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立勤
摘 要:孕育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的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财富。红色基因的传承也是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载体之一。红色基因传承与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在实现目标、思想理论基础、源流上有着某种关联,要充分发挥红色基因中“党委集体领导”“支部建在连上”的思想、红色基因中所承载和凝结着的丰富道德资源、红色基因中蕴涵的艰苦奋斗精神和实事求是作风等在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独特功能,以红色基因传承中的榜样力量的充分挖掘、扎实推进红色基因的“微传播”、注重红色基因之节日仪式和情境现场的真实再现等方式而实现助推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目的。
关键词:红色基因传承;高校基层党建;路径
红色基因,储藏着取之不尽,用之则灵的财富,在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中,释放出不可估量的正能量,我们要充分利用已经建成投入使用的红色文化阵地,通过高校青年大学生现场观光游历、媒体介绍、学习思考感受党的革命传统和社会主义建设、改革过程,不断传承红色基因,助推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青年大学生共产党员的党性,砥砺青年大学生理想信念,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红色基因传承与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深刻关联
(一)红色基因传承与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二者实现目标的一致性: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孕育出来的独特红色文化形态,也是最能体现党性的文化形态,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追求和价值理念的集中体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功的根本保证,其内涵表现为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以及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强调“红色基因”主要就是强调其传承性,红色基因不仅仅只是以物态为内容,还要包括精神和行为方面的内容,既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坚定革命信念、激发革命斗志、捍卫革命果实的精神动力,也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建设和改革热情的精神力量。红色基因传承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执政策略和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价值取向,实现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目标,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现阶段则是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主要目标,中国共产党经过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站在新的历史高度上,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总结新经验、探索新方式、解决新问题,紧紧围绕党的历史使命和中心任务,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重点,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促进全党激发全国人民的干事创业的激情和热情,从而不断提升各级党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凝聚力量。
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党在高校的执政根基,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各项政策的组织依托与核心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第23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高校要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各项工作,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1]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征程中,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的重要使命,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是高校党委全部工作的基础,作为党联系服务师生的桥梁纽带和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依托,要切实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引领功能,推动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过硬,充分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培养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
红色基因传承与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现目标是一致的,这就是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参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共同建设者和见证人的新时代青年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更要很好地传承红色基因,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担当,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包括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的奋斗中梦想成真。
(二)红色基因传承与高校基层党组織建设具有共同的思想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马克思主义构成了红色基因的核心,毛泽东思想是红色基因的理论表现形态。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也给中国人民送来了新的希望,最主要是使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中华民族运用马克思主义这一有力思想武器完成了反帝反封建斗争而获得新生,中国共产党自觉地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融入中国的实际之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催生出了富有中国特色的红色基因。红色基因形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相结合的具体实践中,为中国共产党解决具体现实问题提供了精神保障,特别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促进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为红色基因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5月2日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国大学最鲜亮的底色。”[2]“要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深化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认识,教育他们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世界、分析世界,真正搞懂面临的时代课题,深刻把握世界发展走向,认清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让学生深刻感悟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为学生成长成才打下科学思想基础。”[2]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高校要引导青年大学生真学、真信、真懂、真用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尤其是进青年大学生的头脑,使其真正成为高校师生员工健康成长的思想养分,全面、深刻、准确地把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促进高校青年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文化,红色基因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文化。红色基因传承和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共同以马克思主义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为理论基石,二者都要坚持马克思主义观点、立场和方法,即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三)红色基因传承与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具有共同的源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红色基因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人民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凝练。红色基因传承不仅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还必须坚守中华传统文化立场,其发展的内在基因性动力就在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具有中华民族特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深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红色基因传承理论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毛泽东同志指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3]红色基因传承之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以及无数革命英雄烈士抛头颅洒热血的战斗场景、军民齐心开展大规模生产自救运动等,都体现了爱国、为公、自强、勤俭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充分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与改革的继承与弘扬。
中国共产党一直高度重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自身建设中我党的先进经验和优秀传统就是引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地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用先贤智慧和传统美德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如人民日报评论部编辑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习近平用典》(第一辑、第二辑)广受欢迎。在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中青年大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建设更是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受到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其广博的内涵和多元的维度成为当代中国的宝贵精神财富,勉励和帮助高校青年大学生党员和青年大学生坚定政治立场,牢记使命,胸怀天下,树立崇高人格。比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就多次引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警句教育师生——“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2]等。
二、红色基因传承在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独特功能
(一)红色基因中“党委集体领导”“支部建在连上”的思想,有助于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组织力、凝聚力、执行力的提升
“党委集体领导”“支部建在连上”的思想的提出,是在1927年9月的“三湾改编”之中,“三湾改编”后,各级党委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对所属部队实行集体领导,但是“支部建在连上”并未及时得到理论上的进一步深入和制度上的具体规定。1929年12月,根据中央的《九月来信》,古田会议召开,古田会议关于“支部建在连上”的系统阐述和规定,对部队后来的发展壮大起到了固本强基的重要作用。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指出:“党的支部,现分连支部、营委、团委、军委四级。连有支部,班有小组。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4]毛泽东所强调的“党委集体领导”“支部建在连上”的思想在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同样具有现实意义。
红色基因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甚至改革的过程中,起到了凝聚力量、动员群众和活跃人民群众生活的作用,最主要的是凝聚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蕴含着丰富的价值观内涵。红色基因传承中贯彻“党委集体领导”“支部建在连上”的思想,对于做好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来说,首要的是必须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党委要保证高校正确办学方向,掌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导权,保证高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5]要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就是要落实好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要紧紧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通过加强领导自身建设、贯彻民主集中制和履行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必须着力实现学校党委、院(系)党组织、基层党支部三级联动,特别是要发挥好院(系)党组织、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这样才能夯实党建基础,防止出现基层党组织弱化现象,努力做到层层传导压力,以书记抓和抓书记为手段,层层落实责任。
源于革命老区和时代楷模的红色基因传承是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班子成员党性修养和党性教育的必修课,因为高校是培养未来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的主阵地,高校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是完成大学章程和培养学生的桥梁和纽带。通過红色基因传承给他们以精神上的洗礼和思想上的震撼,让他们感受信念和奋斗的力量,使他们的心灵得到净化,理想得到升华,从而引导他们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坚定:这就是要坚持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的政治方向;心中时刻装着国家和师生,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和公仆情怀;有善于驾驭和处理高校各种复杂矛盾与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较高的思想理论水平和领导艺术;必须对党忠诚,有优秀的政治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新时代的新青年,特别是面对伴随“键盘”和使用“拇指”成长的新一代青年,高校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必须要把学习摆在重要的位置,提升学习本领,以学习党的基本路线为本,不断把学到的理论应用于实践,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逐步提高政治理论水平,从而增强领导水平和业务水平。高校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必须具备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的,全党同志要增强“四个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还必须在工作中树立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责任意识,视培养未来接班人的事业重如山,把青年学子培养工作时刻挂在心上,做在实处;创新意识,要积极探索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培养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特别是在面对信息化高度发展的时代,努力解决新时代面对的新问题。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中保持和谐稳定是压倒一切的大事,要从国家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的高度去认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结合,针对青年大学生几乎“无人不网、无日不网、无处不网”的社会现实,把网上的舆论引导和网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守护好共同的网上精神家园,确保高校和谐稳定。高校基层党组织书记、行政负责人更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要担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敢抓敢管、敢于亮剑,要有在困难面前勇挑重担、敢于负责的担当精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二)红色基因中所承载和凝结着的丰富道德资源,有助于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在立德树人中凸显其道德涵养
红色基因之中融汇着无数革命先辈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更是他们用自己的艰辛、心血甚至生命谱写的留给今人和后人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财产,通过红色基因传承,也就是正面传播这些革命前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弘扬他们身上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有助于高校基层党組织建设中青年大学生爱党爱国的忠诚精神的挖掘。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根据红色基因的精神传承,高校青年大学生要把自己的爱国之情转化为学习的动力,按照自己树立的热爱祖国服务人民的理想而努力,时刻保持一股闯劲、干劲和拼劲,以顽强的毅力克服学习中存在的各种困难,坚持不懈,为自己的祖国创造价值,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爱国。习近平总书记曾要求新时代青年大学生要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所以我们在校的青年大学生必须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接受党组织的培养教育,充分发挥革命前辈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把吃苦作为人生必修课,走好人生第一步,练就学习的本领、狠抓工作落实的本领,培养勇担时代重任的信念和力量。
红色基因传承中的点点滴滴都是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励志成才的鲜活教材。高校教育工作者要结合红色基因中革命先辈们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奋斗史和忠诚为党为民的革命精神对新时代青年大学生讲清楚,坚定理想信念在当今社会中就是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与共产主义的信仰和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头脑,让新时代青年大学生认识到中国的和平崛起和国际地位提高的现实,让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深化对党史、国史的学习,积极引导广大青年大学生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使他们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增强“四个意识”,提升“四个自信”,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以崇高的理想、勇敢的开拓为实现中国梦贡献智慧与力量。
道德涵养是修得的、习得的,高校青年大学生要实现人生价值必须要练就敬业的道德品质,从学生时代就要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真正做到为人正直、处事公道、虚怀若谷、刚正不阿。首先,必须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以把握好政治方向,也就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次,要学历史、学传统、学科学、学文化,只有在学习中下得了苦功夫,求得了真学问,思想灵魂才能成长健全,才能观察世界,分析事物,充实人生,创造幸福;再次,要实践,实践是提高本领的途径,高校青年大学生自觉接受实践锻炼和实践检验,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不仅要读有字之书,更要读无字之书。
红色基因传承作为价值观教育的活水源头,对其进行传承能够凝神聚气,因为红色基因激励着人们为了追求真理、追求人生真谛而不懈奋斗,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每一个人的奋斗都是力量的源泉,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激活红色基因,使红色基因进一步焕发出生机活力,使青年大学生在党的领导下,通过每个人的不懈努力和奋斗,不断加深思想启迪,汲取精神力量,获取前进动力,紧跟时代脉搏,找准人生方位,把好人生航向,明确责任使命,实现每个人的人生追求和梦想。
(三)红色基因中蕴含的艰苦奋斗精神和实事求是作风,
有助于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教书育人中的“三全育人”工作
高校是国家立德树人,培育栋梁人才的主阵地,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基层党组织要依托红色基因加强自身建设,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培育青年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充分把握红色基因所承载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首先,要坚持做到使教师成为高校价值引领者,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高校教师崇德修身的基本遵循,促进高校教师自己带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次,高校教师是基层党组织育人的主体,在知识讲授中教给学生的是知识和技能,这些知识和技能不是教条的,也不是“死”的,由于通过教师这个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话语、表情、动作等有温度和高度的传递,就成为“活”的和生动的育人工具,同时融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实现民族复兴的要求和责任于课程教学之中;最后,高校教师无论是在课堂讲授的过程中还是在日常生活的所作所为中,都要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传递红色基因所凝结的中华民族所特有的英勇顽强、意志如刚、敢于战斗、不怕牺牲、宁死不屈、不畏艰险的战斗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5月2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是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内容。要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我们的特色和优势有效转化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能力。”[2]红色基因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和人民军队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孕育、积淀形成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党管人才原则也就是集中的体现,党对高校的领导重点是坚持党对高校人才的领导,高校基层党组织必须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校、人才强国。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高校同样是需要人才的地方,因为只有好的老师,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做一名好老师的四点要求,即: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所以高校同样需要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高校来,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在高校竞相迸发、聪明才智通过高校充分涌流。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培养要使用广泛的意义,包括专业课教师、党政教辅部门教师,也包括后勤部门的每一位教师。在培养人才方面,高校一定要做到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对于“三全育人”的师资要做到高标准严要求:全员育人,是指能够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传递正能量的教职员工对高校青年学子的培养和教育;全过程育人,是指包括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在内的教育教学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是指一定要沿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方向、全面综合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育。高校基层党组织要把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宣传作为重要职责,让马克思主义主旋律唱得更响亮。各位教职员工要带头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学习教育,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练就一批立场坚定、功底扎实、经验丰富的马克思主义者,并且能将学习掌握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贯彻其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运用到具体科学和工作实际,从而辨明具体科学的研究方向,掌握具体工作的科学思路,解决实际问题。
要让高校基层党组织的青年大学生深刻领会,革命前辈在艰苦条件下依然抛头颅洒热血、坚持学习、坚持为人民服务、坚定理想信念的红色基因传承过程中所体现的精神,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在青年大学生,尤其是青年大学生党员中建立起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成为他们坚定“四个自信”的政治信仰和价值准则,自觉地实践自己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和担当,按照習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是奋斗出来的”理念,撸起袖子加油干,让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转化为甘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不竭动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
三、红色基因传承助推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路径选择
(一)红色基因传承中的榜样力量的充分挖掘,有助于青年大学生学习和效仿,增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凝聚力
榜样力量的充分挖掘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特别是在高校基层党组织教育中,要充分挖掘榜样力量,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努力:一是紧紧抓住“新时代”这个关键词,紧扣时代主题、弘扬时代精神、引领主流价值。如在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习近平总书记为致富路上的优秀团队回信,肯定在脱贫攻坚方面的贡献和坚持不懈,为全国人民脱贫致富凝聚力量树立榜样。二是让已经树立好的榜样成为高校基层党组织中青年大学生学习和效仿的标杆,激荡青年大学生的心灵,树立起精神旗帜,汇聚道德正能量,解决好新时代青年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如从革命战争年代为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事业而献身的英雄人物秋瑾、江姐,到新中国成立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干部焦裕禄、公而忘私的时代偶像雷锋,再到新时代“感动中国”人物等形象。三是提振高校青年大学生的精气神,在校园内树立本校师生中的优秀分子成为学习的榜样和先进典型,让高校青年大学生切实感受到榜样的力量。如师生中的优秀共产党员、师德标兵、“三好学生”标兵和学生中的道德风尚奖获得者,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在青年大学生中大力宣传,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
(二)扎实推进红色基因的“微传播”,有助于青年大学生对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使用,增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吸引力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产生和“微时代”的到来,面对伴随“键盘”和使用“拇指”成长的新一代青年大学生,针对青年大学生几乎“无人不网、无日不网、无处不网”的社会现实,通过“移动互联网+红色基因”的“微传播”方式进一步创新和推进,将给高校基层党组织抓好党建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增强带来重要契机。“微传播”能实现在红色基因传承中通过“三个转换”让很多场景“动”起来,从而使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活”起来。第一个转换是从导游讲解到专家解读的转换。在高等学校党建工作红色历史部分的学习多是通过红色旅游,这其中要想了解更加深入,一般要请导游讲解,很多导游虽然经过进行专业培训,但相对于历史学专家学者来说,导游讲解中还是掺杂了很多野史甚至是编造的故事在其中,而我们“微传播”中很多微视频是通过专家学者的讲解录制的。第二个转换是从平面到立体的转换。“微传播”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立体传播克服了传统实物画面平实、可视性差、时空限制大而难以生动、深入地传达出内蕴的丰富内涵和深刻思想,使红色基因在青年学生的视觉效果中可触、可感,也使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活”起来。第三个转换是从党建工作组织者“唱独角戏”到“群舞”的转换。“微传播”克服了传统党建工作中“你说我听、你打我通”的权威式传播方式,让青年大学生在平等基础的交流和互动中实现对高校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的参与和认同。
(三)注重红色基因之节日仪式和情境现场的真实再现,
强调活动的意义和价值,有助于增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的感染力
通过七一党的生日、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十一国庆节等特定日子举行隆重的仪式,高校青年大学生参与其中而感受这一神圣时刻;或者是在清明节高校青年大学生走进烈士陵园、走进博物馆、走进纪念馆、回家乡祭祖扫墓等;或者是参加红色诗词朗读、红色家书演讲比赛、红色记忆征文大赛、红色歌舞大赛等活动,深入挖掘革命英雄、时代楷模的感人事迹而传递的不畏牺牲、英勇奋斗的永恒精神内涵。革命先辈们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坚定的革命信念和高尚的爱国情感等价值追求,为高校基层党组织的青年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提供了深厚的教育内涵和鲜活的教育素材。对于青年大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强化青年大学生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和沉痛哀悼,对抗战历史永远保持记忆唤醒状态,感受真实的环境氛围,体悟革命先辈的伟大与崇高,在贴近历史与生活的大课堂上,激发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共同团结一致,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一起维护世界和平与正义,促进共同发展和时代进步,于潜移默化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从而达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目的。比如2015年7月22日至7月31日由笔者带队的宁夏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师生22人赴井冈山参加“井冈情·中国梦”全国大学生暑期实践季专项行动。通过集体活动情境教学、专题教学、音像教学、现场教学、体验式教学、互动游戏等形式,八角楼前悟真理,挑粮小道树信念,黄洋界上强使命,烈士陵园铭宗旨,读书石旁讲学习,英烈碑前寄哀思。特别是采用情景再现的方式在井冈山小井红军医院拍摄完成微视频——《我的名字叫小井》,所有22名师生分工合作,从查阅历史文献资料到撰写脚本、从师生身份成为演员的角色转变到选择场景拍摄、从担架制作到演员化妆、从灯光效果到物品摆放,顺利完成课题成果的制作。师生们亲自再现了革命战争年代的先辈们的事迹,深刻体会各位先辈们为保卫祖国和人民付出的艰辛努力。还有2016年10月13日由新华社推出的8分钟红色网络直播真人秀——《红色追寻——三个年轻人的长征路》,通过银行职员秦子恒与两名在校大学生刘欣然和郭领领三个年轻人追寻红军的足迹,从长征出发地——于都出发到长征会师地——六盘山,经过11天,12场网络直播,穿越5个省区,行程14000多里,感受长征精神。通过参加活动,掌握当时的实际情况,理解革命成果的来之不易,深入其中感受红色基因传承中的点点滴滴,深化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认识,提升道德素养,增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感染力,从而激发高校青年大学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和改革开放大潮中的精神力量,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坚持立德树人思想引领加强改进高校党建工作[N].人民日报,2014-12-30.
[2]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
[3]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34.
[4]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5-66.
[5]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