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超友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随着我国农业生产领域的迅猛发展,我国的水稻种植模式也逐步的朝着规模化的方向发展。在种植水稻的过程中,病虫害防治工作是尤为重要的,是提升水稻质量和产量的基础保障。近年来,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在规模化种植水稻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安徽省位于我国的华东地区,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春暖多变,夏雨集中,秋高气爽,冬季寒冷。水稻是安徽省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本文以安徽省为例,就规模化种植水稻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做了相关的阐述与分析。
一、农业防控技术
在规模化种植水稻的过程中,农业防控技术是最为常见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之一。在应用农业防控技术的过程中,第一,要选择优质的水稻品种,确保水稻种子可以具备较强的适应性与抗病虫害能力,从而有效的降低病虫害对水稻的影响。第二,加强种植管理工作,选用科学的种植方式,合理的控制种植密度,积极的应用各种先进的种植技术与农业机械设备,从而为水稻的生长发育创造出良好的条件。第三,全面系统的开展除草工作,对稻田间与沟渠边的杂草进行及时全面的清理,从而有效的抑制病菌与害虫的滋生。第四,积极的应用深水灭蛹技术。借助于深水灭蛹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的杀灭稻田中的大部分幼虫与虫蛹。在工作实践中,需要在每年的三月下旬到四月上旬,对稻田采用灌深水的操作。通常情况下,灌水次数在五到八次左右。在此过程中,还可以搭配使用生物防治措施,例如利用鸭子来捕食稻田中的害虫。第五,全面强化病虫害监测工作,积极的应用先进的监测技术手段和监测设备,从而为病虫害防治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的依据,进而大幅的提升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效果。第六,在对水稻进行收割的时候,尽可能的采用齐泥收割的方式。在收割工作结束之后,要及时的进行翻耕处理工作。
二、物理防控技术
近年来,物理防控技术在规模化种植水稻领域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目前,在规模化种植水稻的过程中,灯光诱杀技术与诱捕器技术是最为常见的两种物理防控技术。在应用灯光诱杀技术的过程中,需要将太阳能杀虫灯放置在稻田中。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通常每三公顷的稻田需要放置一到两盏太阳能杀虫灯,并将太阳能杀虫灯与地面的距离控制在一点六米左右。另外,开灯的时间通常在晚上的七点到转天早上的六点,最佳的诱杀时期是每年的夏季和秋季。从防治效果来看,灯光诱杀技术能够有效的杀灭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以及水稻螟虫等常见的害虫;在应用诱捕器技术的过程中,需要将装配有性诱剂诱芯的诱捕器放置在稻田中。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通常每亩地需要放置一个诱捕器,并确保诱捕器的高度可以高出水稻植株十二厘米左右。要注意一点的是,要根据水稻的生长情况对诱捕器的高度进行相应的调整。另外,为了保障防治效果,需要每隔一个月左右更换一次诱捕器内的诱芯。从防治效果來看,诱捕器技术可以有效的防治二化螟虫。
三、生物防控技术
对于规模化水稻种植领域的病虫害防治工作而言,生物防控技术拥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应用生物防控技术的过程中,首先,可以充分的利用常见害虫的自然天敌,以此来有效的实现以虫治虫的绿色防控效果。例如在防治水稻螟虫的过程中,可以利用赤眼蜂。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最佳的防治时期是水稻螟虫的羽化初期。在此期间,可以在每公顷的稻田中放入十五万只左右的赤眼蜂,每隔一星期释放一次。其次,积极的应用稻鸭共育控虫技术。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在水稻栽植后的七到十天内,可以在每公顷的稻田中放入八十只左右的雏鸭。要注意一点的是,在水稻的孕穗末期,需要及时的将鸭子赶出稻田,以此来有效的防止鸭子将水稻吃掉。借助于稻鸭共育控虫技术的有效应用,除了可以有效的防治稻田中常见的害虫之外,还能够利用鸭子来消除水体中多余的杂草,从而有效的提升土壤的通透性,进而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再次,将豆类植物种植在稻田的周边。在这种情况之下,除了可以有效的吸引常见害虫的自然天敌之外,还可以为害虫的天敌提供隐蔽的场所,从而进一步的提升生物防控的效果。最后,积极的应用生物药剂。例如使用枯草芽孢杆菌和春雷霉素来防治稻瘟病,利用苏云金杆菌来防治稻飞虱,利用井冈·蜡芽菌来防治纹枯病。
四、化学防控技术
在应用化学防控技术的过程中,要确保防控方案可以符合绿色防控的标准。首先,在播种之前,要对水稻种子进行消毒处理,以此来有效的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几率。例如浸种消毒法,将水稻种子放置在浓度为25%的咪鲜胺乳油稀释液中浸泡二十四个小时。另外,在气温较高的情况下,可以适度的缩短浸种的时间,但浸种时间不能够少于十二个小时。其次,在水稻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必须选用那些低残留低毒性的绿色农药。另外,在防止水稻病虫害的时候,要尽可能的选用高效、广谱、持效期长的对口防治药剂,并采用交替轮换的用药措施,以此来有效的防止害虫产生抗药性。
(作者信息:246051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五横乡农业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