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岸形式选择在中小河流整治工程中的运用探究

2020-07-17 09:46陈聪怡
建筑与装饰 2020年15期

陈聪怡

摘 要 本文简单介绍了中小河流整治工程中的护岸形式,重点探讨了其具体应用,旨在提高河流水质,改善生态环境,增强防洪能力,有利于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中小河流整治工作快速发展。

关键词 护岸形式;中小河流;整治工程

引言

中小河流的生态环境、水文特征、物理结构会对人们的活动产生影响,随着建设、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使中小河流受到干扰,影响河岸的透水性、柔韧性及生态效应,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大中小河流整治力度,改善生态环境。

1中小河流整治工程中的护岸形式

1.1 混凝土圆孔板草皮护岸形式

此种护岸形式是使用填土筑堤的方法,保证整体结构的坡比参数为1∶1.5,上铺可以铺设面积约為400m2的土工布,并且要在整个结构上铺设厚度约200mm的砂卵石垫层结构,确保预制混凝土圆孔板的厚度为100mm。

1.2 蜂巢格网干砌石护岸形式

此种护岸形式是使用填土筑堤的方法,保证基础性坡比为1∶1.5,铺设面积约为400m2的土工布后,再铺设厚度约200mm的砂卵石垫层结构与厚度约为300mm的格网干砌石石笼结构,保证其长度×厚度×宽度为4m×0.3m×1m,并在其中间安装3个基础性格片。

1.3 巢式生态系统护岸形式

此种护岸形式是使用填土筑堤的方法,其基础性坡比与混凝土圆孔板草皮护岸形式、蜂巢格网干砌石护岸形式的比例相同,铺设面积约为400m2的土工布,并在整个结构上通过专用锚杆梅花阵列,在网格中填充种植土,保证系统可以正常运行。

2护岸形式选择在中小河流整治工程中的应用

以某中小河流为例,治理河道总长度为12.8km,淤泥疏通8.9km,护脚护岸5.5km,堤防加固2.2km。此次整治和护岸工程要以防洪抗冲为主,改善生态环境,使河道无防护措施、防洪抗洪能力弱、河床淤泥积水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2.1 选择岸坡护面材料

通常来说,护岸材料主要在复合式断面上部坡面进行护砌,传统的护岸结构为浆砌石、草皮护坡等。随着河流整治理念不断转变,护岸结构使用天然石、植物、木材等生态材料。除此之外,在进行生态护岸时,可以使用树木、林草、灌木、水生植物等植物群护岸方法,提高防洪抗洪能力。此次中小河流整治工程是在现浇生态混凝护岸、草皮护岸、砼砌块护岸、框格梁+撒草籽护岸等四种护岸结构形式中进行选择。

其中,现浇生态混凝护岸形式具有较强的透水、通气性,通过添加复合改良材料与铺设营养型无纺布后,可以促进植物生长,有植物保根能力强、绿化周期短、抗冲刷能力强、后期养护方便等优点,但是其造价较高,适用于流速小于5.5m/s的河流;草皮护岸形式具有较强的绿化效果,绿化覆盖率高,透水性强,但是其抗冲刷能力较差,适用于流速小于2m/s的河流;砼砌块护岸形式施工难度低,对于砖孔中生长的绿植有较好的防治水土流失与污水净化作用,后期养护方便,抗冲刷能力强,但是其对坡面平整度的要求较高,使用于流速小于4m/s的河流;框格梁+撒草籽护岸形式具有较好的绿化效果,抗冲击能力强,透水性与景观效果好,但是其对坡面的平整度有着较高的要求,适用于流速小于3m/s的河流[1]。

2.2 布置护岸护坡

相关人员要对临水岸坡受淘刷的情况充分考虑,根据工程投资明确护岸范围和护岸形式。此工程新建护岸分布在干流和支流,干流长度为4600m,支流长度为900m,可以选择以下几种护岸形式。

(1)格宾笼护脚、撒草籽护岸形式。在未设岸顶绿道段护岸工程可以选择格宾笼护脚、撒草籽护岸形式,下部使用垂直重叠两层格宾笼挡墙护脚,其挡墙埋深约1m,在格宾石笼底部和背部铺设300g/m2的土工布,按照1∶1.5的比例进行削坡,使用撒草籽的护岸形式,避免冲刷破坏,增强其防洪抗洪能力。

(2)格宾笼护脚、撒草籽护岸、岸顶道路。在平顺且流速较小的河道和岸顶设置绿道护岸段可以使用此种形式,而岸坡下部使用垂直重叠两层格宾笼挡墙护脚,其挡墙埋深约1m,在格宾石笼底部和背部铺设300g/m2的土工布,按照1∶1.5的比例进行削坡,使用撒草籽的护岸形式,避免冲刷破坏。在岸顶设置绿道,宽为3.5m,迎水侧种植低矮灌木,从而形成缓冲保护带,并在缓冲保护带后建设厚度为20cm的C20砼路面、15cm的碎石垫层,防止出现冲刷破坏的情况[2]。

(3)格宾笼护脚、框格梁护岸、岸顶道路。在干支流汇合口、曾发生滑坡、河道转弯顶冲严重等护岸段可以使用此种护岸形式,在以上两种护岸形式的基础上在坡面设置框格梁护岸,将框格梁护岸坡脚与坡顶分别设置成地梁与横梁,在框内播撒草籽,而岸顶道路要依据绿道实际情况进行布置。

2.3 植被缓冲保护带

设置植被缓冲保护带可以保持岸线的自然美与景观美,增强河流的稳定性,净化水体。在河岸种植大面积绿化可以减少水体环境受土壤污染等因素影响,提升河流的净化能力。在设置植被缓冲保护带时,要将高大乔木种植在堤岸外,为活动、步行、视线通透、树荫面积提供充足的硬地面积。若条件允许,则要远离水岸的空间,采取大范围的绿地治理方法,防止出现树木过密遮挡视线等情况。

建立科学合理的管护管理体系可以促进生态护岸效应充分发挥,由于植物种植有季节性,会受时间等因素影响,若种植时间发生变化,则要更改种植计划,在种植2年后,相关人员要对其成活状况进行检查,做好养护工作,促进植被生长,达到较好的河流整治目的。

除此之外,相关部门要对河流生态保护和治理提高重视程度,建立沿河防洪标准,将土地保护、城镇发展、河流治理、景观设计、生态建设结合起来,提高防洪能力,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类活动、自然生态、经济社会、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3结束语

随着河流污染问题逐渐加重,要加大中小河流的整治力度,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护岸形式,不仅要增强护岸的防洪能力,还要提高其生态性与景观性,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改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 温剑镔.护岸形式选择在中小河流整治工程中的探讨[J].内蒙古水利,2018(5):33-34.

[2] 赵俊卿,王凤成.护岸形式选择在中小河流整治工程中的探讨[J].水利技术监督,2017,25(2):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