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沈阳满族文化旅游资源英语外宣策略研究

2020-07-18 09:48董静
传奇故事·百家 2020年1期
关键词:翻译一带一路

摘要: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使中国各地与国外的经济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文化是国家发展的软实力,跨文化传播的重要性显而易见。跨文化传播渠道是多种多样的,但都具有外宣翻译的共性。沈阳是清王朝的发祥地,是满族崛起、发展、壮大的地区,遗留下丰富的满族文化资源。本文针对满族文化的外宣翻译研究,旨在为弘扬与发展沈阳文化建设,在国际舞台提升中国文化自信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满族文化;外宣;翻译

目前,沈阳满族文化旅游资源英语外宣基础薄弱,应在广泛收集整理的基础上,形成规范系统的文字资料,打造文化金卡片,为沈阳满族文化英语外宣服务,吸引更多国际游客,提升沈阳满族文化国际形象。

在中国知网以“旅游外宣”为主题进行搜索,相关研究接近300篇,但这些研究几乎都将研究重点集中于外宣翻译技巧和策略等;以“沈阳满族文化旅游”为主题进行搜索,结果仅为23 篇,外文文献数量为零;以“满族文化外宣”为主题进行搜索,结果仅为1篇,研究内容为当代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新闻传播“两极格局”。

针对满族文化旅游资源的英语外宣,至今仍无综合系统化的研究和成果。首先,满族文化旅游缺少最起码的网络外宣,也没有成形的外宣翻译平台,针对满族文化旅游英语外宣翻译的语料极少,国内外各旅游平台没有系统的宣传等。同时,相关研究大多集中于外宣翻译策略和翻译质量上,仅有的外宣文章个别涉及满族文化的,也是局限于舞蹈、风俗、音乐、饮食等方面。

同时,满族文化旅游资源的英语翻译仍呈碎片化状态,例如《舌尖上的东北》一书对满族饮食有所提及;沈阳旅游宣传手册包含满族文化遗迹的英译版本等。但是,截至目前,尚未有针对满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全面综合翻译。

针对满族文化的外宣翻译研究,需要通过多种渠道外宣翻译满族文化相关成果,传播满族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华文明。

一、建立满族文化旅游英语网站及微信公众号

网站是游客了解旅游资源的首选渠道,因此应首先建立引人入胜的英语网站。同时,鉴于很多外国人也在使用微信,应在网站基础上建立微信公众号配合外宣。

网站和公众号具体内容如下:

(一)满族文化旅游路线图

满族文化旅游路线图使游客畅享满族文化,尽享满族文化美景和美食。满族文化孕育了众多文化遗迹,最为著名的是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 “一宫三陵”(沈阳故宫、永陵、昭陵、福陵)。“一宫三陵”极具满族文化,建筑壮丽,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二)满族文化旅游美食攻略

现代旅游已经不仅仅是观光旅游了,人们越来越推崇休闲型旅游模式,而体现地域特色的饮食,是休闲型旅游的重要元素,逐渐成为人们旅游的首选。旅游地点的饮食文化会极大吸引游客。满族的饮食文化依托自然,食风淳朴,其中“满汉全席”驰名中外。应在上述旅游路线基础上相应整理出满族饮食文化,例如满汉全席、满族传统食品萨其马、饽饽、年糕以及流传至今的“驴打滚”等,使游客在享受文化视觉盛宴的同时可以领略舌尖上的满族风情。

(三)满族风情服饰

很多满族文化旅游景点都会给游客提供满族风情服饰,让游客体会地道的满族风情。满族服饰也是满族文化的重要部分,满族有自己的民族服饰,曾经是中华民族的主要服饰。应该发挥满族风情浓郁的特色,用具有浓郁特色的满族服饰吸引中外游客。应在满族饮食文化基础上,整理出满族风情服飾,进行英语外宣。

(四)满族文化习俗

随着时代发展,社会大众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盛,民俗旅游逐渐进入社会大众的视野。满族文化习俗丰富多彩、与众不同,例如剪纸、独特的祭祀、婚嫁、春节等。应通过文字、图片和视频形式展现满族文化习俗,促进习俗旅游。用鼠标点击满族文化旅游网站,满族文化习俗近在眼前。

二、制作满族文化旅游英语外宣视频

此外,应精选以上满族文化旅游内容,制作满族文化旅游英语宣传视频,提供更加直观的宣传效果,目的是通过旅游视频吸引受众,从而提高和实现满族文化旅游的有效性,提升满族文化的形象和品牌。

三、建设满族文化旅游资源翻译平行语料库

针对满族文化旅游的外宣翻译,存在译文难以理解、缺少文化内涵、过度直译等诸多问题。因此,有必要建设满族文化旅游资源翻译平行语料库,为以后的满族文化旅游资源外宣翻译提供参考途径,提高满族文化旅游外宣翻译质量。

通过建立满族文化旅游英语网站、公众号并制作宣传视频等,可以为国外旅行者提供视觉体验,吸引游客,促进满族文化旅游业朝着国际化发展;平行语料库将规范满族文化旅游翻译。沈阳满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外宣翻译是国际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满族文化旅游发展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吕和发,邹彦群.“外宣”宣何?“外宣翻译”译何?[J].上海翻译,2014(4):24-27.

[2]周思辉.文化旅游视阈下西部地域文化走出去策略研究——以毕节试验区为例[J].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015(6):8.

作者简介:董静(1987.6—),沈阳城市学院语言文化学院讲师,女,汉族,辽宁沈阳人,硕士研究生学历,职称:讲师,研究方向:英语听力教学,文学。

猜你喜欢
翻译一带一路
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改革与实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
浅析跨文化交际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