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原,郑 远,彭 攀
(四川省国土空间规划研究院,四川成都 610000)
我国中小县城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注重城市道路基础设施的建设,而忽视长远性的交通规划设计引导,导致县城内机动车交通拥堵、慢行空间不足、停车难等多方面的交通病频繁出现,产生这种情况,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交通工程设计内容在城市规划设计阶段的缺失[1]。抓住住建部倡导的 “城市双修”[2]行动契机,有针对性地嵌入城市总体交通设计内容,是改善中小县城居民交通出行条件的重要手段,本文以四川省武胜县为例进行说明。
武胜县建成区现状初步形成“方格网+环状”的交通性干路网络系统,现状道路总长度为47.80 km,整体路网密度为13.92 km/km2,居民出行结构呈现机动车、步行出行比例较多,而公共交通出行较少的现象,居民停车调查揭示购物娱乐场所和路边临时停车困难(图1~图3)。
图1 武胜县城道路路网
图2 武胜居民出行结构
图3 武胜居民停车调查
由此可见,武胜县城内的道路路网建设基本完善,道路密度也符合规范要求,但在实际交通运行状况中,机动车交通比例过大、停车难、慢行空间受侵犯等问题频繁出现。具体表现在,道路路权划分过于强调车行空间,且不注重分幅,多数是一块板形式,机非混行严重;建筑配建停车场缺乏,车辆在路内乱停乱放,干扰城市交通运行;沿街底商过多,使得整条路的交通特性趋向生活性、服务性,导致主干路不畅达,次干路难集散。
再对武胜县城内的现状道路通行能力和交通拥挤程度进行分析,由图4、图5可见,武胜县城内,一条路的不同路段断面宽度及形式不统一,产生多处通行能力瓶颈。且交通高峰期间,县城内交通拥堵严重,车辆实际行程速度远低于道路设计速度。
图4 武胜县城道路通行能力分析
图5 武胜县交通拥堵情况分析
由此说明,粗放式城市道路建设并不能保障精细化城市交通运行,会导致城市“路网成型、交通无序”的现象。究其原因,现行城市规划体系强调界线管控思维,它的道路交通内容无法全面指导施工图设计,只能按照道路红线保障城市道路建设用地,而交通工程的内容则需要道路施工图设计方自行理解、自由量裁。由于城市建设有时序不同,交通工程的内容常常套用模块化的内容,设计方不会站在城市整体交通运行的角度思考和裁决。
改善交通环境、提升城市品质,构建安全有活力的交通体系,从而带动区域周边的发展[3],是中小县城“城市双修”的迫切需求。
城市总体交通设计是交通规划与工程设计之间的重要环节,是保证规划理念有效落实的重要手段[4],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将城市总体交通设计内容嵌入“城市双修”规划中,通过道路断面改造,重新分配各项交通出行路权,树立慢行优先的理念,改善居民出行环境,保障出行安全,倡导绿色出行。
本文将道路断面内的路权空间划分为机动车空间、非机动车空间、绿化及设施空间、人行空间四项,并统计武胜县城现状道路各项路权空间的构成比例(图6、图7)。
图6 路权空间划分
图7 武胜县现状道路各项空间比例
武胜县现状车行空间占比接近60 %,而非机动化的慢行空间占比约30%,属于典型以车为主的路权划分。本次道路断面改造中,树立慢行优先的改善理念,倡导绿色集约化出行,重点保障行人和非机动车交通的安全、连续以及舒适。改造技术手段如下:
(1)完整街道理念。街道是城市最基本的公共产品,是城市居民关系最为密切的公共活动场所[5],考虑将建筑界线和道路红线之间的建筑退界空间纳入本次道路断面改造,进行一体化规划设计,拓展行人出行空间。
(2)彩色路面铺装。彩色路面铺装具有极高的可辨识性,可用来划分不同交通的通行路权,规范交通秩序[6]。本次道路断面改造,规划机动车车道采用黑色沥青路面铺装,非机动车道采用红色沥青路面铺装,人行道采用绿色砖块铺装,路内停车泊位采用橘黄色沥青铺装。
(3)物理隔离设施。合理利用道路护栏、隔离墩等物理强制隔离措施来保障非机动车和行人出行空间,减少路内停车的干扰,强制措施保障路权。
(4)灵活车行道宽度。在满足交通设施及地上和地下市政管线的最小敷设宽度要求的基础上,参考城市交通设计导则[4],针对不同类型的道路,可以灵活设置车行道宽度。
(5)单向交通组织。针对旧城内支路红线宽度窄小的情况,可考虑设置车辆单向通行,行人和非机动车双向通行的交通组织形式。
对武胜县城内不同等级道路的断面改造,必须有针对性地采用技术手段。对于主干路,在保存现状干路网骨架基础上,基本统一道路断面形式,保障车行道数量的连续性,打破交通瓶颈,重点强调机动车的快速通行,慢行交通的安全出行,限制路边停车(图8)。
(a)改造前
对于次干路,重点在于保障道路的集散功能,通过完整街道拓展人行空间,物理隔离设施保障非机动车路权,规范路边停车,保障出行秩序(图9)。
(a)改造前
对于支路,重点在于改善交通混行现状,规范各项交通的出行空间,合理组织单向通道,打造道路微循环,灵活设置路边停车泊位(图10)。
(a)改造前
其余道路参照上述方式,坚持精细化设计原则,实现在有限的空间资源条件下最大程度地发挥交通设施的效率,灵活采用彩色铺装、物理隔离、完全街道、单向道路、灵活车道等技术手段进行规划改造,统筹城市街道交通、生活、休闲、游憩等各种功能需求,明确路权划分,引导各种交通方式有序运行,提升城市交通品质。最终梳理形成武胜县城的道路断面改造规划方案,通过上述技术手段,实现人行空间提升6 %,非机动车行空间提升5 %,而机动车空间削减9 %,有效提升武胜县城慢行交通的路权,并规范交通出行秩序(图11、图12)。
以改善居民出行条件为价值导向,将城市交通设计的内容引入城市双修的交通修补中,改善中小县城缺乏交通设计所导致的交通通病,本次武胜县的城市双修交通改善规划,探索研究了一条从规划到设计,且适合在县城推广的交通改善路径,以期为我国县城尚处于初步阶段的“城市双修”交通改善内容提供可行的工作方式。
图11 武胜县道路断面改造规划示意
图12 道路断面改造后的道路各项空间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