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莉
(河南省柘城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河南 商丘 476200)
反流性食管炎表现为反酸、烧心、胸痛等。本研究用中西结合方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共84例,均为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42例。对照组男22例,女20例;年龄34~65岁,平均(49.13±5.42)岁;病程5个月~6年,平均(3.42±1.13)年。观察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35~68岁,平均(51.62±5.89)岁;病程7个月~6年,平均(3.75±1.34)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西医符合《反流性食管炎诊断及治疗指南(2003年)》[1]相关诊断标准,且经胃镜等检查确诊。中医符合《胃食管反流病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0)》[2]中虚气逆证型辨症标准。主症为嗳气呃逆、反酸、胃脘隐痛、泛吐清涎,次症为胃脘痞满、大便稀溏、食少纳差、神疲乏力,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沉细。具备3项及以上主症,或2项主症加1项及以上次症,具备舌脉即可确诊。
纳入标准:①符合西医、中医诊断标准;②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对所用药物有过敏反应;②心肝肾等其他重要脏器异常;③存在消化道出血、消化性溃疡等其他严重性消化系统疾病。
两组均口服奥美拉唑肠溶片(长春海外制药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3406)20mg,日1次;若反流、嗳气、腹胀明显可加枸橼酸莫沙必利胶囊(上海新黄河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73152)5mg口服,日3次。
观察组加用加味补中益气汤。旋覆花20g(包煎),炙黄芪20g,煅乌贼骨20g,柴胡10g,法半夏10g,炙甘草10g,党参12g,浙贝母12g,炒白术12g,枳壳12g,当归6g,大枣6枚,陈皮6g,蒲公英6g,升麻6g,黄连5g,生姜3片。水煎取汁400mL,于早晚餐前30min服用。
两组均治疗8周。
中医证候积分[3]包括嗳气呃逆、反酸、胃脘隐痛、泛吐清涎、胃脘痞满、大便稀溏、食少纳差、神疲乏力,根据严重程度分成无(0分)、轻(1分)、中(2分)、重(3分),分值越高表示临床症状越严重。
随访3个月后统计复发情况。停止给药后,患者临床症状出现或病情加重,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提高1分,且持续7天及以上者为复发。
主症、次症消失,胃镜检查未发现点状或条状发红、糜烂现象,中医证候积分降低高于95%以上为痊愈。主症基本消失,证候积分降低70%~95%为显效。主症、次症有所减轻,或主症未缓解,次症消失,证候积分降低30%~70%为有效。未达到“有效”标准为无效。
用SPSS24.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分,±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2 16.57±3.42 12.14±3.69*观察组 42 15.89±2.97 5.63±2.15*△
两组临床疗效和复发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和复发比较 例(%)
反流性食管炎属于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其发生机制较为复杂,研究证实与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减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相关[4]。
奥美拉唑是质子泵抑制胃酸分泌类药物,其可降低胃酸的分泌,缓解反流症状,避免胃酸对食管黏膜进一步损伤,减轻机体的炎症反应,但不可长时间服用,且停止给药后具有一定复发性[5]。枸橼酸莫沙必利胶囊是消化道促动力剂,可促使胃肠道胆碱能中间神经元及肌间神经丛的5-HT4受体兴奋,加速乙酰胆碱的释放,进而强化上消化道的运动功能[6]。
反流性食管炎属中医“呃逆”、“吐酸”等范畴。主要因脾胃升降失司,胃内容物上冲所致。治疗应遵循补脾健胃、抑酸、胃降逆镇痛的原则。加味补中益气汤方中黄芪补中益气,旋覆花和胃降逆,煅乌贼骨抑酸收敛,党参、炒白术、炙甘草补气健脾,蒲公英、法半夏、浙贝母清热抑酸、逆降和胃,大枣、当归、枳壳、黄连、升麻、柴胡、陈皮、生姜升阳举陷,健脾和胃。诸药合用,可补益中气、健脾和胃、降逆止呕。
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