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子
父母再婚这个问题,远比想象中复杂,并不是一个正确答案就可以解决的。
父母要再婚时,儿女应该表示支持吗?这个话题一直被讨论,似乎也早已有了正确的答案—“父母生我养我,现在他们要追求幸福,我当然应该支持啊!有什么资格反对呢?”尽管如此,这个话题仍然争论不断,也有一些人公开表示反对。可见,这个问题并不是有了一个正确答案就可以终结的。
早年,陈学冬就曾在节目上公开宣称自己阻止过父亲再婚。虽然有粉丝对此表示不解,然而,陈学冬进一步的阐述也让人动容。他说,父母很早就离婚,没有养过他,所以,他从小缺乏父母的关怀。现在,他会赡养父母,但就是希望自己父亲和母亲在一起,不想有继母加入。陈学冬的话让很多反对的声音平息了。不少人都说虽然他“不正确”,但背后的痛苦和煎熬也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
当然,面对父母再婚这个问题,很多儿女还是给出了支持的态度。比如张佳宁就是一个很暖心的例子。从小生活在单亲家庭的她,目睹妈妈身兼父职的种种不易,一直很感念妈妈的辛苦。当妈妈找到男朋友后,她不但跟这位叔叔相处得很好,还偷偷怂恿叔叔安排惊喜向妈妈求婚。这事在节目上播出以后,让不少网友感动得“路转粉”,#张佳宁支持妈妈再婚##张佳宁被妈妈秀恩爱#等话题也冲上了热搜榜。
为进一步了解大家的想法,《婚姻与家庭》杂志在各大新媒体平台展开调查—你支持父母再婚吗?收到的3260份有效问卷中,呈现出的心态很有趣。
问卷一开始,我们就直接针对“父母再婚”这个话题向调查对象进行访问,支持者占了80%,属于压倒性的“答案”,反对者则只有7%。这个结果有兩种可能。一种是,在一般情况下,大部分孩子对父母都有天然的爱,希望他们幸福快乐,拥有心满意足的晚年,所以他们愿意表达支持。另一种是,在一般语境里,“不支持父母再婚”的表态常常会被他人误解,被视为不知感恩、自私自利、干涉父母婚姻自由。所以,不排除有些人是出于安全选择了“主流答案”。
除此以外,有13%的人表示“无所谓”。这背后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经济和情感都保持独立,比如很多异地生活的年轻人,早早搬出来独自居住,拥有自己的一片天地,父母再婚不会影响到他们,他们也乐于给予父母更多选择的空间。另一种则是基于种种原因,和父母感情链接不强,彼此不大关心。所以,父母再婚不再婚跟他们也没什么关系。
第一题“支持”成为压倒性结论,也是意料之中。然而,我们试图进一步了解“父母再婚”这个话题的复杂性,于是安排了一个刺激性条件:父母移情别恋,你支持他们和第三者再婚吗?结果,不支持的人数“唰”地上升到63%,支持的人数则马上掉到了19%。
这个场景调查清晰地反映出,虽然“是否支持父母再婚”看起来有正确答案,但实际情况很复杂,子女做决定之前还是会“看情况”的。如果父母再婚触发了子女的正向情感,例如美好夕阳红、报答养育之恩等,子女就会更倾向于支持。但如果刺激是负面的,比如移情别恋,冲击到子女的价值观;或者父母找到新伴侣后,伴侣和子女矛盾较多,那么,父母再婚就更容易激起反对。
有趣的是,C选项的人依然有18%,和第一题C选项的13%相比,差别不是很大。这也反映出此类“佛系”人群数量比较稳定,不容易被刺激到,不像支持者或反对者那样有着较深的情感代入,立场会随情况发生改变。相反,他们看淡此类问题。无论父母基于什么原因再婚,他们都会保持“无所谓”的超然姿态。
当然,“佛系”毕竟不是多数。在父母再婚的激烈讨论中,大家最关心的还是正反双方的观点。所以,问卷也设计了相应的选项。
说到支持父母再婚的原因,A、B两类人主要是基于“情感上共情父母”,比如A是感受到父母的幸福,B则是理解“父母作为自主的个体,拥有选择的权利”。这两类人占据72%,占比很高,也反映出大部分支持者和父母的关系都不错,情感共鸣带来真挚的支持,让父母和子女保持一致。因此,再婚这件事在此类家庭中进展会更顺利。
相比之下,C、D两类人考虑问题更为理性。他们不一定在情感上热烈拥护父母再婚,但更善于寻找那些“对大家都有好处”的共同点。比如C认为,两位老人有照应,子女可以省点心;D则将支持父母当作一份恩情的回报。这些态度都很理性,可以创造一种良性氛围,帮助父母和子女尽快适应再婚的新秩序。
不支持父母再婚的人,很容易被指责为“太过自我”“自私自利”。但实际上,他们当中的大部分只是有些坎儿过不去,所以执着于此。
比如票数最多的A和B就很典型,一个是道德感受到挑战,一个是对于亲生父母的天然忠诚受到威胁。这两个点都是一个人“三观”的重要基石,不是说扭转就能马上扭转的。尤其是,在那些“第三者上位”的婚姻里,新对象和旧家庭成员往往有一堆新仇旧恨。这时,再婚父母要求子女马上拿出支持的态度,恐怕也不现实。
当然,不支持的人中的确有一部分是为自己考虑,比如C是为自身处理财产方便,D是为自身面子。但不管怎样,他们肯把想法坦然地表达出来,也为未来解决问题提供了一个方向。毕竟身为子女,无论内心是否支持父母再婚,有一个原则是不可逾越的,那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保障公民婚姻自由。只要不触犯法律,父母娶谁嫁谁,最终的决定者是他们自己,而不是子女。子女的态度会影响再婚家庭的和谐,却无法剥夺父母的正当权利。
基于这个大前提,我们再去看“父母再婚”,其实不难发现,当亲子意见不一时,子女展现出和解、沟通、放下的态度更有利于亲情和家庭关系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