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棋
白衣执甲,有谁知道背后的点点滴滴?
防护服下,有谁看到他们背后那湿透的衣衫?
6月11日新发地市场聚集性疫情发生之后,北京地坛医院再次站在北京抗击疫情的最前线。作为目前独家承担收治任务的医院,这里的“王牌之师”,正在拼尽全力,进行抗疫之战。
王凌航,北京地壇医院感染病急诊科主任,绰号“辨疫神探”;
卢联合,北京地坛医院感染控制办主任,被称为“感控男神”;
宋蕊,北京地坛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中心主任医师,是感染科的中坚力量,这波疫情最早确诊的“西城大爷”,就由她负责治疗。
他们多年与传染病“战斗”,是这支“王牌之师”的三个代表。
6月21日,当太多人庆祝父亲节的时候,他们没有与家人团聚;当难得一遇的天象奇观———金环日食在上演时,他们脱下白色战衣,从医院匆匆赶到北京广播电视台《养生堂》录制《白衣天使护佑京华》节目,就新一轮大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了解析。在做节目的间隙,记者采访了他们。本期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些身经“百战”的“王牌战士”的真实故事。
辨疫神探王凌航
他是“帅哥”。高高的个子,沉稳的气质,说话直奔主题且井井有条。他是“辨疫神探”。同事们拿不准的病例都由他来判断,他负责!
“我们的工作,就是在某个时间做出‘是或不是的判定,核心是不要漏诊。有人核酸阴性,但是CT影像是有明显提示的,这样的人不能放走;有人单纯核酸阳性,CT结果正常,这可能是发病早期,还没有到肺部的感染状态。”
王凌航给记者打比方说:“这就相当于一个人在运动中跑100米,当他跑到50米就拍一张照片,无法确定他后面会如何,必须通过他跑的全程来动态评估。”
“不能放过一点蛛丝马迹”
北京地坛医院感染病急诊科是排查和诊断新冠肺炎疑似患者的最前线。作为北京地坛医院感染病急诊科主任,王凌航的任务就是值守一线,遇到疑难病例,一时无法决定是否应归为疑似患者时,由他给出判断。
“绝不漏诊一例病例”“绝不错判一个患者”是王凌航和同事们的目标。直到现在,王凌航还记得2月27日下午,望京社区送来的一位韩国人。这位患者发烧38.2摄氏度,甲型、乙型流感快速检测都是阴性,胸片、血象判断不像是新冠肺炎,新冠核酸检测阴性结果也证实这一点。到底是不是?如果不是新冠肺炎,是什么原因发热?王凌航迅速做出判断,让感染中心实验室进行21重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检测。晚上10点半为患者再次采集了鼻咽拭子标本,11点45分,实验室回报检出甲型流感病毒H1N1,“补液,上帕拉米韦进行抗病毒治疗”,精准的治疗使得这位患者第二天体温就恢复正常。
“我们有一套1+3筛查方案,这实际上是结合了当前核酸和抗体影像的互补性,是北京市做出的一个为了避免漏诊的统一部署。1是核酸检测,在此基础上,再加上3项检测,包括血常规、胸部CT和新冠病毒抗体。如果是风险区域或者重点需要检测的人群核酸检测没检查出来,为了避免漏诊,另加三个检查,只要出现了相应提示,就不会因为核酸阴性而漏掉。”
王凌航举例说:“在境外筛查的时候,有一个从西班牙回来的人说自己接触的一个同学已经出现了发热,到地坛医院发热门诊筛查时,他没有症状,核酸也是阴性,但当时西班牙疫情很厉害,他又属于密切接触者,我们就给他做了胸部CT,结果果然有超早期淡淡的影像提示,我们就把他留在医院进行继续检测,最终确诊为新冠病毒肺炎。
“这次,90%的病人都是轻症。我们穿着防护服去查房,看到许多病人精神状态比我们还好。当然也有不淡定的,比如夫妻都进来了,孩子没人管着急;有的是新发地牛羊肉经营者,投资了不少钱,现在货卖不出去焦虑。有的在医院治疗,感觉自己没事儿,想知道何时能出院。还有的人来时准备不充分,没带充电器、衣服不够,都是因为这些焦虑,而不是因为病情担心。”
“怎么办呢?我们能帮着解决的就帮着解决。比如患者可以通过手机订购一些所需物品,我们指定快递,送到一个固定地点,然后我们再去帮着取。”
“我是有信心的”
王凌航是湖北人,童年、少年、青年,他在那里一天天成长,有着荆楚大地人的坚韧性格。他是科里唯一不换班、不回家的医生。白天,王凌航在诊室里奋战。他告诉护士们,采集鼻咽拭子标本时,侧着点儿身子。在健康科普宣传的“战场”上,基层单位督导工作现场中,院内会诊、危重症患者查房讨论中,到处可见他忙碌的身影。下级医生拿不准的病例,他随叫随到,不分昼夜。深夜,他又在办公室里“充电”学习……
在王凌航的电脑里,有个他自称“流水账”的日记本,上面记载着武汉疫情进展情况,国际疫情进展。而今,又增加了北京新发地市场聚集性疫情情况。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王凌航信心十足。“地坛医院无论是在筛查检测环节,还是诊断、治疗领域,比起17年前抗击‘非典时,各项能力都有了显著提升。”
“维持一个完全没有新冠病例的社会是很困难的,所以理性应对就好了。我是有信心的,这信心基于几点:第一是对新冠肺炎的认知,从最开始的不太清楚到逐渐了解;第二是核酸检测能力在逐渐扩容,随着流行病学调查的数据越来越多,对疫情发展的真相就越清楚,给下一步公共卫生决策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第三,现在重症救治能力提高了。不管是对疾病的认知,还是检测手段、人力储备、防护储备,我们对这个疾病的高度警觉性、检测能力,都和武汉抗疫不可同日而语。所以,战胜它是必然的。”
王凌航1998年大学毕业后,就来到北京地坛医院工作。在抗击“非典”、手足口疫情,甚至抗击西非暴发的埃博拉疫情中,都有他的身影,可谓身经百战。
22年和病毒打交道,会不会时时刻刻面临危险?“地坛医院是传统的传染病医院,但和综合医院相比,我们是最安全的。虽然病人会给我们带来传染风险,但病人都是在明面上的,要么被其他医院筛查出来,要么到我们医院看的病就是传染病。每年秋冬季都是流感高峰,我们都会提前打流感疫苗,通过疫苗注射,建立自己的免疫屏障;主动防护意识、完善的院感控制管理都是我们规避危险的信心和底气。”
“6月18日零时,地坛医院门急诊已经关闭。我们全部投入到病房,开始全力完成收治病人的救治工作。”
感控男神卢联合
“从6月11日到今天,整整十天了。这十天里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新发地市场聚集性疫情发生后,当第一例病人送到地坛医院时,对于我们而言,既然来了,就坦然面对。”
“是不是经过武汉新冠肺炎的疫情之后,再次抗疫,已经有经验?”
“應该说是从SARS之后就积累了经验。”卢联合解释说:“地坛医院的中心工作就是传染病的预防和救治,我们应对了许多传染病。”
每顿饭不超过10分钟
录制节目前,卢联合一边回答,一边匆忙喝了几口酸奶,一顿饭就这样结束了。
我心中有点不安,一会儿还有至少三四个小时的节目录制,真希望他们好好吃一顿饭。“没事,咱们继续聊”,卢联合安慰我,“在单位,我要尽快吃完饭,因为我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而且餐厅要控制就餐人数,避免人群聚集。”
这仅仅是卢联合工作的一小部分。对于卢联合而言,疫情期间的“感控”工作事无巨细,概括起来两方面:一是保护就诊患者的安全,二要保护医院所有工作人员的安全。
“在地坛医院,清洁、污染区域的划分是保证医患安全的关键,最简单的方法是在空间上划分出清洁、污染区域,但是作为一家以传染病为主的综合性医院,空间有限,地坛医院的前期设置是600余张床、600人次的门诊量,现在门诊量达到3000人次,如果病人数超过设计量,我就采用时间来调整,疑似病人怎么走,确诊的病人怎么走,把流程合理化,尽量避免人流交叉。”
负压隔离病房是地坛医院预防传染病传播的重要部门。“负压隔离病房是完全密闭的。外界干净的空气从进风口进入,从排气口排出,排气量会明显大于进气量,形成室内空气循环流通使室内处于负压状态。排出的空气会进入房间外侧的高效过滤器,过滤程度相当于头发的万分之一,病毒的直径在80- 100纳米,相当于头发的千分之一左右。这样所有病原体都会附着在过滤器上,避免带病毒的空气污染外部空气。”在《白衣天使护佑京华》节目录制现场,卢联合在3D负压隔离病房现场进行了讲解:“目前,地坛医院有500间这样的病房,大约有200多间投入使用。”
“医生是我喜欢的职业”
卢联合从1992年大学毕业来到北京地坛医院,至今已近30年。他先后在门急诊、肝病病房、感染病病房、重症监护病房从事住院医、主治医、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工作。对各科知识融会贯通,对感染性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是身经百战的院感专家。
从去年11月接诊鼠疫病例开始到今天,除了隔离,他一直没有休息。
2月1日,北京小汤山定点医院专班工作组成立,他被任命为专班院感疾控组负责人。从参与病区设计到审查验收,从组建院感队伍、建章立制,到接收人员、现场解决问题,他以每天2万多步的频率走遍了小汤山定点医院的每个角落,被称为小汤山医院的“男神”“萌叔”。
每天,卢联合都会去最关键、最核心的地方检查、督导,看看医护人员、保洁人员的防护、操作是否规范到位,病区环境是否安全合格。“那一阵子心理压力很大,天天担心出问题。小汤山医院里面,最多的时候有1.1万人在工作,我要保证他们的安全,不能出现任何问题。”令卢联合欣慰的是,他带领团队,践行了平安守护的誓言,续写了小汤山“零感染”的奇迹。
“地坛医院有传染病防控的‘王牌师‘王牌指挥员,他们对于抗疫已经非常熟悉,有自己的一套‘打仗方式。我需要协助他们提供合格的防护装备,有效的清洁消毒方法,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
他带领院感染控制成员一遍遍勘查病区环境,划分清洁区和污染区,规划运送标本、医疗废物、保障物资的各种路线;对病区治疗室、病房等房间进行空气、物表微生物监测,确保病区环境符合接诊要求……
让卢联合最难忘的,是每次看到医护人员从病房出来的时候。
“看着他们浑身湿透的样子,我真的很心疼。这种天气,穿着防护服到病房去工作,是件很痛苦的事情。作为负责防控防护的负责人,我觉得自己做的很不到位,他们太辛苦了。我和后勤的同事一起讨论,如何让温度降下来,让医护人员能舒适一点。但是,在临时搭建的简易板房,无法实现,只能缩短工作时间。一般情况下是8小时工作制,现在医护人员在里面的工作时长只有两个小时,即便是两个小时,戴上N95口罩,也会觉得呼吸困难,两个小时后全身就会湿透,有的医护人员也会晕倒。”
“我非常喜欢目前的工作,愿意为患者、医院工作人员的安全付出努力,使院感防控工作科学有序。但我不是神,也可能出问题,我要把这种可能降到最低。”卢联合直言不讳:“我工作繁忙,几乎没有时间顾及家人。按照北京人的话,家里的事儿什么也指不上我。家人也都能理解。我辛苦,他们也很辛苦。”
宋蕊 抗疫是一次重要的人生经历
刚从医院赶到化妆室的宋蕊,额头还有汗珠。化妆时,她摘下口罩,我看到了一张温和的脸。她的眼睛大大的,虽然有血丝,但很明亮。
“现在的地坛医院是什么状态?”
“已经从紧急状态过渡到了正规,医院全部腾空之后,各方面的力度都加大了。随着人员的到位、患病人员增长的下降,压力减轻了很多。”
“抗疫不是一个人的事儿”
宋蕊是感染性疾病诊疗中心主任医师,这波疫情最早确诊的“西城大爷”,就是她负责治疗的。“那个病人首诊不在我们医院,是在外院发热门诊就诊,因为有筛查机制,被发现的。当时这位病人发烧、浑身无力,新冠很典型的各种症状都有,属于普通型比较重的类型。经过治疗,目前病情平稳。医院还有一个1岁的宝宝,这个宝宝是通过筛查发现的,刚开始没有什么症状,孩子很活泼,食欲也很好。今天体温稍微有点高,但精神各方面都挺好的。”
“对于新冠病人收治,虽然很紧张很忙碌,前期工作压力和强度非常大,但整体来说,从领导到医护人员,有序进行,达到了应收尽收。晚上睡觉是没有固定时间的,随时有事随时处理。6月15日,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从19家市属医院,紧急组织抽调100名医务人员,来到地坛医院支援新冠肺炎集中救治工作。现在压力稍微得到了缓解。”说到这里,宋蕊笑了。
“感染科是北京地坛医院的核心科室,最让我难忘的是大家齐心协力。正常情况,只有两个夜班。6月12日白天病例增多,我估计晚上会陆陆续续有病人,必须添加夜班工作人员,才能不影响晚上收治。下午,我就在医生群里问:有哪位同志能来加班,晚上来帮忙收治病人?群里许多同事都争先回复。当天晚上的夜班加了好几个人。”
或许是已经习惯抗疫的工作压力,宋蕊平淡地说着自己与同事们的事。“现在,北京的天气太热了,穿着防护服,有的护士晕倒了。我就和食堂、工会沟通,能否给大家弄点绿豆汤?工会、食堂老师非常给力,不仅给大家准备了上下午的绿豆汤,还考虑到现在天热,存放时间过长容易引起拉肚子,他们想了很多办法,用暖水瓶给大家一壶一壶送。工会不仅解决了绿豆汤的事情,还给大家弄了降温贴等等。在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临床一线的工作才能很好地平稳进行。”
“妈妈,你去工作吧!”
宋蕊2004年来到地坛医院工作,先后参与了北京首例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等救治工作。
她是发现北京首例H7N9禽流感的医生。2013年H7N9禽流感首先在江浙出现。混迹在茫茫人海就医人流的小“圆圆”(化名),引起她的警惕。这个7岁儿童从肺里听不到一点儿杂音、到肺中湿罗音加重、体温逐渐升高、核酸试验从弱阳到阳性,都一一被当时值班的宋蕊捕捉到,她马上电话汇报上级医师,在接到主任“赶紧用上达菲”的明确指示后,果断出手,才有了后来7天圆圆康复出院的结果。而这其中,圆圆病情进展关键的一夜,宋蕊10余次的反復进出病房,病情的蜘丝马迹无一漏网。
担任感染二科主治医师后,要承担许多科室的事情,任务繁重。“那时,我的孩子还小,每天回家也要照顾他,这也占用我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为了在知识上不落伍,能继续上进,我考上了首都医科大学的在职博士。在自己业余时间学习、写文章,而这些工作只有哄孩子睡着了,才能开始干。我经常是从晚上十点多钟干到一两点钟。”
宋蕊的儿子今年六年级,儿子填报小升初志愿的时候,正好是宋蕊工作最紧张的时候。“最关键的时候没时间管儿子,由他爸爸给填报的志愿,但儿子从不埋怨我没时间陪他。他说‘妈妈,我为你骄傲。有时候我在家,儿子就会说:‘妈妈,你去工作吧!”说到这里,宋蕊哈哈一笑。“我儿子独立性很强的。他自己努力,自己做好自己的事情。”显然,儿子也是她心中的骄傲。
“工作性质决定了很多事情。十几天里,我也回过家,是去拿我的衣服,要不然衣服都要臭了。家人都很理解我。我觉得,家人不一定时时刻刻在一起,只要平时对家人有更多的关心和关爱,不在乎这么几天。”
“作为一线的医生,您对北京居民有何建议?”
“有病例是很正常的,大家不用慌。但要反思一下:为什么在这段时间会发生疫情?武汉疫情时,大家都会很认真地去做好消杀和个人卫生工作;疫情缓解之后,许多居民开始放松,忽视了个人卫生。一些场所可以不戴口罩,但在商场这种人群聚集的场所,不戴口罩是有风险的。我认为必须直到最后一个病例清零,再也没有新发病例的时候,才能说疫情彻底结束。而只有每个人做好自己,做好个人防护,才能切断传播途径。
【采访后记】
思路清晰,胆大心细,面对病毒坦然面对,这是王凌航、卢联合、宋蕊给我的深刻印象,也是他们身经百战的独特气质。北京地坛医院还有许多像他们一样的“王牌战士”。因为无所畏惧,所以心无杂念;因为心无杂念,所以一往无前。有这样一支“王牌之师”,有各方的驰援,有每个人的积极配合,战“疫”一定会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