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人
打小,我就知道父亲有一手好字,会写文章,说话轻声细语,是一个文化人。
我觉得,他的自律,他的严谨,他做事的认真态度,无人能比,无人能及,如同一座难以超越的高山。
在供销社,他既当文书又当统计,还常常去各部门检查督导,一个人干几份工作,总是很忙,常常为做统计报表和写各类文章挑灯夜战、通宵达旦。但他总是精力旺盛,像一座郁郁葱葱、活力四射的青山。
回到家中,在父亲的眼里,我们是永远不及格的孩子。他不苟言笑,不会夸赞孩子,总是吩咐我们做事,然后指出不足。无论我们怎样努力,抬头也见不到父亲制订的标准。我们只能小心加小心,认真再认真。
父亲很注重自己的形象,喜欢修面,衣着整洁,遇他人总是彬彬有礼,表现出很有修养的文人形象。我从未见父亲与外人争吵,更不会恶语伤人。在他面前,我们不敢重言,不敢吵闹,更不敢打架斗殴,从小就谨言慎行,似乎被他这座大山镇住了。
上世纪50年代,刮起了食堂风暴,家中粒米无存,母亲带领我们兄妹几人,苦苦挣扎。在外地工作的父亲,得知家中境况,路远迢迢地赶回来,买来皮糠给我们度饥荒,送生病的我们去医院救治,全家人劫后余生。我们就像在父亲这座大山的山洞里,躲过了滚滚惊雷,躲过了狂风恶雨。
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母亲既要去生产队挣工分,又要拖儿带女,独木难支,父亲调来家乡的镇上工作,我与父亲多了些接触。我发现,父亲有个喜好,就是在宿舍里空口嚼咸萝卜干、喝白开水。我发现,父亲与我们一起吃饭速度很快。原来,他是将盘中不多的小菜留给我们。父亲的工资微薄,省吃俭用,保我们生活,给我们温暖,我们就像住在父亲这座大山背风向阳的山坡上。
树欲静而风不止,文革风暴席卷全国。我们如坐针毡,担惊受怕,唯恐父亲遭殃。苦苦熬过了十年。所幸,父亲安然无恙。过后,父亲总结了三点:一无官瘾,二不贪污,三不树敌。父亲就像一座甘于寂寞、定力十足的大山。
渐渐地,我们长大了,外出读书了,工作了,成家了,当了爸爸妈妈,当了爷爷奶奶了。无论我们向前走几程,也无论我们走多远,总感觉父亲还在看着我们,还在指点我们。教养之恩,恩重如山啊!
父親是座山,是我们心中不朽的大山。
编辑 曹宏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