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中医综合护理在脑梗死患者情感障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应用价值

2020-07-16 18:24李云刘海兰忻婷婷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年14期
关键词:日常生活能力脑梗死

李云 刘海兰 忻婷婷

【摘要】目的 研究中医综合护理对脑梗死患者情感障碍与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效果。方法 实验组加用中医综合护理,对比组传统护理,比较两组情感障碍、日常生活能力差异。结果 实验组FMA、ADL、QOL评分高于对比组,SAS、SDS评分低于对比组。结论 利用中医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明确改善脑梗死患者的情感障碍与生活能力。

【关键词】脑梗死;中医综合护理;情感障碍;日常生活能力

【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14..01

药物治疗脑梗死对患者的康复作用相对单一,通过护理措施能够明确改善患者的康复效果。本文对所选脑梗死患者开展中医综合护理,观察中医护理对情感障碍、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8年1月~12月124例脑梗死患者,实验组62例和对比组62例。实验组年龄45~88岁,平均(74.32±13.68)岁,病程1~34小时,平均(24.79±9.21)小时。对比组平均年龄(75.32±13.68)岁,平均(26.54±6.46)小时。患者均通过中西医诊断分别确诊为脑梗死,同时排除患者存在不配合护理、意识丧失、非自愿参与实验。

1.2  方法

对比组:传统护理。对患者开展西医护理,帮助患者开展康复训练,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

实验组:中医综合护理。对患者开展情志护理,根据患者的性格特点开展交谈引导,对患者进行不少于30分钟的情志护理,确保患者日常沟通交流效果。对患者进行环境护理,帮助患者保障病房整洁,确保适宜温度,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首先对患者讲解如何通过器具进行穿衣、进食、洗漱、排泄,循序渐进的进行康复训练。对患者进行中医饮食调节,针对患者辩证情况对患者进行食谱的制定,并叮嘱患者严格按照食谱进行饮食,对患者进行肢体功能训练与穴位按摩,对患者偏瘫或失语辅助穴位进行按摩,包括患侧上下肢穴位,如曲池、内关、肩井、尺泽、合谷、阳陵泉、足三里、髀关、扶兔、三阴交、昆仑、粱丘、承山、悬钟、解溪、太冲、涌泉等穴位,2~3分钟/穴,30~50分钟/日,1次/d。

1.3  疗效判定

对比两组FMA、ADL量表、QOL量表、SAS、SDS量表评分。

2 结 果

实验组FMA、ADL、QOL量表评分均高于对比组,实验组SAS、SDS量表评分均低于对比组,两组FMA、ADL、QOL、SAS、SDS量表評分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脑梗死属于临床上较为高发的神经内科疾病,患者多出现偏瘫、失语等症状,导致患者无法自主生活,一些患者由于就诊不及时等原因产生不良预后,患者的肢体功能无法得到有效恢复。从整体上对患者的心理、生理康复都造成较大的影响[1]。中医将脑梗死归结为“中风”,中风会导致患者肢体功能障碍,会增加患者心理、生理、经济上的压力。目前脑梗死患者呈现出年轻化的年龄分布态势,使得临床脑梗死的治疗压力不断增加,治疗需求也随之变化。尤其针对患者的预后干预,在临床上的治疗需求占据越来越多的比重。脑梗死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但要利用药物保证治疗效果,同时还要针对患者的预后需求,功能康复进行针对性的处理。

中医综合护理是较为常见的护理类型,中医综合护理充分吸纳了中医理论,针对脑梗死患者康复锻炼、日常生活、用药、饮食等开展全方位的护理措施,在保障患者护理效果的同时,积极提高患者肢体功能、生活能力的改善,不但克服患者治疗压力,还能够促进患者治疗效果的改善,多数患者在接受中医综合护理后,能够明确改善肢体功能,促进生活质量、生活功能的提高,同时患者的情绪也能够得到有效控制,避免情感障碍发生。

本次实验对所选脑梗死患者开展中医综合护理后发现,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同时抑郁、焦虑情绪改善,患者生活功能也得到有效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   奚,吴淑芳,潘卫平,等.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身心康复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37.

猜你喜欢
日常生活能力脑梗死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影响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相关因素分析
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患者护理中的临床价值
急性脑梗死的CT脑灌注成像分析
早期护理干预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应用观察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参芎龙蝎汤治疗脑梗死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后并发痴呆70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