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思爽
(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河南 南阳 473000)
膝关节骨关节炎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僵硬等,甚者膝关节功能障碍[1]。针灸可通过对穴位进行刺激达到调节经络及脏腑功能,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效果较好[2]。本研究用温针灸结合腹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共90例,均为本院2017年2月至2018年9月收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男18例,女17例;年龄44~68岁,平均(55.87±2.69)岁;病程1~6年,平均(2.94±0.67)年;单侧发病21例,双侧发病14例。观察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44~70岁,平均(56.02±2.17)岁;病程1~6年,平均(2.85±0.71)年;单侧发病22例,双侧发病1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经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
纳入标准:①符合《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年版)[3]中疾病相关诊断标准,表现为晨僵时间小于等于30min,X线片显示关节缘骨赘形成、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出现囊性病变,关节液清亮、黏稠,且白细胞数量小于2000个/mL。②符合《中医临床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阳虚寒凝证,表现为膝关节酸痛,屈伸不利,遇寒疼痛加剧,遇暖疼痛缓解;四肢寒冷,神疲倦怠,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③之前未使用相关药物治疗;④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存在其他骨关节病变。②合并肝、肾、心、肺功能异常。③伴随其他系统严重肿瘤。④依从性差。
两组均行温针灸。取患侧内外膝眼、梁丘穴、鹤顶穴、血海穴,用0.35mm×40mm毫针,快速进针15mm,用平补平泻手法,针刺得气后留针,并在针柄处放置长度约2cm点燃的艾条,每个穴位放置2次,共留针50min。
观察组加用腹针。取关元穴、中脘穴,患侧滑肉门、外陵穴、下风湿点,患者仰卧位,用0.22mm×40mm毫针垂直快速进针,刺入12mm,同时嘱患者活动患肢,捻转得气后留针30min。
两组共治疗4周,每周治疗5次休息2天。
膝关节功能:采用膝关节自评量表(WOMAC)评估膝关节功能状况,从晨僵、疼痛及功能障碍评估,满分100分,总评分越高表示膝关节功能越差[5]。
生活质量:采用SF-36生活质量评分表对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包括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生理职能、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活力、总体健康,每个方面评分为100分,总评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6]。
用SPSS25.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为临床痊愈。临床症状及体征较治疗前好转,膝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存在轻微疼痛,不影响生活及工作为好转。临床症状及体征、膝关节功能均无好转为无效。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分,±s)
组别 例 晨僵 疼痛 功能障碍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3510.34±2.186.15±3.789.84±2.515.14±2.0314.67±3.2911.41±2.53观察组3510.42±2.262.94±1.399.78±2.432.45±1.0814.59±3.08 5.02±2.16 t 0.151 4.715 0.102 6.921 0.105 11.364 P 0.881 0.000 0.919 0.000 0.917 0.000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总评分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总评分比较 (分,±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总评分比较 (分,±s)
组别 例 治疗前 治疗后 t P对照组 35 62.34±5.81 78.82±6.38 11.299 0.000观察组 35 63.15±5.49 87.93±6.45 17.308 0.000 t 0.600 5.941 P 0.551 0.000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属中医“痹证”“骨痹”等范畴。《张氏医通》记载:“膝为筋之府,膝痛无有不因肝肾虚者,虚则风寒湿气袭之”。认为病机在于肝肾亏虚,随着病情发展筋骨失养、阳虚生寒、痰瘀阻络,病位在肾、肝、筋、骨,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肝肾亏虚是发病基础,而风、寒、湿侵袭为诱因[7]。治疗应以祛风除湿,活血通络为原则。
温针灸具有行气止痛、舒筋活络、温通经脉作用。艾条点燃后产生的热能顺着针身直达病灶,有助于激发经气,促进血管壁通透性改变。针刺内外膝眼可促进经络气血运行、通利关节、祛风散寒,梁丘穴可缓解关节局部疼痛,鹤顶穴可活血通络、祛风除湿,血海穴可补血养血、活血祛瘀。诸穴合用,可奏疏经通络、温通经脉、行气止痛之效。腹针关元穴可培肾固本,中脘穴可生发气血,关元穴配伍中脘穴可达补气回阳、健脾益肾之功效。针刺下风湿点可消肿散瘀。滑肉门、外陵穴可通调气血、舒筋理气,促进脏腑气血到达肢体末端,濡养筋骨、止痛消痹[8]。诸穴配伍,共奏化瘀通络、通利关节、扶正固本之功。
温针灸结合腹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有较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