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代福(湖北省当阳市庙前中学)
技 法 导 航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初中阶段写作的“目标与内容”中要求:“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在“实施建议”部分也指出:“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可见,训练学生在作文中表达真挚的感情,是作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感情真挚”也是中考语文《考试说明》对作文基础等级的要求之一。因此,在中考作文的评判中,阅卷老师把文章能否做到“感情真挚”,作为一个重要的评分依据。
那么,在写作考场记叙文时,怎样做到“感情真挚”呢?下面,我们以考场记叙文《因为有爱》一文的升格为例,略加点拨。
一、审读文题,精选素材
通过审读文题,学生很容易想到父爱、母爱、友爱、师恩、陌生人的援助……除了选择这些凡人小事来突显“爱”的主题,我们还可以高瞻远瞩,与时代接轨,抒写平民英雄的人间大爱,讴歌世间的真善美。如捐献爱女遗体的“大爱父母”黄宏林夫妇;退休后20年坚持每天出诊的仁医胡佩兰;年届九十仍然坚持拾荒助学的山东老人刘盛兰;为子女筹学费,耗时3年绣出《清明上河图》的重病母亲姚厚芝……他们用爱谱写的华章温暖人心。这些都是写作的理想素材,大气新鲜,与时俱进,感召力强。
二、精心构思,抒写真情
其实,表现“爱”的主题并不难,难的是如何让文章吸引人、打动人。这就需要在情节的处理上下些功夫,在行文中运用一些技巧,精心雕琢文章的动情点,力求以流淌的真情来感染读者。
1.用亲身经历打动读者。写作需要生活,越是亲身经历过、体验过的生活,写入文章中往往就越真实,越感动人。在构思过程中,我们要尽量从自己经历的生活中筛选素材。作为中学生,生活经历虽然并不算丰富,但只要认真回忆和筛选,再进行适当的加工和组合,就一定能找到具体的材料,写出充满真情实感的作文。
2.化抽象情感为具体事件。有的同学写文章时,内容空洞,光喊口号,没有将自己心中的爱或恨具体表现出来,因此,文章就缺少了真情实感,并不能真正打动读者。那么,如何表达出真情实感呢?这就要“化虚为实”,即把无形的情感化为有形的生活小事,在叙事中做到情物交融、情事交融、情人交融。这样,便能让读者通过对文字的阅读感受到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在情感。
3.用细节描写打开读者心扉。并不是说有事件就有真情实感,一篇成功的文章,离不开生动的、典型的细节,细节的多少和真实与否,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体验程度,也直接关系到文章的真情实感。如果文章中都是些笼统的、概括的叙述,即使是亲身经历过的,也往往会给人不真实的感觉。
4.用议论抒情点染作者情志。写人叙事的文章,如果能在叙述描写后适当地抒情议论,是一种极好的点染,既可以使细节得到点化、情感得到渲染,又可以使主题得到升华,可能收到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当然,也可以在叙事描写的过程中穿插抒情、议论。
病文亮相
因为有爱
⊙胡 宇
下午,天空布满黑压压的乌云, 不一会儿,大雨便“噼里啪啦”地下了起来。
放学了,我看见别的孩子被家长一个一个地接回了自己舒适、温馨的家。鸟儿也纷纷地飞进了窝。我冒着雨奔到传达室,豆大的雨点打在脸上,生疼生疼;寒风吹进衣领里,很冷很冷。
雨越下越大,天色也越来越晚。我望着扯天扯地的雨帘,心里默默地想:为什么别人的父母都能来接孩子,而我的父母不能来呢?难道他们都不爱我吗?想到这里,我心里一阵憋闷。一赌气,我漫不经心地冲进雨中,一步一步地走在回家的路上……
【文章开头通过写景渲染了大雨来临时的情景,衬托出“我”焦急的心情和无助的处境。问题是,“漫不经心”“一步一步”与“冲进”自相矛盾。】
不一会儿,我的全身都被雨水淋湿了,我的心也如同这冰冷的雨水一样凉了。我蜷缩着身体在雨地里深一脚浅一脚地行走着,满腹的委屈、伤心和怨恨,一齐袭上心头,眼泪禁不住夺眶而出,与雨水混合在一起……
走着走着,在朦胧的雨幕中,我模糊的视线里突然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我以为自己是在做梦,使劲揉了揉双眼,果然在前方不远处有一把熟悉的雨伞在向我移动。我认出来了,那是母亲的蓝色花伞!我欣喜若狂,擦干眼泪,迫不及待地向母亲奔去。只顾低头赶路的母亲猛地抬起头看见了雨中的我,不由得加快了脚步。跑到母亲身边,她一把把我拉进了伞下,急忙从包里掏出一件外衣,给我穿上,虽然我浑身已成了落汤鸡——湿透了,可此时包裹在我心头的那层“冰”却慢慢融化了。
【这里写淋雨的心情像雨水一样冰凉,充满着委屈、伤心和怨恨;写妈妈给“我”送伞添衣,融化了“我”心中的怨气,心理描写较为真实细腻。问题是,“雨天送伞”的素材虽来源于生活,但为大家所熟知,缺少新意。】
母亲又把保温杯递给我,说:“天气凉了,多喝点热水。”我听出母亲的声音有些沙哑,好像是硬从嗓子眼里挤出来的。我猜测,母亲可能感冒了。我接过水杯,喝了两口,刚才的寒意一下子灰飞烟灭。母亲搂着我,在雨中慢慢地走着。我对母亲说:“妈妈,你感冒了吧?你也喝点水。”母亲轻轻地推开我的手,说:“不用了,我在家里喝过了,你多喝点。在学校又没有杯子灌水喝,一定渴了。”
【写母亲递热水给“我”喝,有真情实感。问题是,选材不够典型,不能打动人心。】
抬头望望天,还是黑压压的,太阳被遮住了,没有光芒。马路上,一辆汽车忽然从朦胧的薄雾中开来,“嗖”的一声,溅了我们一身的泥水,司机看都没看我们一眼,便从朦胧的薄雾中消失了。我低头看看地,已是一片汪洋,路边水塘中时不时盛开着一朵朵漂亮的水花,冰清玉洁。整个大地,一片死寂,除了雨,没有其他……
【这段文字,虽是写实,但存在着两个问题:一是环境描写在本段中自相矛盾,使全文的感情基调不统一;二是叙事节外生枝,叙述与主题无关的人和事,情感基调明暗混杂,叙事杂乱,不归主题。】
“妈妈,你的伞移过去点,我这边够了,你看你那边都遮不到,都淋湿半边身子了。”母亲用虚弱而又严厉的目光看着我,用全身仅剩的一点力量,对我说:“不用,我淋都淋湿了。最要紧的是你,你体质差,现在你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搞垮了身体谁负责?”
【这段文字运用语言、神情和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问题是,小作者没有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而是平淡叙事,所以对母亲的行为和语言描写显得虚假而不真实。诸如“我淋都淋湿了”“搞垮了身体谁负责”等词句,都不能很好地凸显母亲的爱心。】
我与母亲一起打着伞,回到了自己温暖、甜蜜的家,望着母亲淋湿的半个身子,此时此刻,我的眼睛酸溜溜的,她头上的雨珠似乎更美、更亮……
这时,雨停了。天空却仍然灰蒙蒙的,到处弥漫着薄薄的雾霭。树窝里的母鸟,紧紧地搂着雏鸟……
【文尾写景,照应开头。问题是,此处的环境描写不能根据事件的发展有目的地表达,没有起到渲染情感、烘托主题的作用。】
【病理诊断】
本文通过描述妈妈雨天送伞接“我”、给“我”添衣、递热水给“我”喝、为“我”遮雨而淋湿半边身子等几个情景,表现了母爱的主题。文章的成功之处在于:一、能够取材于生活,言之有物。二、叙事完整,语句通顺,结构清楚。三、在文章中能够采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手法。
文章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取材繁杂而不典型,节外生枝,泛泛而叙,缺乏生动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二、在同篇文章中,冷暖情感基调不统一,环境描写没有与情节的推进相搭配,不能起到渲染气氛、深化文章主题的作用。三、遣词造句欠斟酌,有用词不准、语义自相矛盾的现象。
建议作者紧扣“爱”的主题,运用直白的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辅以议论和抒情,在叙事中融入真情,抒写心曲。
升格佳作
因为有爱
⊙胡 宇
记忆中那朵蓝色的伞花,因为有了爱的滋养,经久不衰地放射着灼灼的光华。而在每个有雨的日子,它会格外灿烂地占据我的心房。
——题记
每逢下雨的日子,我的心都会为一把蓝色的雨伞所感动……
那蓝色,明澈如天空。
小时候的那些雨天里,妈妈总是撑着一把蓝色的雨伞来接我,我的头顶是一片蓝色,单薄的身影笼罩在一片蓝色之中,触目所及都是一片蓝色的无雨的晴空。
在那蓝色的雨伞下,矮小的我抬头和妈妈说话,却惊愕地发现妈妈的那一半天空是一片阴沉的灰色,凄风挟着冷雨,侵入了妈妈的天空。妈妈紧紧地拥着我的肩头,身子在微颤着。我发现妈妈的肩膀湿了,额前的头发也湿了。而我,依然置身于晴朗的蓝色。
“妈妈,雨伞歪了。”我提醒道。
“没有!没有歪啊!”妈妈轻轻地说道。
我的视线落在倾斜的伞柄上,又一次重复道:“是真的,伞歪了!”
妈妈却仍然固执地说:“没有啊!真的没歪!”
后来,我渐渐长大了,好久没和妈妈共撑一把伞了。
或许是巧合,前几天接连下着雨。周末回家,我终于有机会为在田间劳作的妈妈送伞了。也是一把蓝色的伞,伞下是妈妈和我,不同的是,撑伞的是已经比妈妈高出半头的我。
我的视线不自觉地落在了伞柄上,那一幕与小时候的情景重叠在了一起。妈妈被笼罩在一片蓝色的无雨的晴空下,而我的肩膀湿了,头发也湿了。那根根晶亮的雨丝如千万条爱的丝缕,在我的眼前织就了一张网,网住了妈妈和我。
“伞歪了!”妈妈提醒我。
“没有。没有歪啊!”
“是真的,雨伞歪了。”妈妈重复道。
“妈——真的没歪,没有。”
伞下是许久的沉默,我分明瞥见晶莹的泪珠滑过了妈妈的脸颊。
终于明白,这么多年来,妈妈一直都在为我撑着一片无雨的晴空,现在,我也想给妈妈撑起一片快乐的蓝天。“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那天,那雨,那伞,那人,都是我所牵挂的。
因为有爱,我们无惧风雨;因为有爱,我们顾念彼此。爱的晴空下,我们永远不会孤单。
【佳作点评】
升格文与原文比较,至少有如下几个亮点值得大家借鉴:
1.关注体验,贴近生活。作者能从自我入手,去品味生活中的真实情感,以获得作文素材或创作灵感。在作文中,作者捕获了“雨中送伞”这一珍贵的情感体验,寄存于心,流泻笔端,令人难忘。“雨天送伞”,本是一个司空见惯的题材,却因为作者巧妙的“抒情化”处理显得别有韵味,演绎出了别样的温情。这样的文章贴近生活,以情感取胜,读来温馨感人。
2.叙议结合,笔蘸浓情。作者在叙事中用一反常规的叙事方法,不单单是为叙事而叙事,而是寓情于事,叙事含情。作者把“母爱子、子恋母”这两种不同的情感巧妙地设置于“那天,那雨,那伞,那人”这样一个相同的背景中,两个相似的画面,一份真挚的情感,那倾斜的雨伞拨弄着我们的心弦,那雨中流动的脉脉温情真实自然,动人心魄。小作者运用两个特殊的镜头简洁地叙事,浓烈地抒情,让激情奔涌于胸,成就了这篇真情感人的美文。
3.构思巧妙,语言精美。本文以时间为序,以“爱”为红线,使得文章脉络分明,层次清楚;开篇的“题记”暗扣主旨,结尾运用一组议论、抒情的排比句,照应文题,回扣中心,使得全文结构井然,浑然天成。文章用词准确,文辞典雅,表达灵动,可谓意蕴无穷,美不胜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