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筱菁
摘要:情感观察类真人秀以“强故事性”为基础注重叙事语言的精准运用。文章以《恋梦空间》为例,得出其叙事人物为素人与明星的两极呈现,节目的主角素人叙述者被塑造为脸谱化形象与复合型角色。此外,该节目的叙事维度通过增强时间密度、放大场景细节、进行时空压缩,从而营造热点,同时在悬念与矛盾的双重叙事逻辑下加深受众卷入度。
关键词:情感真人秀 观察类综艺 恋梦空间 叙事语言
在叙事学的视域下,叙事即讲故事。“在西方,小说与神话、传说、寓言、童话等一起被称为虚构作品,其共同特征是通过人物关系及其行动构成事件与情节,并且人物的行动必定在一定的场景中进行。”从这个意义上讲,叙述语言的基本成分即故事。在综艺节目中,叙事语言主要通过叙事人物、叙事维度、叙事逻辑等方面体现。
叙事人物:素人与明星的两极呈现
在叙事作品中,人物作为情节发展的核心动因,在叙事作品中有着二重性特点,即作为行动元与角色同时存在。行动元指人物是推动情节发展的要素,角色指具有生动性格的人物形象。行动元是推动情节的主动因,角色是构建行动元的动机。
节目中,素人是主行动元,明星观察团是补充行动元,突出塑造的是主行动元的角色。即素人是叙述核心,观察团评论是叙述外部补充,二者相合才从真正意义上完整地叙述了节目。
素人叙述者。1.脸谱化形象。脸谱化人物即形象单一、性格固定的扁平人物。《恋梦空间》中的脸谱化人物,符合现实“情感”议题中被标签化的人群,如“直男”“小女人”,其能帮观众迅速识别、记忆素人,从而增强节目辨识度,吸引观众注意力。
节目采用了集中的艺术手段塑造嘉宾人设,如退伍军人陆文韬“对每个女生都同一程度的关心”“让女嘉宾动手解决问题”等多个“不懂女性”的行为重叠,使一个恋爱经验缺乏、性格憨厚的人物立然而出。此外,这些举动符合现实中对直男式举止的吐槽,满足了观众在节目中寻求的认知认同。
典型嘉宾的人设增强了节目的表现力。“钢铁直男”的形象给第一次面对小屋众多角色的观众制造了记忆点,让观众不至于因对素人角色的陌生而失去观看兴趣,又不自觉推测其最后结局,进而持续观看节目。对陆文韬这个角色,观众将预测“他可能不会被小屋任何女嘉宾选中?”若结局与预测相符合,则节目在故事结果层面与观众达到了某种浅度互动,既强化了观众对节目叙事逻辑的认可,又提高了其对下一季节目的关注度。
总体来说,一个脸谱化的叙述人物能够在进入故事阶段吸引观众,在结束故事阶段增强受众的卷入度。
2.复合型角色。复合型角色类似于性格复杂、变化莫测的圆形人物,其性格特点随着故事发展才逐渐展露,观众很难预测人物的下一步行动。《恋梦空间》中,微博成为打造多元角色的重要补充媒介。
复合型角色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其一,内心深处的情感活动难以捉摸,出于情感动因的行动常常出乎意料,故内在情感的复杂性必然呈现为复合的外部形象。其二,多面形象使人物更立体,打破“好的全好、坏的全坏”的简单分类,构成了综艺真实的基础。其三,角色行为不可预测推动着事件情节发展的错综走向,构成了叙事结构的不同层次,增强了故事情节的丰富性与感染力。性格爽落的邻家妹妹许冰晗、欣赏许冰晗的林冠羽、对林冠羽抱有好感的余思娅,三人之间复杂的关系使许冰晗尴尬而进退两难,一边是对林冠羽的倾心,一边是对同伴情绪的照顾,纠结之间展现了人物简单天真又细腻成熟的一面。同时,许冰晗是否会因此更改自己的选择等疑问拉动着观众的好奇心。
嘉宾私人微博ID的公开成为补全人物性格的重要因素。出于对余思娅竞争欲、占有欲、强行为的愤怒、好奇、疑惑等不同动机,部分观众的电视媒介接受行为转化为网上互动行为,通过浏览评论其私人微博,满足窥探的私欲。观众发现,微博中的余思娅是一个很难符合“偏执”刻板印象的“优雅的瑜伽老师”。观众主动寻找帮助自己塑造了完整的人物形象,加深了对人物行为和节目叙事的理解,且有自我发现的参与感,从而保持观看节目的热情。
媒介间的认知互补,使微博成为了叙事的一部分。“综艺节目话题化叙事策略主要指对有关热点社会话题进行讨论,与参与的网民进行充分互动,使有关社会热点话题的讨论向深度与广度进发,引起广大网民进一步关注。”两个节目信息通道双向构成的讨论空间,不断刺激观众对节目进行关注。
明星观察团。观察团作为外部补充行动元,不是内部故事的直接参与者,却是推动整体节目进程、引导情节走向的重要因素。另外,作为和观众同样外视角的“观察者”,可使观众对节目产生心理亲切感。
观察团通过预测人物心理及行为推动情节。在厨房中,余思娅无法打开燃气灶,陆文韬逃避帮忙,而林冠羽出现后很细心地帮她解决问题。观察团认为,此举动会使余思娅的注意力从陆文韬转向林冠羽。观察团的推测实际引导了观众,有意让观众猜测三者关系,增加了情节的复杂度。
观察团伴随观众一起观察的身份,体现在其对人物行动的评价上。人物出场时,观察员“漂亮”“腼腆”“椰子男”等评价,类似现实生活中他者给人们留下的第一印象。嘉賓相处时,观察员评论“某人可以把握场面”“某人感到很尴尬”的话语,似于现实生活人们与陌生人相处的感受。听他人评价的过程,一定程度上建立了交流感与认同感,拉近了节目与观众的心理距离。
观察团的专业分析也是叙事内容的一部分,增加了文本信息量。观察团补充知识,典型的如50cm以内为亲密关系、100cm以内为私人关系;如男生关注点的核心是问题,女生关注点的核心是二者关系,在满足观众收看的基本动机的基础上,增加了知识性内容,以附加价值留住了观众。
叙事维度:时空压缩的热点营造
综艺节目的时空有限性特征类似于戏剧创作的“三一律”——要在一地一天内完成一个完整的情节。“三一律”规则下的创作避免了冗长琐碎,故事整体层次明晰,情节发展迅速,矛盾冲突更集中。情感议题本身充满不确定性,具有时间上的长期培育、空间上的多层了解的前提,将情感发展放置于限定的时空中,维度悖论引发的矛盾充满吸引人的猎奇特征。
增强时间密度。影视的叙事在时间上存在三种基本形态,即物理时间、故事时间和文本时间。“物理时间”是指影片放映过程所消耗的实际时间;“故事时间”是指影片主要叙述对象的行动时间;“文本时间”是指导演根据剧本在影片中所建构的时间。
综艺录制时间的有限性体现在“文本时间”及其所设置的时间节点,时间密度被浓缩、时间重要性被强调给叙事人物,增加了行动上的压力。在有限时间内完成非常规强度的情感任务,能推动事件迅速发展,保证主题、叙事集中、层次清晰,使习惯快速消费的观众保持观看兴趣。
《恋梦空间》五天迎来一个告白日。五天的短时限,异性嘉宾被严格限制的独处时间,二者与寻找符合自身审美、价值观、消费观的心仪对象的高难度,构成节目最主要的冲突。
冲突稠化的时间密度对嘉宾提出了挑战,需要他们在有限时间内找寻无限信息,以完成节目任务。嘉宾只能在“被装饰”和“隐喻”的行动中推测人物性格的可能,如女性在厨房中的优秀表现可能表示她很贤惠。这些寻找行动一方面迫使嘉宾集中精力投入故事主题,一方面也激发观众的能动性,带动观众关注文本。
时间节点包括五天后的告白,每晚十点恋梦影像信的录制、约会选择等,时间节点的设置以隔断的时间限度强迫人物保持兴奋,进一步拨正情节、回归主题、强化压力。
第一天会面后,嘉宾要做出选择,决定接下来四天以谁为关注对象;每一天结束后,嘉宾必须决定心仪对象,反思与纠正自己的选择。时间节点让每个嘉宾主动推动叙事,不至于太过佛系而消极叙事。节点的阶段结果也不断为观众设置爆点,保持着话题热度。
放大场景细节。观察类节目的实质是对私人领域的放大;局限的空间又进一步放大内容的细节,将被隐藏的内容释放,让矛盾冲突集中。二者满足着观众的窥私欲——对恋爱细节的想象。
大多奇观型综艺都将非日常空间作为增加节目新异性的因素,与此不同,情感类真人秀设置的是观众感到熟悉且生活化的日常空间。嘉宾起居被限制在一栋别墅中,内部场景布置温馨;嘉宾的约会地——卡丁车馆、生态动物园、手工作坊等都是日常约会恋爱的地点。熟悉的场所阻止了观众注意力的偏移,保证其能将关注点放在“恋爱”话题下开展的行动,如彼此猜测心意、举止间的羞涩、话语中的试探等。关注点的集中,如放大镜一般变异地放大着人物的一切细节。
节目中无论大小空间,均暴露在大众的审视之下。一天的约会结束后,嘉宾会聚集在小屋的客厅——一个行为受限且无法逃避被注视感的有限的公共空间。他们处在较紧张的情绪中,会做出一些行动以缓解尴尬,如不停地喝水,这种掩饰情绪的动作反而引起观众更多的注视;男女嘉宾间的选择性互动也被放大,如林冠羽只给许冰晗倒热水,“男生关心女生”作为异性暧昧信号传达到了观众面前。
“时间的设置和空间的安排,在一定程度上是使真人纪录片升华成秀(剧)的关键性因素”。叙事的加速度与多任务、细节的放大与空间的暴露,构建着认知失衡与多种信号符号化的“奇观”,吸引着观众猎奇的目光。
叙事逻辑:悬念与矛盾的双重叠加
“悬念与矛盾”是《恋梦空间》推动情节发展的主要逻辑,是叙事作品可读性必不可少的要素,二者构成的叙事张力是激发观众期待的核心。节目中大小悬念结合,矛盾集中在人与人及人与自我的冲突中。
节目以“异性情感”为中心的悬念贯穿始终:男女嘉宾的互选告白是整个节目的最大悬念;每晚恋梦影像信的公布结果、恋梦约会场景选择的时间节点悬念;互选礼物、镜头设置的男女嘉宾反应时间差等小悬念。不断地抛出问题、给出答案的叙事技巧,在快速填补前期铺垫情节的同时持续引燃观众好奇心。
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冲突是“恋爱情感”议题最核心的看点。《恋梦空间》冲突的焦点之一集中于余思娅与林冠羽,余思娅倾心于儒雅的林冠羽,在约会中频频表达好感,林冠羽则不断表示拒绝。冲突进一步发展为余思娅持续选择约会林冠羽,林冠羽始终不回应,并公开对许冰晗示明好感。在与心仪男生的情感冲突中,糅合了余思娅的自我冲突——挫败、伤心与自我纠正。这些矛盾拉动观众一同体验人物情绪,在浓烈情感下与嘉宾一同进行自我反思。
悬念与矛盾构成了故事大小不一的高潮,唤起了观众的情感,加深了觀众的卷入度,也增强了节目的真实性,是作品吸引观众的核心。
结语
《恋梦空间》作为较早的国内情感观察类真人秀,叙事语言上有许多可借鉴之处:素人与明星的两极呈现,尤其是素人叙述者被塑造的脸谱化形象与复合型角色的叙事人物;强时间密度、场景细节放大、时空压缩的叙事维度;悬念与矛盾的双重叙事逻辑。
当下的视听文化,无论真人秀、纪录片、新闻还是各类短视频,都注重文本的“故事性”。每个时代每个地方每个社会,都有繁复的叙事题材。自人类历史萌芽时期开始,就有叙事题材的出现。所以,在视频文化时代,视听文本所运用的叙事学理论对影视文本的叙述、呈现影视作品、吸引受众仍有重要意义。(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
参考文献:
1.王憬晶:《韩国电视娱乐节目形态研究》,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2.E.M.福斯特:《小说面面观》,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版。
3.童庆炳:《文学理论新编(第三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4.尹鸿,冉儒学,陈虹:《娱乐旋风:认识电视真人秀》,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年版。
5.李清瑞:《叙事:时间与空间—现代叙事中的“三一律叙述”现象研究》,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8年。
6.张智华:《国网络综艺节目的叙事爆点与危机》,《现代传播》,2018(6)。
7.蒋晓丽,马立军:《亲子类综艺节目的叙事分析——以〈我家那小子〉为例》,《传媒》,2018(23)。
8.彭渊:《场景喜剧类综艺节目的叙事分析——以〈今夜百乐门〉为例》,《传媒》,2018(8)。
9.159753莉:《从叙事学的角度读〈边城〉》,https://wenku.baidu.com/view/beebd37e4afe04a1b171de3c.html,2018/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