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瑞莉,彭碧玲,李育红
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深圳福田)妇产科,广东 深圳 518026
婴儿主导觅乳母乳喂养方式是指当婴儿脸部触碰到母亲乳房时,由于婴儿对能量、食物、养分等营养物质的需求,会试图寻觅营养来源并做出吮吸动作的一种方式[1]。临床显示,母乳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在婴儿生理及心理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2]。因此,引导婴儿自主觅乳显得尤为重要。据统计,我国整体婴儿主导觅乳母乳喂养率水平处于较低水平,不足40%[3]。因此,促进婴儿主导觅乳母乳喂养势在必行。目前多数研究局限于从母亲方面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而较少考虑从婴儿角度寻找恰当方式。本研究将进一步分析婴儿主导觅乳母乳喂养方式对婴儿和母亲的远期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6~8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分娩的150例婴儿的诊疗情况,并按照不同母乳喂养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所有婴儿均为足月婴儿,排除合并心脏病、窒息等全身系统疾病者和存在药物过敏史者。产妇纳入标准:①均为自然分娩初产妇;②自愿行母乳喂养;③均为单胎头位;④病历资料完整且能够进行随访调查。产妇排除标准:①合并听力及精神障碍者;②伴有妊娠合并症者;③存在产后抑郁或母乳喂养禁忌证者。对照组婴儿中男性39例,女性36例;年龄1~5个月,平均(2.0±1.5)个月;体质量1.78~3.64 kg,平均(2.86±0.23)kg。观察组婴儿中男性37例,女性38例;年龄1.5~6个月,平均(2.3±1.1)个月;体质量1.85~3.87 kg,平均(2.89±0.27)kg。观察组母亲年龄22~35岁,平均(24.39±4.78)岁;孕周34~38周,平均(36.63±1.19)周。对照组母亲年龄21~37岁,平均(23.47±5.11)岁;孕周35~38周,平均(37.23±1.21)周。两组婴儿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的年龄和孕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喂养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母乳喂养方式,即:当婴儿出生后,助产护士待脐带停止搏动后断脐,此过程约为5 min。同时,助产护士准备好婴儿服并将其放在辐射台保暖。当产妇胎盘娩出且会阴伤口缝合后,帮助婴儿早接触、早吮吸。观察组婴儿脐带处理过程同对照组相同,采用婴儿主导觅乳母乳喂养方式,具体方法:①由临床医师、产科护士、产科护士等组成母乳喂养小组,根据各自的职责完成相应的干预任务。②产科护士模拟训练产妇的喂养行为,使产妇头部及背部以高枕支撑,手臂平放,并将小毛巾垫于模拟婴儿后背下。③产科护士对婴儿完成常规护理后,保持产房的湿度和温度。产科护士将裸体婴儿俯卧并紧贴于母亲胸前,头置于母亲双乳之间,脸偏向一侧,将毛毯覆盖在婴儿背部。产科护士指导并监督母亲双手以合适的力度环抱婴儿臀部和背部,以保证婴儿的安全。当婴儿位置不合适时,及时帮助并纠正,提高婴儿寻乳本能。产科护士鼓励母亲低声呼唤婴儿,加强与婴儿的交流。同时指导母亲正确抚摸、亲吻婴儿的头部或皮肤,等待婴儿自主觅乳并完成第一次吮吸。④产科护士指导产妇如何观察婴儿大小便、吮吸等情况,向产妇讲解婴儿黄疸知识,加强与产妇的交流,帮助产妇分析母乳喂养中所遇到的问题,并给予相应的指导意见。
1.3 观察指标 ①婴儿的平均身高、平均体质量及疾病发生情况;②产妇泌乳始动时间及24 h、48 h、72 h的泌乳量、疾病发生情况及产后当天及产后3 d母乳喂养自信心评分[4],其中母乳喂养自信心评分为30~150分,分值越高表示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婴儿的平均身高和平均体质量比较 观察组婴儿的平均身高、平均体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婴儿平均身高、平均体质量比较(±s)
表1 两组婴儿平均身高、平均体质量比较(±s)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75 75平均身高(cm)80.3±4.3 75.2±3.6 4.209 0.018平均体质量(kg)9.4±4.5 7.5±2.9 6.191 0.032
2.2 两组产妇的泌乳始动时间、泌乳量和母乳喂养自信心评分比较 观察组产妇的泌乳始动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24 h、48 h、72 h泌乳量明显多于对照组,且产后3 d母乳喂养自信心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婴儿的疾病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婴儿总发病率为9.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119,P=0.020<0.05),见表3。
2.4 两组产妇的疾病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产妇乳腺疾病总发病率为3.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06,P=0.039<0.05),见表4。
表2 两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泌乳量和母乳喂养自信心评分比较(±s)
表2 两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泌乳量和母乳喂养自信心评分比较(±s)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75 75泌乳始动时间(h)16.03±9.83 10.72±9.01 4.063 0.037 24 h 48.72±3.51 15.96±3.32 8.653 0.007 48 h 131.15±25.05 48.25±14.73 8.771 0.005 72 h 157.62±24.12 69.04±11.74 9.059 0.009产后当天70.0±6.8 68.1±6.2 0.561 0.319产后3 d 96.5±9.7 81.1±8.3 5.558 0.029泌乳量(mL) 母乳喂养自信心评分(分)
表3 两组婴儿的疾病发生情况比较(例)
表4 两组产妇疾病发生情况比较(例)
婴儿主导觅乳母乳喂养主要是指在婴儿出生后几小时内,婴儿自发性向母亲乳头移动并完成第一次吮吸的过程[5]。通过婴儿主导觅乳母乳喂养可明显提高产妇的泌乳量,提高婴儿智力发育水平,对婴儿及母亲健康产生重要影响[6]。研究发现,由于剖宫产、血糖异常等因素的影响,使婴儿出生后往往与母亲分离,导致婴儿主导觅乳母乳喂养率大大降低,对婴儿健康成长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7-8]。因此,如何有效提高婴儿主导觅乳母乳喂养率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目前多数研究将精力集中于母亲方面,以此提高母乳喂养率,而本研究创新性的从婴儿角度探讨改善方案,并取得不错效果。
本研究显示,经婴儿主导觅乳母乳喂养后,其婴儿的平均身高、平均体质量、产后3 d母乳喂养自信心评分明显高于经常规母乳喂养后的婴儿。这说明,婴儿主导觅乳母乳喂养方式能够促进婴儿成长,补充婴儿所需的更多营养物质,使婴儿智力得到充分发育[9]。这是因为,母乳含有多种刺激婴儿大脑发育的氨基酸,可以有效促进婴儿早期智力发育,而婴儿自主觅乳大大提高母亲的泌乳量,使婴儿获取足够的乳汁[10]。本研究显示,经婴儿主导觅乳母乳喂养方式后,母乳喂养自信心大大提高,同时母亲的泌乳量明显多于常规母乳喂养后,泌乳始动时间明显延长。这可能是,婴儿在自主吮吸的过程中对母亲乳房产生明显的刺激作用,并使这一刺激信号快速传入母亲下丘脑,刺激垂体呈脉冲式释放大量泌乳激素,促进乳汁分泌[11]。
母乳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是婴儿成长发育中最理想的天然食品。研究发现,母乳可明显降低婴儿及母亲疾病发生率[12]。本研究显示,经婴儿主导觅乳母乳喂养后,其婴儿及母亲的疾病发生率明显低于经常规母乳喂养后的婴儿和母亲。这是因为,泌乳细胞主要由乳腺上皮细胞分化产生。在母亲孕晚期时,乳腺首先分泌含有大量免疫球蛋白的初乳。当婴儿在自主觅乳过程中会与母亲皮肤充分接触,进而刺激母亲乳头神经末梢信号传入垂体前叶,使乳腺分泌乳汁[13]。因为有足够的乳汁供应,婴儿可从母亲乳液中获得免疫力,减少上呼吸道感染、系统性红斑狼疮、黄疸、营养不良等疾病的发生[14-15]。有文献证实,婴儿出生后均具有自主寻乳的能力,通过母亲乳晕上的蒙氏腺小体所发出的气味而找到乳头并进行吮吸。同时,母亲的温度或腹膜行为也是影响婴儿自主觅乳的重要因素。而母亲拥抱婴儿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母婴关系,可以使婴儿顺利吮吸到乳头,缩短母亲的泌乳的始动时间,增加泌乳量,抑制母亲乳房肿胀的发生[16]。
综上所述,婴儿主导觅乳母乳喂养方式作为一种助产护理新模式,充分利用婴儿寻乳反射,保证母婴早接触、早吮吸,可明显减少人为干预,促进婴儿健康成长,有效降低婴儿及母亲相关疾病发生率,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