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韩国电影发展历程及思考

2020-07-18 09:48张钰曼
传奇故事·百家 2020年1期

张钰曼

摘要:近几年来,韩国电影因其独特的民族文化、创新的故事模式和政策的有效保障迅速崛起,在国内、国际电影舞台上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本文纵观韩国电影发展的历程及现状,探寻其发展背后的原因,希冀对我国电影产业的发展起借鉴和促进意义。

关键词:韩国电影;电影发展;电影思考

1919年,韩国第一部电影《义理的仇讨》上映。不得不说,每一个国家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在20世纪,战争和侵略不断阻碍着韩国电影的发展,但也正是这样曲折艰难的历程,使韩国电影在夹缝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吮吸着苦难悄然的开放了。20世纪70年代,电影《生死谍变》拉开了韩国电影振兴的序幕。这部电影改变了韩国及其他国家民众对韩国电影的传统看法,使韩国电影重新登上了世界舞台。如今,韩国已然成为一个真正的电影强国,其独具特色的民族电影和类型片在世界影坛上独树一帜。韩国电影的振兴与背后的诸多因素是分不开的,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分析。

一、独特的民族文化

怨恨,是大韩民国的文化精髓。“我来自充满恨之灵的国度——韩国。恨是愤怒;恨是怨恨;恨是辛酸;恨是悲痛;恨是心灵破碎和为解放而斗争的原动力。”特定的内容造就了韩国人特殊的内心世界和心理感受,并成为韩国人的一种民族性格和文化心理特征。是什么让这个民族形成了这样与众不同的文化?我们翻开韩国的历史,会发现这是一个频频遭受侵略的国家。高丽时代平均每1.09年被入侵一次,到朝鲜时代的平均1.44年,再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南北分裂,频遭入侵的历史极大程度上改变和充斥着韩国民众的意识、价值观和文化。他们关注个体的生存状况,追求人生意义,对伤痛极度敏感化。“恨”是其中心,是积压在整个民族内心中的情绪。这种“恨”的情绪并非叹息、放弃、眼泪,也不是败者的牢骚,而是积压在整个民族内心的情绪。无恨的人是没有希望的人,然而恨每每只被界定为一种克服的意志,一种奋发向上的动力,禁止把它发展为怨恨和复仇。

“身土不二”、忧国忧民的责任意识也流淌在大韩民族的血液里。随着韩国社会政治环境和文化环境的不断民主化,一大批揭露现实生活的电影作品也随之涌现。从《杀人回忆》《实尾岛》到《素媛》《熔炉》《追击者》……他们直击社会痛点,关注边缘人生活,完美呈现纯洁与丑恶的人性,展现绝望中的挣扎。独裁时期冷漠而又无所作为的政府,儿童性侵与性暴力,女性从身体到尊严的被践踏……韩国电影批判现实。这种责任意识的背后凝聚着过往的历史苦难,充斥着置死而后生的决绝。“身土不二。性修不二。真应不二。无非实相。实相无二。亦无不二。 是故举体作依作正。”这句最早出自《大乘经》的佛偈,在大韩民族的精神中也变得偏执。不仅仅包含对国家的热爱,更是一种容不下一点瑕疵的期盼。艾金森曾写道:“看韩国电影就像在看着一种民族文化在和自己吵成一团,在这条路上每一天都在和污秽做斗争。恐怕现在再也没有一个有更剧烈冲突的、在拍有意义电影的国家了。”

二、政策的有效保障

电影产业是一个国家文化产业的核心之一,也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代表。然而紧靠其自身的发展想要获得质的飞跃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由政府提供政策支持来促进其长远发展。政府的支持是韩国电影发展的第一保障。文化立国的战略方针促使其政府对电影行业提供了大量的优惠政策和电影拍摄的良好环境。在1962年之前,韩国是没有电影法的,只能通过刑法及某些条文对电影进行控制。从朴正熙政府一开始出台的对韩国电影以限制为主的法律,到1997年金大中时代韩国废除审查制度确立电影分级,韩国电影在内忧外患的曲折发展后迎来爆发。1973年,政府立法明确规定每个影院每年播放本土影片的时间不得少于146天。这些明文出台的强制性保障措施不仅有效地保护了本国电影的发展,更遏制了好莱坞对韩国电影市场的冲击;成立电影振兴委员会,为年轻的学生导演提供实验资金,促进其成长学习。1993年,韩国发布了电影振兴法,从此之后对电影的限定开始放松,一批新锐导演出现并活跃在舞台上。1998年,韩国与美国签署《韩美投资协作第三次实务协议》,表示要缩短本土电影播放时间到92天。这一决议引发了韩国电影界的不满,直接导致电影人游行,也就是著名的“光头运动”。1999年,国会颁布了《电影法修正案》,规定取消审查制,完全采用分级制度。分级制度的使用大大放松了对电影人的限制,不同类型的电影蓬勃发展,促进韩国的电影市场多元化,易和国际接轨。再加上法律的保护和扶持、从业者和韩国民众上上下下对本土文化的注入与保护,这些都促进了韩国电影的发展。

三、素材的善于借鉴

对于韩国电影影响最大的、真正促使韩国电影发展的因素,还有韩国电影对外国优秀电影的借鉴。20世纪八九十年代,韩国对欧美电影进行封锁,导致了香港电影的大量输入。正直黄金年代的香港电影无数优秀作品林立,新锐导演辈出,对韩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文艺片《投奔怒海》《女人四十》《阮玲玉》,黑帮片如古惑仔系列,动作片,喜剧片等等,而韩国电影也借鉴了大量香港电影的题材和拍摄手法,如李长镐,林权泽,姜佑硕等一代导演都受到了影响。另一方面,韩国较早的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积极吸收外国发达的经济建设经验,而在这个过程中,西方国家的先进思想也逐渐被韩国民众接受,电影中也更多地展现了自由的意识形态。《爱的色彩》中从传统思想中逐渐被解放拥有了自由的女主人公也正是他们这一代人的真实写照。

而好莱坞也逐渐以其强大的影响力影响了韩国电影的制作。如2006年上映的《雏菊》,香港导演刘伟强携手韩国演员郑宇成、全智贤、李成宰联合打造的这部韩国黑帮电影,就是从导演到演员到拍摄画面都呈现好莱坞色彩的一部影片。名导加名演员加上精心挑选的拍摄场景,英雄主义精神与凄美爱情交织成一曲悲歌。而这种借鉴了好莱坞的制片模式也大大降低了影片拍摄的风险,使得拍片方、制片方与市场的关系更加和谐。

另一方面的借鉴是韩国对其自身文化的。韩国电影的类型片在亚洲一直独具一格,多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而成。除了大热的、根据光州聋哑障碍人学校性侵事件改编的《熔炉》和根据少女性侵案改编的《素媛》外,还有如《军舰岛》《梨泰院杀人事件》等影片。《军舰岛》这个故事背景在二战期间的军舰岛存在与否并不重要,但片中的粗野和残酷却一遍遍的对观众进行拷问使其反思。《梨泰院杀人事件》揭露的则是当时的杀人者被无罪释放、韩国内部的腐败和外国人在韩国享受更高待遇的问题,这在当时社会引发了多次大规模游行和抗议。包括《王者》《再审》《大将金昌洙》等很大一部分韩国电影,内核素材都是借鉴所能引发争论的事件,再将其改编成悬疑片或其他类型电影。

长久发展以来,类型片已经在韩国产生了模板,已成为他们的电影特色。很多人认为韩国电影缺少原创,很多时候都在“借鉴”,但这个“借鉴”经过自己的消化吸收,变成自己本土的东西,使韩国电影总是能够“借鉴”得恰到好处。韩国人与生俱来的喜感也体现在普通生活琐事中,透露着对生活的嘲讽,一些看似是生活中的“小问题”在电影中被无限放大,再做出喜剧效果,使民族最质朴的情感需求在小人物身上加以展现。如果说中国有周星驰等无厘头式的电影,那么韩国就是这种对生活无声的嘲讽。韩国电影对政府的嘲讽和抗议也是绝无仅有,除了日常生活中对政府的游行抗议之外,也在电影中有所体现。如《恐怖直播》中大尺度对韩国政府的抗议,不仅在韩国本土,更是在世界上都引发了热议和反响。

韩国电影对社会良知、人性的省思和拷问,使其处于电影业的领先地位。韩国电影人也在宽裕的政策下不断厚积薄发,不断培养出新的人才。雖然中国电影不会向韩国电影那样百无禁忌,但面对韩国电影的繁荣,中国仍有很多可以借鉴的经验。艺术创新能力低,题材单一,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电影制作人的严重匮乏,版权意识的薄弱等都是目前中国存在的问题。提高电影产品的占有率和竞争力,国家对电影产业的扶持,以及电影的分级制度都势在必行。韩国有句口号:“韩国的就是世界的!”。希冀着中国电影也可在某天喊出这样一句口号:“世界的就是中国的!”

参考文献:

[1]刘国清 面对社会现实生活-韩国民众神学评注[j]宗教学研究,1996(03)。

[2]李泫淑 《悲歌一曲》与韩国人传统审美意识 [J]当代电影,1996,(4):78.

[3]Atkinson,Michael.Blood Feuds[M].village Voice,21 August :116.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