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日,长江三峡枢纽开启泄洪深孔泄洪。
民警救出困在车内的女子。
画面中,城市马路上尽是土黄色的浑水,道路已被完全淹没。只见一辆黑色小轿车被困在路中央,车外积水已经蔓到车窗。车内女子焦急地站在车内等待救援。危急之际,两名交警趟着齐腰深的积水一步步走过去援救。最终,一位交警果断站上车顶,奋力拿起锤子把车窗砸破,将该女子救出。
这是6月27日发生在湖北宜昌夷陵区东城大道与小鸦路路口的一幕。当天,宜昌气象部门数据显示,数小时之内的强降雨,为20年一遇标准。
就在小鸦路路口不远处的世纪阳光小区,十余户家住一楼或地下室的居民,其房屋悉数被淹。70多岁的杨老太(化名)和老伴告诉《新民周刊》记者,当天中午11点前后,水流从四面八方突然涌入屋内,水位最高时达到两米四,一家人“差点就不能呼吸了”。
素有“三峡门户”之称的宜昌,成为近来长江上中游众多受到特大暴雨侵袭的一处缩影。受持续降雨影响,位于宜昌城区40公里外的三峡大坝也于6月29日开启今年首次泄洪。7月1日,今年长江1号洪水形成;而7月4日,经过几天持续不断泄洪,1号洪水已经安然通过三峡大坝。
1号洪水已过,但这座城市与世界第一大坝在接下来的汛期中,如何最大程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势必成为牵动人心的试炼。
7月3日,距离6月27日湖北宜昌遭遇特大暴雨已经过去了近一周。然而聊到那天的大雨,宜昌城区伍家岗世纪阳光小区的许多居民仍然心有余悸。
大部分一楼及地下室居民家里进水非常严重,短时间内没法继续住下去。从那天开始,根据小区居民的表述,社区工作者便为他们提供了临时安置的酒店。晚上在酒店睡觉,白天回到家中清理淤泥和积水,成为他们最近一周的生活日常。
“我们活了几十年,这种情况也是第一次遇到!”与《新民周刊》记者聊到当天的场景,杨老太一家人历历在目。世纪阳光是伍家岗区一处旧居民区,如今住在这里的居民,很多是当年宜昌某工厂下岗职工,其中有人已在此生活近30年。
自今年6月以来,湖北宜昌连降大暴雨。《新民周刊》注意到,宜昌气象部门6月下旬至7月上旬多次发布了暴雨红色预警与橙色预警,其中6月27日这一天,雨势最大,情况最为险峻。
当天中午11时左右,宜昌城区暴雨倾盆。杨老太与老伴,还有儿媳带着孙子都在家中。听着窗外哗啦啦的水流声,大人们先发现家里的洗手间开始漫水。接着再向屋外望去,汹涌的水流已从屋子的两侧汇聚而来,“就像洪水一样”。
“等我们觉得事情不对,要跑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发现门已经被水堵死,打不开了。”第一时间没能走掉的一家四口,只能眼睁睁看着屋内的水位不断上升。一开始,杨老太和老伴还有儿媳带着孙子一块站在卧室的凳子上;再后来,连床也漂浮起来。三位大人围绕床的四周,然后将孙子托在了最高处。
情况一度陷入危急,杨老太的老伴感觉到“差点不能呼吸”。与此同时,接到险情的当地消防队员及时赶到。消防队员掰开了窗外的防盗栏杆,然后从窗户进到已经满是积水的屋内。两人拖一人,总算将这一家老小救了出去。这时距离他们被困在家里已经过去了整整一小时。
世紀阳光小区门口加固的沙袋。摄影/王仲昀
《新民周刊》记者在杨老太家里看到,6月27日的积水痕迹如今依然存在,目前室内已经无法居住。家具和电器悉数湿透,厨房的天花板也受积水影响,不少已经脱落。和杨老太家类似,何玉芬(化名)家里也损失严重:近几年新添置的电器,在水里泡了半天,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原本打算转卖、价值数万元的电机器材,如今在他们看来已是“废铁一堆”;儿子给孙子最近刚买的8罐奶粉再也派不上用场。由于积水基本淹没了各家屋顶,杨老太称这里的居民都遭遇了“灭顶之灾”。
今年60岁的何玉芬,在世纪阳光临街的地下室已经住了27年。这间六十多平方米的屋子,有前后两个门。6月27日上午10点多,何玉芬在家里看到前后门都有水涌来,首先想到的是跑。
“我第一反应是看看能不能搬值钱的电器,我丈夫让我别搬了,先随便拿点被子。”没想到,夹着被子准备从后门出去的何玉芬,差点被水里的电流击晕过去。原来,老房子的墙外有多条平时供住户电瓶车充电的线路,当天遇上湍急水流后导电,形成了险情。
手臂触电后,何玉芬手中的被子也掉落一旁。再顾不上任何东西的何玉芬,只好从前门“逃出”。站在马路上,她和丈夫见证了起初膝盖深的积水一步步将整间屋子淹没在其中。
那天下午,何玉芬一直等着积水慢慢退去,好进屋拿点换洗衣物,最终还是没能成功。靠着楼上热心邻居借的衣服,何玉芬在临时安置的酒店住了下来。
虽然住在酒店,但想到接下来的事情,她每天晚上都睡不好。“社区的工作人员,态度都很好。除了给我们安排酒店住,这个礼拜还来我们家,帮我们打扫了两次卫生。但是,一想到家里的状况,我除了伤心还是伤心。”何玉芬说到这里,情绪一时难以控制,激动到落泪。
楊老太家中一片狼藉。摄影/王仲昀
宜昌世纪阳光居民晾晒被淹衣物。摄影/王仲昀
何玉芬告诉《新民周刊》记者,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一家人在重庆老家呆了很久。好不容易可以回到宜昌,打算把生意重新做起来,结果回来一个多月就碰到了几十年一遇的暴雨。
“其实钱的损失还不是最关键的。主要2014年我们这个地下室也出现过这种情况,只不过没这次严重。现在屋里墙壁被水泡烂了,我也不知道是修还是不修。要是把家里重新装修,万一又碰到这种原因怎么办?我们如果继续住在这里,安全才是最重要的问题。”何玉芬对《新民周刊》说道。
7月3日这天,宜昌蓝天白云,当地居民都说这是最近难得的好天气。《新民周刊》当天在世纪阳光小区门口看到,这里已临时放置了一圈防汛沙袋。对于地处丘陵地貌、地势东高西低的宜昌而言,城区道路边的山体、堡坎较多,这些因素都成为城市内涝形成的客观自然条件。
短短一天后,7月4日宜昌便再度下起了暴雨。5日9点30分,湖北省气象局将重大气象灾害(暴雨)Ⅳ级应急响应提升为Ⅲ级。可以预见的是,防汛抗灾仍是当地居民接下来一段时间无法绕开的话题。
时而闷热,时而潮湿,晴雨之间的转换极为迅速,大坝周围云雾缭绕,这是7月4日《新民周刊》记者走进三峡工程坝区后最直观的感受。
当天,《新民周刊》记者在距离三峡大坝800米处看到,三峡大坝开启两孔泄洪,以应对近来长江上中游持续强降雨造成的汛情。汹涌洪水经过左右两边泄洪口的挑角,喷涌而出,落在广阔的江面上。巨大的水流溅起了一层又一层浪花,站在对面望去,这座目前世界第一大坝的泄洪场面磅礴壮观。
三峡大坝自6月29日今年首次开孔泄洪以来,取得显著效果。根据三峡集团消息,7月2日10点,三峡水库迎来2020年长江第1号洪水。当天,水库随即开启了三孔泄洪。本轮洪水,三峡水库按照长江委调度令要求,出库流量按日均35000立方米每秒控制,多余水量全部拦蓄水库中。最新数据显示,三峡水库最大拦蓄量为18000立方米每秒,削峰率超过三成。与泄洪口的汹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洪水在大坝上游庞大的蓄水池内,已宛如静水。
7月4日,三峡水库水位最高涨至149.37米,拦蓄水量近16亿立方米,有效缓解了长江中下游的防洪压力,避免了荆江河段沙市站水位超警戒。水库最高水位149米,究竟意味着什么?官方资料显示,三峡大坝最大坝高181米,而平日三峡水库的正常蓄水位在175米。但是,当汛期来临,降水量大,为预防洪水,库区需要为洪水“预留”足够的位置。因此,汛期内三峡水库的水位通常设定在147米,与平时的正常蓄水位有28米的容差。鉴于此,近日网传的“三峡水位接近149米,超过防洪限制水位2米”是非常正常的现象。
事实上,自2010年10月首次蓄水至175米,三峡工程已连续10年实现175米蓄水目标,在防洪、发电、航运和水资源利用方面取得显著的综合效益。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三峡水库累计拦洪51次,总蓄洪量1601.18亿立方米,为长江中下游的防洪减灾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峡大坝的防洪效益尤为突出。三峡工程防洪库容为221.5亿立方米,通过与上游水库群联合调度,有效缓解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洪压力,发挥巨大的防洪作用。”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王小毛此前接受采访时说道。2012年7月,长江流域发生大洪水,三峡水库出现建库以来最大入库洪峰71200立方米/秒(今年7月2日的数据为53000立方米/秒),最大削峰量达到28200立方米/秒,削减洪峰近40%。
俯瞰三峡大坝泄洪壮观场面。摄影/王仲昀
“这几天都是2孔、3孔泄洪,所以你现在还能站在这里看。如果碰上防汛压力比较大的时候,大坝会开启7孔泄洪,那种情况下这里都是不让人靠近的,因为江水会直接漫到我们现在站的地方。”三峡坝区截流纪念园的一名工作人员对《新民周刊》记者说道。
虽然今年长江1号洪水已被三峡大坝“稳稳接住”,但长江上游东部、长江中下游自西北向东南的强降雨过程仍在继续。据中国天气网消息,7月5日早晨,武汉、黄冈、荆州、恩施、潜江等地拉响暴雨红色预警,另有多地拉响暴雨橙色预警。5日上午,湖北各地处于预警中的暴雨预警将近70条。
7月3日,湖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通报,针对梅雨期特别是7月4日至7日新一轮强降雨过程的防汛形势分析判断,长江防汛形势不容乐观,中小河流防汛压力增大,湖库防汛态势趋紧。因强降雨反复叠加导致土壤含水量进一步饱和,致灾性增强,鄂西南、鄂西北山区山洪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险增加。
由于防汛形势严峻,相关预警也迎来了全方位升级。除了宜昌当地与湖北省有关水利部门严阵以待,长江水利委员会鉴于当前长江流域洪水防御的严峻形势,也决定自7月4日12时,将长江水旱灾害防御Ⅳ级应急响应提升至Ⅲ级。而最新水文气象预报显示,7月上中旬,三峡大坝可能将迎来新一轮洪水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