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现状与人才培养建议

2020-07-20 16:29徐士芳
中国经贸导刊 2020年17期
关键词:贸易便利化国际贸易人才培养

徐士芳

摘 要: 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已经成为许多国家促进贸易便利化的重要工具,使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达到了提高国际贸易效率和效益的目的。我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人才需求量大、培养模式单一、院校系统培养尚不完善,建议采用制定技能标准、融入课程设置、提升师资水平、举行技能大赛、实行持证上岗等模式进行人才培养。

关键词: 单一窗口 国际贸易 贸易便利化 人才培养

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是各国实施和推进贸易便利化的重要平台和基础设施,能够为贸易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随着我国单一窗口的推进建设和不断完善,对人才需求也发生了变化,而建立可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可加快“单一窗口”的推进。

一、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概述

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作为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世界海关组织等国际组织先后推进的通关模式,已成为全球贸易便利化战略的核心措施,目前全球已经有70多个国家和经济体启动了“单一窗口”的建设。根据联合国贸易便利化与电子商[HJ1.7mm]务中心于2005年公布的33号《建立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议书的解释,“单一窗口”是指允许国际贸易和运输环节的所有参与者在单一登记点递交进口、出口和转运相关监管规定的标准资料和单证,满足贸易规章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1]“单一窗口”的实质是政府和企业通过单一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和电子数据交流,达到提高政府部门的监管效能、精简通关手续、降低企业成本,最终提高国际贸易效率和效益的目的。

从世界范围看,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建设和实施给贸易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据统计,新加坡使用TradeNet系统可以让企业最快在10秒内完成贸易许可,97%的贸易许可在一分钟之内处理完毕,大大提高了处理效率。“单一窗口”的实施使新加坡每年節省了大量通关费用和行政管理费用,其中通关费用每年可节省40%-60%,行政管理费用每年可节省30%-50%。目前新加坡TradeNet系统每年约处理1000万份报关单,可为新加坡节省10亿新元的文件处理费用。[2]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加快中国特色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建设,大力推进跨境贸易便利化和口岸营商环境改善,是适应复杂多变国际贸易格局的一项重要的制度性安排。

二、我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现状

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实现全国通关一体化,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决策部署,是贸易便利化政策的具体体现。2016年9月26日,国务院口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审议通过并印发了《关于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的框架意见》,明确了我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基本原则、总体布局、建设内容、建设阶段和保障措施等,标志着国家层面“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的顶层设计正式出台。[3]

2017年7月22日,WTO《贸易便利化协定》正式生效实施,我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根据符合中国国情,依托国家和地方两级电子口岸公共平台,形成“国家层面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标准版+地方层面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地方特色版”的双版本格局。为能适应贸易形势复杂多变的特点,标准版提供面向全国通用化、标准化的政务服务,地方特色版则根据本地特点提供适应本地企业或特色业务需求的应用,国家和地方口岸相关部门之间数据共享共用。[4]在海关总署披露的数据中,截至2018年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标准版实现了与25家部委的系统对接和共享,包含60个应用系统,实现12大基本服务功能、对外提供服务495项,覆盖全国所有口岸和特殊监管区、自贸试验区、跨境电商综试区。“单一窗口”注册用户累计达到220多万家,日申报业务量500余万票。[5]

在国务院领导下,我国地方政府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中进行了改革创新管理,充分发挥组织、协调和保障作用。上海、浙江、福建、重庆、云南等省市利用自由贸易区、外贸港口及跨境综试区等优势,充分依托电子口岸平台,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其中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2019年对接22个部门,服务28万家企业,作为地方公共服务平台,进出口企业申报免费使用。据测算,单一窗口在一年内为外贸申报企业节省下超20亿元的经济效益;上海作为世界第一大口岸,要处理全国三分之一的进出口贸易量,2018年上海4000多万集装箱涉及的单证信息全部通过“单一窗口”处理,上海自贸区船舶进出港环节全流程目前只有2个小时,而在启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之前长达48小时,货物进出口申报环节全过程从原来的一整天缩短至现在的半个小时。[6]

浙江作为首批国家标准版试点省份之一,已完成三期建设并上线运行,2018年底注册企业22万家,累计办理各类业务208万票,整体通关时间2018年较2017年压缩了78.94%和66.37%,全省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大幅下降,跻身长三角地区领先地位。云南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由政府统一建设和运维,不收取任何费用,对企业免费开放,据统计,企业使用这一平台报关每票节省约15元,报检每批节省15-20元,原产地证书申报每单节省约30元,企业进出口货物申报时间从4个小时减少至5-8分钟,企业整体通关费用明显下降。福建通过单一窗口极大地提升了口岸综合服务效率,船舶进出境由原来36小时分别提高到进境2.5小时和出境1小时,进出口货物的通关时间由原来4小时提高到5-10分钟,实现提速2000多倍。[7]

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基本功能就是化繁为简,在申报事项上做减法。以上海为例,在货物通关方面,通过企业“一站式”办理多个事项(8合1),各项通关申报作业实现“一点接入、一表录入、一次提交”,报检报关数据由135项减少到103项,减少录入32项,降低数据出错率,节约近30%的人力成本。船舶申报项合并后从2000个简化为400多个。

随着国际贸易单一窗口逐步发挥的效益,中国进出口企业到2020年后每年将节省2万亿元单证费用,大大提高我国进出口企业的整体效益和我国国际贸易的全球竞争力。

三、“单一窗口”人才需求及培养现状

由于单一窗口极大改变了我国进出口业务的基本流程,对作业人员的职业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世界海关组织在2011年发布的《建立“单一窗口”纲要》中指出,建立“单一窗口”不仅仅是“单一窗口”本身的建设,还是整个“单一窗口”环境的建设,环境的建设离不开四个方面:技术、法律、人员和操作。其中提到的人员指的是管理机构及其参与人员对“单一窗口”的理解和运用。[8]

(一)“单一窗口”人才需求量大

中国外贸企业协会调研显示,目前企业单一窗口使用人员包括以下岗位:关务操作、跨境电商综合服务、保税物流操作、国际贸易跟单、国际贸易单证等,每个企业需要的作业人员1-3人。预计近三年进出口企业需要掌握“单一窗口”操作技能的业务辅助岗位约111万人,其中2019年为23.1万人,2020年为39.2万人,2021年为48.3万人。

(二)“单一窗口”人才培养模式单一

经调研目前从事“单一窗口”员工的培训依靠三种方式:一是59.7%的受训人员依靠政府机构组织的免费培训。该形式效果较好,但缺点是没有持续性,不能为企业持续后续人员培训,同时企业须为派出人员承担1.5-2天的有效工时成本。二是34.7%的受训人员参加了收费培训。该培训是政府免费培训的补充,持续性好,但企业须承担派出人员1.5-2天的有效工时成本之外还需支出人均1000元的培训成本。三是5.6%的受训人员依靠系统提供的网上自学系统,这需要学习者有较好的自学能力。除培训所耗费的时间、培训费成本外,因不熟悉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操作技能、不能顺利完成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业务应用而造成的企业时间损失、业务机会损失等隐形成本无法计算。

(三)院校尚未重视“单一窗口”人才培养

据外经贸企业协会对相关院校的走访调研发现,目前院校国际贸易、国际商务、国际物流等专业课程设置并未包括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有关内容,尤其是“单一窗口”的业务操作、功能流程等更为缺失,造成学生对相关业务技能不了解。教师缺乏单一窗口的实践经验,造成在授课过程中只强调理论教学,仅靠一些案例进行分析,学生更加没有实践的机会,学习可谓是纸上谈兵。正因如此,学生毕业以后很难立即成为企业需要的具有实操经验的人才,无形中增加了企业培训的时间和资金成本,也加大了学生就业的难度。

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服务功能的迭代更新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需要的知识更新和培训也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机制完成这项工作,将会对具体企业的运营、政府监管、服务职能的实现带来不利影响。

四、加快推进“单一窗口”人才培养的几点建议

实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除软、硬件支出外,整个进出口行业为实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需承担的培训实际支出、受训工时等隐性成本不低于5.6亿元人民币,因此建立可行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可减少企业的培训支出,同时也可加快“单一窗口”的推进。

(一)制定操作技能标准

单一窗口极大改变了我国进出口业务的基本流程,对作业人员的职业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制定《单一窗口操作能力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可对单一窗口操作人员的能力进行评价,进而根据学习对象的学历、专业水平、从业经历、培训需求等综合因素确定培养目标。技能标准分为初级、中级、高级,操作要求从简单到复杂、由基础到专业,从掌握基本的单一窗口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到熟悉业务流程并具备单一窗口综合操作能力,呈现从单一到完整的递进过程。标准既可作为能力培训和课程设计的依据,也可作为单一窗口操作人员聘用、培训和教学设计的依据。

(二)融入专业课程设置

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课程引入院校,系统性培养人才队伍,用专业核心课程开发基本理念,以职业能力为依据进行课程内容组织,课程内容总体要求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注重关键职业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在课程的教学实施上,引导对象在项目学习的过程中自主探究,并注重已有知识和技能的迁移,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来组织技术理论知识和技术实践知识,按照从实践到理论的顺序组织每一个知识点,学生通过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来学习相关知识,学与做融为一体,实现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的整合。通过课程融合可以纾解院校体系化教学与行业知识快速迭代之间的落差,培养出一批适应国际贸易便利化发展需要、具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相关业务流程综合操作能力的人才,切实满足行业人才需求。

(三)提升师资专业水平

創新“双师”型师资培养模式,选派专业教师参与单一窗口的实践研究,企业技术参与教科研项目,形成双向交流的机制。注重师资培训与外贸行业最新发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发展的同步性,强调专业针对性、实用性与前瞻性的结合,引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与相关服务企业保持密切的合作,为教师提供教学案例和企业实训环境,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适应能力、时间应用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与持续发展能力。对师资队伍的建设不仅可以满足在岗工作人员的培训,也能将职业理念和要求带到日常教学中去,加快单一窗口的传播。

(四)举行职业技能大赛

以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职业标准为基准,开展相应的技能竞赛,用比赛的形式促进行业加快发展。竞赛以国家口岸管理办公室公布的我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工程标准SW501—2018《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统一门户建设规范》为依据,覆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和地方“单一窗口”特色服务功能基础操作,内容能反映行业最新发展动态,能较好地反映贸易便利化现阶段最新的建设成果,反映未来进出口行业业务趋势,体现行业最新的职业构成、核心知识与技能、专业知识与技能。

(五)实行从业人员持证上岗

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是未来进出口业务的“枢纽”,需要的人才应具备更综合的能力,从掌握基本理论到熟悉流程,从预判商品是否符合进出口条件,到明确办理进出口所需的监管证件;不仅要在单一窗口填制近100多个关检融合的栏目,还要与各部门进行沟通协调,因此操作技能将成为进出口企业基础业务人员必备技能及招聘的先决条件。通过技能学习和考核能让更多人员掌握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综合知识和技能,让企业无须大量支付行业培训成本。

总之,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是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对人才的培养也应随着需要不断加强,中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建设将在创新中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ZK(#]匡增杰,孙浩.上海自贸试验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18(05):73-77.

[2]王玲,郑兴峰,刘崇献.我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现状评述及建议[J].对外经贸,2019(05):16-19.

[3]谭宁.中国“单一窗口”助推国际贸易便利化[J].中国外资,2018(19):42-43.

[4]浙江电子口岸有限公司课题组,王卫东,孙华伟.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地方特色版的定位与优化发展研究——以中国(浙江)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实践为例[J].海关与经贸研究,2019,40(04):29-40.

[5]夏志方.我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发展的几点思考[J].中国经贸导刊(中),2020(01):37-38.

[6]孟朱明.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让营商环境持续优化[J].中国对外贸易,2019(10):48-51.

[7]李秋鹏.贸易便利化视角下我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的演进分析和建议[D].辽宁师范大学,2018.

[8]孙冰.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规则及实践研究[D].武汉大学,2018.

猜你喜欢
贸易便利化国际贸易人才培养
商务书屋你应该知道的国际贸易
你应该知道的国际贸易
对中国国际贸易中“贫困化增长”的思考
对中国国际贸易中“贫困化增长”的思考
年底前我国将实现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全国口岸全覆盖
基于贸易便利化协定实施背景下的内陆地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