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静
(河南省郑州人民医院药学部,河南 郑州 450053)
脑梗死(Cerebralinfarction,CI)病因基础为颈动脉粥样硬化,对颈动脉粥样硬化进行积极有效治疗是降低CI发病率和致残率关键因素[1]。本研究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CI伴颈动脉粥样硬化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共88例,均为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CI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4例。实验组男25例,女19例;年龄45~79岁,平均(62.01±5.33)岁;梗死部位中脑叶15例,基底核区23例,其他6例;腔隙性梗死20例,非腔隙性梗死24例;原发病史中高血压18例,糖尿病11例,高脂血症22例;吸烟史19例,酗酒史20例。对照组男24例,女20例;年龄46~80岁,平均(63.12±4.56)岁;梗死部位中脑叶12例,基底核区25例,其他7例;腔隙性梗死22例,非腔隙性梗死22例;原发病史中高血压12例,糖尿病13例,高脂血症19例;吸烟史17例,酗酒史1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符合CI诊断标准[2]。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D)检查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其中硬斑块均匀强回声,后方伴有声影;软斑块回声与内中膜相似,后方不伴声影。混合型斑块则同时伴有硬斑块和软斑块回声,其中混合型斑块、软斑块为不稳定斑块,硬斑块为稳定斑块。粥样硬化斑块定义为IMT≥1.3 mm。
排除标准:他汀类药物及阿司匹林不耐受,肝肾功能异常,近期接受重大手术治疗,大面积梗死,出血性疾病,近期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或降脂药。
两组均接受脑保护、控制颅内压、降糖、抗血小板聚集等基础治疗。予以阿托伐他汀及阿司匹林。晚餐前口服阿托伐他汀(天方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0054)20 mg,日1次;睡前口服阿司匹林(灵源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5021442)100mg,日1次。
实验组加用脑心通胶囊(陕西步长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25001)1.6g,日3次。
两组均治疗6个月。
观察治疗前后LDL-C、TG、HDL-C、CHo,以及治疗前后血清Hcy、hs-CRP。于清晨采集空腹肘静脉血3mL,以2500r/min转速离心15min,取上清液,-20℃环境中保存。用AU68自动生化检测仪[贝克曼库尔特商贸(中国)有限公司]检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胆固醇(CHo),循环酶法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试剂盒购自上海通蔚科技有限公司,完全参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观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以NIHSS量表评估,最高分42分,分值越高表示神经功能缺损严重。
应用飞利浦IU 22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斑块面积、斑块数量。检查时取平卧位,头偏向对侧,探头频率为10~12 Mhz,检查颈总动脉中段、远段、颈外动脉、颈内动脉起始部管壁厚度、斑块及血流情况,测量IMT及斑块面积,确定斑块数量。
应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Vivid 7型彩超诊断仪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斑块性质。
观察不良反应。
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疗效。基本痊愈为NIHSS评分下降90%~100%,病残程度0级。显著进步为NIHSS评分下降46%~89%,病残程度1~3级。进步为NIHSS评分下降18%~45%。无效为NIHSS评分下降17%及以下。
两组疗效比较。实验组基本痊愈8例,显著进步16例,进步1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18%;对照组基本痊愈4例,显著进步13例,进步15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2.73%。总有效率实验组高于对照组(χ2=6.509,P<0.05)。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 (分,±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 (分,±s)
组别 例 治疗前 治疗后 t P实验组 44 19.70±2.75 9.79±1.52 20.921 <0.001对照组 44 18.65±3.03 12.01±1.39 13.212 <0.001 t 1.702 7.150 P 0.092 <0.001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比较 (±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比较 (±s)
组别 例 LDL-C(mmol/L) HDL-C(mmol/L) TG(mmol/L) CHo(mmol/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实验组 44 4.60±0.16 1.94±0.38 0.80±0.30 1.12±0.18 3.57±0.68 0.68±0.44 5.25±1.74 4.01±1.32对照组 44 4.56±0.22 2.34±0.53 0.78±0.33 0.94±0.20 3.61±0.62 1.14±0.36 5.28±1.71 4.65±1.25 t 0.975 4.068 0.297 4.437 0.288 5.367 0.082 2.335 P 0.332 <0.001 0.767 <0.001 0.774 <0.001 0.935 0.022
两组治疗前后相关指标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相关指比较 (±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相关指比较 (±s)
组别 例 IMT(mm) 斑块面积(cm2) 斑块数量(个)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实验组 44 1.41±0.12 1.01±0.08 0.87±0.52 0.50±0.32 5.08±0.63 2.41±0.35对照组 44 1.43±0.10 1.22±0.13 0.89±0.50 0.66±0.35 5.11±0.61 3.68±0.63 t 0.849 9.125 0.184 2.238 0.227 11.689 P 0.398 <0.001 0.855 0.030 0.821 <0.001
两组治疗前后斑块性质。治疗前实验组、对照组不稳定斑块率分别为72.73%(32/44)、68.18%(30/44),治疗后实验组、对照组不稳定斑块率分别为25.00%(11/44)、50.00%(22/44)。治疗前两组不稳定斑块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8,P>0.05),治疗后实验组不稳定斑块率低于对照组(χ2=5.867,P<0.05)。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指标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指标比较 (±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指标比较 (±s)
组别 例 hs-CRP(mg/L) Hcy(μmol/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实验组 44 6.33±0.85 3.01±0.55 36.44±2.63 13.34±3.68对照组 44 6.29±0.88 4.37±0.69 35.99±3.52 20.31±4.93 t 0.216 10.224 0.679 7.515 P 0.823 <0.001 0.499 <0.001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实验组恶心2例,呕吐1例,上腹部不适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9.09%。对照组恶心3例,呕吐2例,上腹部不适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13.64%。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51,P>0.05)。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CI高危因素,主要与脂代谢异常、颈动脉炎症反应有关[3]。阿司匹林可非特异性抑制环氧合酶,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阿托伐他汀可降低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HMG-CoA)活性,阻碍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转化为甲羟戊酸,以调节血脂水平,抑制颈动脉粥样硬化进程[4]。
CI属中医“中风”范畴。主要与劳累、情志、饮食因素有关,致气血逆乱,脏腑失调,上犯深积于脑,脑脉痹受阻,从而发病。脑心通胶囊方中丹参消肿止痛、活血祛瘀,黄芪利水消肿、补气养血,川芎祛风行气、活血止痛,红花散瘀止痛、活血通经,地龙通络止喘,水蛭活血破瘀,乳香、没药活血、行气止痛。研究显示,实验组HDL-C、LDL-C、IMT、TG、CHo、斑块面积、斑块数量及不稳定斑块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与张蕊蕊[5]研究结果具有相似性,说明在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治疗基础上辅以脑心通胶囊有助于调节血脂水平,缩小IMT。可能是由于脑心通胶囊能促进机体血液循环,修复受损血管内皮,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状况,同时还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以纠正脂代谢异常,从而提高治疗效果。研究显示,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说明脑心通胶囊联合他汀类药物及阿司匹林治疗CI伴颈动脉粥样硬化具有显著效果。
新近研究发现,多种炎症因子独立于传统危险因素参与CI发生发展,可为未来脑血管事件提供有利预测信息[6]。hs-CRP是一种急性相蛋白,健康人体内含量较低,一旦机体遭受创伤,其水平呈快速升高趋势。程海涛等[7]研究指出,血清Hcy、hs-CRP水平能预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存在。陈勇军等[8]研究显示,CI伴颈动脉粥样患者体内血清C反应蛋白(CRP)、Hcy呈高表达,经脑心通胶囊治疗后降低。脑心通胶囊中丹参、黄芪具有抗炎作用,可抑制中性粒细胞浸润,减轻炎症损伤,降低血清CRP、Hcy等炎症因子水平,促使疾病良好转归。研究显示,治疗后实验组血清Hcy、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说明脑心通胶囊联合他汀类药物及阿司匹林治疗有助于降低CI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Hcy、hs-CRP水平。
综上所述,脑心通胶囊联合他汀类药物及阿司匹林治疗CI伴颈动脉粥样硬化可调节血脂,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指标,降低血清Hcy、hs-CRP水平,提高疗效,且安全性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