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晨光
(中国宇航出版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 100048)
中国航天是国家意志和战略利益的重要体现,是大国博弈和利益争夺的战略高地,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关键领域,是推动国防和经济建设、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支撑,是国家综合实力和大国地位的重要体现,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航天科技图书作为固化和传承航天科技知识的重要载体,对于总结航天科技成果、传播航天科学技术、培育航天科研人才、促进航天科技创新具有重要的作用。航天科技类图书版块相对于整个图书市场而言,属于小众区域,这与航天技术高精尖的特点具有一致性,这就造成了航天科技类图书难以依靠销售收入收回成本。为破解这一难题,科学技术类相关出版社均设立了图书出版基金,如国防出版社的国防科技图书出版基金和装备科技译著基金;科学出版社的中国科学院科学出版基金,以及中国宇航出版社的航天科技图书出版基金和航天科工出版基金,用以带动科技类相关细分学科专业图书的出版。下面以航天科技图书出版基金(以下简称基金)为例,从基金的发展历程、取得的丰硕成果以及成功经验三个方面介绍基金对航天专业图书出版的发展做出的贡献。
在基金设立之前,中国宇航出版社出版的航天科技图书只能依靠作者资助出版发行,由于作者自筹经费比较困难,航天科技图书的出版工作受到严重制约。2000—2006年,我公司每年出版的航天科技图书出版数量如图1所示。从图1可以看出,2000年,出版数量只有4种;2001年,出版数量为12种,其中2种为《导弹与航天丛书》中的分册;2002年,出版数量为18种,包括《航天型号总指挥、总设计师必读》2分册;2003年,出版数量为36种,包含《长大我要上太空借图说话丛书》2册、《图解载人航天丛书》7册、《国防科技知识普及丛书》4册、《导弹与航天丛书》4册;2004年,出版数量为19种,其中《航天型号总指挥、总设计师必读》2册、《航天班组长质量培训教材》7册、《“大主意”丛书——时间和宇宙》6册;2005年,出版数量为25种,其中包含《导弹与航天丛书》13册;2006年,出版数量为33种,其中包含一些内部出版物和重印图书。可以看出,出版数量比较多的年份,集团组织出版的丛书、科普类丛书以及内部出版物占据了很大比例,作者个人出书数量非常有限。
为了鼓励航天科技人员开展技术创新,汇集科研成果,总结管理经验,固化、沉淀、积累和传承航天科技知识,为航天型号研制提供技术储备,为航天事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经中国宇航出版社申请,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批准,设立了航天科技图书出版基金。
基金设立之后,航天科技人员踊跃申报,基金影响不断扩大,资助项目逐年增多。基金评审办公室秉承着“优质内容为王,写作质量为基”,坚持图书内容的科学性、权威性、严肃性,严格对申报项目进行把关。截至2019年12月,航天科技出版基金已走过12年的岁月。经过12年的征集、申报和评审,基金累计受理图书选题374项,审定资助选题295项目,已经出版190项。各年度申报和资助情况如图2所示。
下面从出版图书的专业覆盖面、出版图书的数量以及图书获奖等三个方面介绍基金对图书出版的带动作用。
图1 2000—2006年年出版数量
图2 航天科技图书出版基金各年度申报和资助情况
基金已经资助的295种精品专著,涵盖了航天工程技术、航天基础理论、航天型号管理经验及思想、航天科技工具书、航天科普与航天文化图书等五大类,其中航天工程类209种,占比70.85%;航天基础理论29种,占比9.83%;航天型号管理经验及思想37种,占比12.54%,航天科技工具书12种 ,占比4.07%,航天科普与航天文化图书8种,占比2.71%。专业方向涉及航天器、运载火箭与发动机、导航与控制、管理工程、深空探测、电子软件、材料与工艺、试验与仿真、载人航天、可靠性等诸多航天领域,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航天科技图书体系,不仅为广大科技工作者尤其是航天科技工作者,提供了高质量的科技读物,而且为我国航天科技积累了一批宝贵的知识财宝,为传播航天科技知识、培养高素质航天科技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
自基金设立以来,航天科技图书出版品种有了较大幅度提升。2007—2010年,平均年出版40种;2011—2019年,平均年出版56种;2007—2019年航天科技图书出版情况如图3所示。
图3 2007—2019年航天科技图书出版情况
截止2019年12月,航天科技出版基金资助图书已完成出版190余种,已成为中国宇航出版社航天图书出版的新亮点和新品牌。在基金资助项目中,有多项图书分别入选“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有8个大项(49个小项)得到国家出版基金资助;有3项获得国家级奖励;2019年有3项入选“建国70年百种科技新书”。
(1)《干涉型光纤陀螺仪技术》,2008年基金资助项目,2011年入选“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
(2)《航天火工装置》,2010年基金资助项目,2011年入选“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2012年得到国家出版基金资助,2013年入选“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
(3)《氢氧火箭发动机及其低温技术》,2013年基金资助项目,2014年入选“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2016年得到国家出版基金资助;
(4)《载人航天出版工程(第一辑)》(共7卷),包含2011年基金资助项目《航天工程设计实践》、2012年基金资助项目《载人月球基地工程》、2013年基金资助项目《空间站系统和应用》,2012年入选“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2013年得到国家出版基金资助,2015年获得第五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
(5)《载人航天出版工程(第二辑)》(共7卷),包含2013年基金资助项目《空间模拟器设计技术》《载人航天技术》《现代航天遥测系统》、2014年基金资助项目《运载火箭数字化工程》、2016年基金资助项目《探索之路——美国载人空间探索计划的理由和方式》。2016年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2017年得到国家出版基金资助。
(6)《中国航天技术进展丛书(共三辑,共30卷)》全部来源于基金资助项目,三辑均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得到国家出版基金资助。2019年,《载人航天系统建模与仿真》(2017年基金资助项目)、《航天器回收着陆技术》(2017年基金资助项目)、《航天器智能装配技术与装备》(2016年基金资助项目)入选“建国70年百种科技新书”。
航天科技图书出版基金有效带动了航天科技图书出版工作,有力支撑了航天科技图书的品牌化建设,积极促进了航天人才的培养,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功经验主要有如下几点。
中国宇航出版社隶属于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要作者和读者群体来源于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管辖的主体科研研究所,所以上级主管单位的相关政策能够有效促进航天科技出版基金的有效运行。集团公司对基金工作高度重视,多次研究相关事项,制定下发管理方法,设立组建评审机构,集团公司领导担任评委会主任,在资金保障、选题征集、项目评审和图书出版等方面给予支持和指导。集团公司相关部门领导作为评委,积极参与项目评审工作,严格把握基金使用方向,对申报项目提出中肯建议,保证了资助项目的内在质量。
航天系统各科研院所和相关科研人员是航天科技出版基金连续良好运行的工作基础,出版社必须做好相应的出版服务工作,与之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特别是规模比较大、单位比较多、实例比较强的院级单位。一方面加强宣传,及时有效地将申报通知送达各单位的主管部门,多次前往科研院所沟通交流,使更多的科技人员了解基金申报要求,保证申报项目的丰富来源;另一方面对申报项目进行认真审读,及时提出修改意见,在评审之前提升稿件质量,使之达到申报要求;第三,对于资助的项目,保证出版时效性和效率,严格把控出版质量,积极传达“图书出版是软实力的重要体现”的理念,做好出版服务工作。
每一份稿件都是广大航天科技工作者笔耕不辍的结果,他们以高度的使命感,为航天事业薪火相传提供着支撑。基金图书作者既有老院士、老专家,也有年轻一代航天科技工作者;既有航天型号两总,也有一线科研人员;既有个体作者,也有创作集体。每一稿件的写作风格都不同,编加应该维护作者写作风格的基础上,不做无理由修改,对其中体现的技术方面的数据进行严格把关,有疑问之处虚心向作者请教,在稿件处理过程中保持严慎细实的工作的态度。
航天技术图书的出版,可以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中国航天,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精神成果的集中体现,了解中国航天的创新发展是经济社会“新常态”的有力支撑,了解航天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有助于国家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广航天技术成果。航天科技图书出版基金是航天技术类图书的重要推手,吸引和鼓励着航天业内最专业、最顶尖、最权威的作者参与书稿创作,为航天技术的传承和引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航天强国建设的号角已经吹响,航天出版人立足岗位,为实现“做职业化出版人,打造现代化航天文化企业,成为国防科技出版领域的领跑者”的目标做出自己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