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颈部CTA能谱成像与DSA对颅内血管形态与颅内动脉瘤发生率的相关性研究

2020-07-20 00:42林惠岚刘晟邱昭平冯屹黎国春唐明陆剑芸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年15期
关键词:相关性研究颅内动脉瘤发生率

林惠岚 刘晟 邱昭平 冯屹 黎国春 唐明 陆剑芸

【摘要】目的 分析头颈部CTA能谱成像与DSA对颅内血管形态与颅内动脉瘤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 研究阶段为2015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接受经头颈部(CTA)能谱扫描并后处理重建诊断颅内动脉瘤,同时经头颅DSA确诊患者,作为病变组(n=60),另同期收集就诊患头疼、脑梗、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临床高度疑诊颅内动脉瘤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颅内动脉瘤的产生、位置及与颅内血管的形态、发育是否具有相关性。结果 病变组60例采用头颈部CTA能谱成像共检出73个动脉瘤,其中13例是多发动脉瘤。检出前交通动脉瘤14个,后交通动脉瘤16个,大脑前动脉瘤7个,大脑中动脉瘤4个,颈内动脉瘤28个,后循环动脉瘤4个。60例采用DSA共检出65个动脉瘤,其中9例是多发动脉瘤。检出前交通动脉瘤11个,后交通动脉瘤10个,大脑前动脉瘤5个,大脑中动脉瘤2个,颈内动脉瘤36个,后循环动脉瘤1个。头颈部CTA共检出72个动脉瘤,DSA检出动脉瘤73个。两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颈部CTA能谱成像与DSA对颅内血管形态与颅内动脉瘤发生率的诊断效能相当,在具体临床需结合患者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诊断方式,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头颈部CTA能谱成像;DSA;颅内血管形态;颅内动脉瘤;发生率;相关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15..02

脑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生存三大死亡原因之一,存活者中50-70%的患者会遗留瘫痪、失语等严重残疾[1]。本文重点从影像学角度进行分析,探究颅内血管形态与颅内动脉瘤发生率的相关性,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阶段为2015年10月~2018年10月进入我院接受经头颈部(CTA)能谱扫描并后处理重建诊断颅内动脉瘤,同时经头颅DSA确诊患者,作为病变组(n=30),另同期收集就诊患头疼、脑梗、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临床高度疑诊颅内动脉瘤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男11例,女19例;年龄39~57岁,平均(47.52±2.03)岁。观察组男9例,女21例;年龄37~61岁,平均(48.01±1.68)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上等均无统计学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已得到伦理委员会批准。

(1)纳入标准:①合并具有头疼、呕吐、恶心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等高度疑诊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症状;②不限制性别及年龄;③本研究诊断颅内动脉瘤标准:颅内动脉局限性扩张,呈囊状、梭状或任一形状,边缘光整;④患者及家属了解研究目的及治疗风险,同意治疗并愿意配合调查研究。

(2)排除标准:①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阶段性狭窄或血管节段性痉挛时的梭型改变;②颅内血管壁有明显软斑及钙化斑形成的患者;③妊娠期、哺乳期女性;④合并严重视力及听力障碍者。

1.2 方法

头颈部CTA检查:进行头颈颅CTA扫描时注意患者绑缚固定好头部,避免扫描过程中因头部位置变动而产生运动伪影,影响减影图像质量,导致后处理图像无法客观真实显示头颅血管形态。

所有患者均使用GEHD750宝石能谱CT及AW4.5工作站,双管高压注射器,进行头颈部CTA能谱扫描。

扫描参数:管电压80~140 KV瞬时切换,管电流:平扫为自动电流,顶峰值为630 mA,增强与平扫相同,均采用GSI能谱扫描模式,旋转速度为0.5 s/r,螺旋为0.984:1,准直为64·0.625.FOV20 cm,矩阵512*512,层厚5 mm,层间距5 mm,螺距40 mm,17.49 mGy/cm(低剂量)正常头颅(52.34 mGy/cm)。

1.3 观察指标

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标准:颅内动脉局限性扩张,呈囊状、梭状或任一形状,边缘光整。

分析动脉瘤的瘤体大小、形态、瘤体、瘤颈及载瘤动脉的关系。颅内动脉瘤周围血管的观察指标:载瘤动脉位于优势血供、非优势血供、均衡性血供与颅内动脉瘤的关系,头颅血管的生长发育情况及颅内血管走行供血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纳入研究的60例研究对象的相关资料采用专业统计学软件包Matlab 2012进行分析,P<0.05作为有统计学意义的检验标准。

2 结 果

2.1 分析诊断情况

病变组60例采用头颈部CTA能谱成像共检出73个动脉瘤,其中13例是多发动脉瘤。检出前交通动脉瘤14个,后交通动脉瘤16个,大脑前动脉瘤7个,大脑中动脉瘤4个,颈内动脉瘤28个,后循环动脉瘤4个。

对照组60例采用DSA共检出65个动脉瘤,其中9例是多发动脉瘤。检出前交通动脉瘤11个,后交通动脉瘤10个,大脑前动脉瘤5个,大脑中动脉瘤2个,颈内动脉瘤36个,后循环动脉瘤1个。

2.2 分析两组动脉瘤检出情况

头颈部CTA共检出72个动脉瘤,DSA检出动脉瘤73个。两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能谱CT单能量图像还能够有效降低由于血管壁严重钙化,金属支架或者动脉瘤弹簧圈和金属夹产生的硬化伪影和金属伪影,能够提高钙化血管狭窄评估的准确性,对动脉瘤术后复查的评估和诊断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2]。利用64排宝石能谱CT在注入造影剂前后对头颈部血管进行连续GSI扫描,能够去除颅骨特别是颅底骨等骨结构的干扰,对头颈部血管的进行VR、CPR重建,并对血管及周围软组织进行能谱分析,实现对头颈部血管立体、直观显示,从而明确颅内血管的走形、形态[3]。

综上所述,头颈部CTA能谱成像与DSA对颅内血管形态与颅内动脉瘤发生率的诊断效能相当,在具体临床需结合患者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诊断方式,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 杨 斌,赵 卫,刘 博,等.双能CT血管成像能谱纯化联合迭代重建技术对颅内动脉瘤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4;48(12):1028-32.

[2] 刘俊平,龙治华,焦慧娟.3D-CTA与3D-DSA在急性破裂性顱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9,17(02):111-113.

[3] 李 强,朱 敏,姜 华,潘洪良.CTA与2D DSA、3D DSA在颅内动脉瘤检出率和动脉瘤颈可见度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38(05):1084-1086.

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科研课题项目 合同编号:Z2014277

猜你喜欢
相关性研究颅内动脉瘤发生率
具有Logistic增长和Beddington-DeAngelis发生率的随机SIRS传染病模型定性分析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雇主品牌与毕业生求职意愿的相关性研究
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后护理
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效果初步观察及评估
夹闭和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对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的影响
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烷吸入麻醉在颅内动脉瘤介入
实时荧光PCR检测HMGN5基因mRNA在肺癌组织中水平及临床价值
足月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研究及早期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