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宣言》中的反贫困思想及其价值

2020-07-20 03:25王希
学理论·下 2020年6期
关键词:现实价值贫困共产党宣言

王希

摘 要:《共产党宣言》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贫困问题的产生、表现及根源,批判了資本主义制度及其生产方式,并且指出了无产阶级如何进行反贫困斗争、解决贫困问题,为当今中国反贫困的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和价值指引。我们要深入学习《共产党宣言》中的反贫困思想,始终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人民性,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共同富裕,构建没有贫困的人类命运共共同体。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贫困;现实价值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蕴含着丰富的反贫困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中也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透过对《宣言》的深入解读,能够发现他们从共产主义和全人类的视角深刻论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的贫困以及反贫困问题,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贫困的产生及其根源,并对反贫困问题进行了思考,从而为全球贫困问题寻找解决的路径。当下,深入学习和研究《宣言》中的反贫困思想,对于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贫困问题的表现及根源

资本主义产生后,“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1]405可以说,其生产活动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影响越来越深,不仅给本国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也密切了世界间的交往。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富裕只是一部分人的生活描述,还有一部分人处在社会最底端、饱受贫困的折磨,并且问题愈加凸显。那么,资本主义社会中这种贫困问题具体表现在哪?又是怎样产生的呢?

(一)贫困问题的表现

《宣言》中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贫困问题仍然存在,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即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城市对乡村的掠夺以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落后国家的侵略。

其一,资产阶级剥削工人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是两大对立的阵营,资产阶级为了提高利润不断压榨工人,使广大工人阶级不仅物质贫困而且精神贫困。一方面,工人“每日每时都受机器、受监工、首先是受各个经营工厂的资本者本人的奴役。”[1]407紧接着还有“房东、小店主、当铺老板等等向他们扑来”[1]408工人们不仅拿着最低的工资而且还饱受社会各方面的剥削,忍受着经济上的折磨,生活极其贫困。另一方面,资本家将工人看作商品,为了从工人身上盘剥更多的剩余价值,提高工作时间或者劳动强度,他们几乎掌控了工人所有的时间。因此,工人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来享受自由、发展个性,他们的一切都被深深埋葬在暗无天日的工厂中,精神方面极其贫困。

其二,城市对乡村的掠夺。《宣言》指出:“资产阶级使农村屈服于城市的统治。它创立了巨大的城市,使城市人口比农村人口大大增加起来,因而使很大一部分居民脱离了农村的愚昧生活。”[1]405资产阶级推动了大城市的形成,促进了人口的密集化,也打破了封建观念,使农村人摆脱了封建落后思想的长期束缚。但是,乡村的经济资源和自然资源也都被城市无情地掠夺了。资产阶级为了生产农产品、扩大投资,开展了罪恶的圈地运动,大量农民被迫出卖土地,农民没有了土地,失去了生活来源,只有前往城市成为雇佣工人,从资本家那里换取维持自身和家人生存的最低工资。城市中人口和财产的密集化造成了农村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的大量流失,使农村发展远远滞后于城市,给农村带来了极大的贫困。

其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落后国家的侵略。资产阶级想要攫取更多的资本、进行资本积累,必须加快资本循环、扩大生产和销售市场,而本国的市场是有限的、远远不够的,所以要进行资本扩张必须扩大市场,必须向海外扩张。对此,《宣言》这样写道:“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1]404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由国内扩张到国外,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虽然《宣言》未提及“经济全球化”这一词,但可以看出,资本的全球扩张首先就是经济的全球化。资本全球扩张存在两面性,一方面加快了世界市场的发展,推动了经济全球化,优化了原料、劳动力、资金的配置;另一方面则导致分配不公,出现极大的贫富差距,加剧了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贫困。资产阶级一方面疯狂地向全世界尤其是非资本主义国家进行自然资源、劳动力等的掠夺,将这些国家作为自己低成本原材料、廉价劳动力的供应地;另一方面用低廉的产品击毁各个国家的大门,强迫性地倾销商品,以获得巨额利润,“它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1]405这些落后国家的经济受到大工业生产形式的巨大冲击,小农经济瓦解,变得越来越贫困。

(二)贫困问题的根源

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用大量的篇幅描写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贫困产生的根源,揭露了资产阶级的丑恶面孔,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内在的掠夺性。

第一,经济根源: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资本主义社会实行生产资料私有制,资本家拥有所有生产资料,工人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只能出卖劳动力。但社会财富的分配不是按劳分配,而是按资分配,所以资本家在工人劳动过程中得到了最多的财富,而他们支付给工人的工资却极其低下,只能够勉强维持工人自身和家人的基本生活。因此,工人工作越努力,资本家获得的利润越多,相反“工人变成赤贫者,贫困比人口和财富增长得还要快。”[1]412《宣言》写道:“资产阶级生存和统治的根本条件,是财富在私人手里的积累,是资本的形成和增值。”[1]412可以看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出现了异化,财富集聚在资本家手中,工人阶级成了贫困者。

同时,马克思、恩格斯还明确指出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内在地含有一个尖锐且无法化解的矛盾,即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与生产的社会化之间的矛盾。这一内在缺陷注定会导致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从根本上说,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最终资产阶级的统治必将会走向灭亡。

第二,政治根源:资本主义维护资本家利益的国家政权。国家的阶级属性决定了资本主义国家政权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统治者维护的是资本家的利益。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所指出的:“现代的国家政权不过是管理整个资产阶级国家共同事务的委员会罢了。”[1]402可见,资本主义国家政权不是为无产者发声、是为资产者发声,表现为:一方面,统治者竭力为资本家提供帮助,在政策、法律等方方面面提供便利,以便实现资本的增值;另一方面,统治者对工人阶级却不管不顾,例如在工人阶级中一直存在的饥饿、疾病、穷困等严重社会问题,他们对此却视而不见,任由资本家压榨和剥削工人。因此,在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统治之下,工人阶级的贫困是不可避免的。

第三,思想文化根源:资本主义宣扬自身统治的意识形态。在资本主义社会,其统治思想和文化例如法律、道德、宗教等“全都是资产阶级偏见,隐藏在这些偏见后面的全都是资产阶级的利益。”[1]411资产阶级一切以自己的利益为核心,常常牺牲其他国家、阶级的利益以满足自己的利益。同样,他们在建设国家政权时,也构建自己的话语权,向大众渗透自己的意识形态,占有精神产品,以控制广大工人阶级的思想文化。资本家宣称资本主义制度是最完美的制度,资本主义社会是自由、平等、正义的社会,工人对资本家不能反抗,不能起义,应该心存感激,感激资本家为自己提供了一份工作、一份生活保障。正是在这样的统治之下,工人阶级头脑中反抗压迫、争取自由的感情减弱了,力求公平、正义的思想模糊了,希望幸福、快乐的想法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对现状、对资产阶级制度的接受和赞美。

二、贫困问题的解决

《宣言》中谈及的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贫困问题,自然都离不开资产阶级,那么,贫困问题的解决就是要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

第一,消灭私有制是解决贫困问题的根本途经。资本主义社会贫困问题产生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私有制,生产资料私有制是富人愈富、穷人愈穷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宣言》指出:“现代的资产阶级私有制是建立在阶级对立上面、建立在一些人对另一些人的剥削上面的产品生产和占有的最后而又最完备的表现。”[1]414剥削是私有制的本质特征,其中经济剥削是最严重的。然而资本主义是永远不可能主动自行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的,要想从根源上解决无产阶级的贫困问题,就必须要靠无产阶级。无产阶级代表人民的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着想,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就在于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废除私有制,建立符合最广大人民利益的社会,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到那时,将不存在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人们共同占有和使用社会生产资料,人与人之间相互平等、互相尊重、共同发展。

第二,大力发展生产力是摆脱贫困问题的直接途径。工人阶级必须要完全消除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只有这样工人阶级才能摆脱贫困状态。《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强调工人阶级第一步要取得政权,之后还要逐步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并且将全部生产工具集中在无产阶级手中,与此同时要“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1]421由此可见,工人阶级想要摆脱贫困的状态必须加快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只有提高社会生产力,促进经济高度发展,才能满足工人阶级的物质需求和文化需求,才能为摆脱贫困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

第三,进行无产阶级教育是基本方法。“资产者唯恐失去的那种教育,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是把人训练成机器。”[1]417资产阶级对工人进行思想文化的控制,强行灌输符合自身利益的思想,教育广大工人阶级安于现状、放弃抗争,把绝大多数人训练成了机器。因此,无产阶级要坚决反对资产阶级教育,进行无产阶级教育,与资产阶级观念彻底决裂。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回答资产阶级的种种责难时所说:“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1]421通过无产阶级教育,无产阶级才能与传统的私有、剥削、压迫的观念相决裂,才能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认识水平,才能有巨大的勇气来挣脱束缚、摆脱贫困。

第四,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消除贫困问题的最终目标。《宣言》中说明了共产主义“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共产党人要“消灭私有制”,接下来又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1]422解决贫困问题,消灭私有制,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这个社会没有阶级,没有阶级对立,人人平等,人们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极大丰富,每个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选择工作和生活。那时,人们彻底打破了资产阶级强加的枷锁,完全摆脱了饥寒交迫、赤贫如洗的厄运,真正走向了自由、全面的发展。

三、《共产党宣言》中反贫困思想的现实价值

党的十八大以来,精准扶贫成了关乎党和国家发展的大事。虽然《宣言》发表所处的时代与现代不同,但《宣言》中的反贫困思想对当前的学习和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值得我们反复学习、深入研究。

(一)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人民性

马克思、恩格斯用大量的篇幅论述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1]413共产党人在实践上能吃苦、有责任、敢担当,始终关注广大人民的利益,为群众解决困难,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理论上有明确的方向、有力的组织、科学的规划,能带领人民群众走向成功。

《宣言》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1]411人民性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特性,无产阶级政党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而不是自己的私利,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坚持发展为了人民、由人民共享。当前,我国正在为贫困人口脱贫,这既是一项群众事业,又是我国安民、惠民的一项政策。在脱贫工作中,要始终践行群众路线,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实际困难,实现真正的扶贫。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精准扶贫的思想,并将其作为战略思想指导实践,将工作落实到每一户、每一人,真正体现了将人民放在首位。

(二)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走共同富裕道路

《宣言》指出了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具有独立性和个性,而活动者的个人却没有独立性和个性。”[1]415资产阶级统治者的自由发展与工人群众的艰苦贫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公平的现象随处可见。

当前,我国农村与城市之间依然还存在着不小的差异,农村中大多数身强力壮的年轻人向城市流动,留在农村生活的大多数是丧失劳动能力的老弱病残人群,因此农村地区存在经济发展缓慢、文明程度较低等问题。随着城市经济、文化越来越快的发展,两者之间的差距愈加凸显,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需要越来越迫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的战略思想就是要广大群众摆脱贫穷困苦的状态,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从而走上共同富裕的发展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对此反复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2]189只有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贫困问题才会被最终解决,发展才会有正确的方向,国家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要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消除贫困是第一步。

(三)构建没有贫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1]404在资本主义大工业迅猛发展的条件下,商业和交通都有了巨大的进步,世界市场逐渐建立,贸易自由逐渐实现,并且“各国人民之间的民族分割和对立日益消失。”[1]419可見,资产阶级的快速发展一方面掀起了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另一方面带动了民族之间文化上的沟通和交流,全球各民族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

贫困问题是世界难题。世界大门打开之后,随着全球经济、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各国、各民族之间的利益日渐紧密,呈现出统一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发出了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将人类利益视为各国各地区的共同利益,将脱贫视为全人类的共同事业。人类命运共共同体理念承继并发展了《宣言》中的全球化思想,是其在新的条件下的新的实践,以谋求全人类的幸福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希望和全世界人民一起努力摆脱,共同走向繁荣发展。对于反贫困事业,党和国家不仅立足中国贫困的国情,而且具有全球视野,是对构建脱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积极探索。例如,我国实施的“一带一路”倡议,帮助沿线贫困国家,共同发展经济和文化,期望与世界人民联合起来共同消除贫困,推动全人类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现实价值贫困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的当代价值
浅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我国贫困高中生资助制度的建设
卢卡奇物化理论对中国当代启示
悬置的“贫困”:扶贫资金资本化运作的逻辑与问题
《共产党宣言》教我们怎样做合格党员
从权利观点分析中国贫困问题
新媒体在高职生政治价值观教育中的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