敌群,马蹄踏踏,战刀闪闪。一、三大队的骑兵在开阔地里大显神威,仅半小时便将敌人像砍瓜切菜一般全部歼灭。除被打死的外,还有80多个当了俘虏。翌日,据点里的伪军出来搬运尸体,又俘虏敌人80多个。
经过整训后的骑兵团第一次出战便大获全胜,彭雪枫非常高兴,并向大家讲了苏联内战时期哥萨克的故事,号召各单位要支持骑兵团的工作,争取将骑兵团建成一支我们自己的红色哥萨克,能够快速机动地执行突围、奔袭、侦察、警戒、通信、护送等各种任务。
由于人民群众和兄弟部队的大力支援,骑兵团不断成长壮大,不到一年时间,全团组建为5个大队,700多人马。
1942年金秋时节,秋风飒爽,硕果飘香。骑兵团接到彭雪枫师长的命令:迅速出动,配合十一旅三十二团在睢宁东南的朱开大桥打击抢粮之敌,保卫秋收!战斗打响后,由三十二团在桥西北角实施主攻,一大队骑兵首先在马上用机枪把敌人打乱,然后进行集团冲锋。骑兵在前面冲杀,步兵在后面跟进,战斗不到一小时,由睢宁出来抢粮的几百名伪军全部被消灭。
1942年冬,日军出动飞机、坦克、骑兵、炮兵,在伪军配合下,向淮北苏皖边区抗日根据地发动了疯狂的33天大“扫荡”。进入第3天时,骑兵团第三大队奉命在泗县以东的簸箕姚一带,对前来“扫荡”的日伪军进行袭击,一举击毙了日军平林小队长及翻译官等多人,后相继又在泗洪县王拐子、小楼子袭击敌人,三打泗县城,急袭青阳镇据点等,粉碎了敌人的“扫荡”。
为配合四师部队开辟泗灵睢地区,骑兵团奉彭雪枫之命,先后又在泗县曹圩子全歼惯匪曹老五,又在朱开大桥配合步兵歼灭从睢宁出动的日伪军。三大队在团政委姚运良的指挥下,在灵璧北尤集附近设伏,半天打了3仗,全歼伪军,缴获马车、骡马及棉衣数百套,而骑兵团却无一伤亡。
1944年春,骑兵团追击从灵璧以北的冯庙据点向南逃窜之敌,将其全歼于灵璧以北的禅堂。当晚,骑兵团急驰至津浦路东侧之阚疃附近,配合当地武装,痛歼自宿县东北时村据点出发的伪第一支队少将司令胡泽普的千余援敌,从而拔除了阚疃、路疃据点,萧县、铜山局面为之改观。
骑兵团屡战屡胜,威震敌胆,打出了威风。根据地的老百姓活灵活现地形容道:“只要看见天边扬一阵黄沙,一眨眼工夫骑兵团就飞到了跟前”;“骑兵团跑起来像条龙,遇到敌人,只要把龙尾巴一卷,敌人就丧命了。”
骑兵团的骑兵马术精湛,作风过硬,战斗勇敢,纪律严明,接连在战斗中屡立奇功,消灭了不少敌人,打了不少胜仗,不仅震动整个淮北地区,而且还受到新四军陈毅代军长、张云逸副军长等的热情褒奖。
淮北边区军民把骑兵团与《拂晓报》和拂晓剧团一起称为彭雪枫的三宝,并唱道:“彭师长有三件宝,拂晓剧团、骑兵团,还有一张《拂晓报》!”
如果说彭雪枫创办拂晓剧团、《拂晓报》秉承的是新四军政治工作的光荣传统,那么他不遗余力地创建新四军惟一一支骑兵团,则充分体现了他作为杰出军事家的文韬武略和远见卓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