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郊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旅游经济效应特征
——以重庆市璧山区为例

2020-07-15 07:38宋小叶王宜强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山区城镇化旅游

宋小叶,王宜强

(1. 曲阜师范大学a.马克思主义学院,b.地理与旅游学院, 山东 日照 276826; 2. 日照市国土空间规划与生态建设重点实验室, 山东 日照 276826)

0 引言

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产业的迅速发展,中国城镇化也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2000—2016年,中国城镇化率由36.2%提高至57.35%,年均增长1.32个百分点。纵观整个城镇化的发展脉络,其发展路径大致遵循一种普遍的模式,即城镇化与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直接关联,规模城镇化的特点比较突出[1],外在表现为以工业化为主导、以提高经济总量和承载投资为主要目标。此种城镇化模式在拉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导致了投资消费失衡[2]、产能过剩[3]、资源浪费[4]、环境破坏[5]、公共资源配置失衡[6]、中小城镇发展滞后[7]等突出问题。在现代经济发展中,非经济要素在区域经济增长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文化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和空间特性等方面的重要影响尤为突出[8]。生态文明是社会文化因素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9],公众的环保意识、健康意识逐渐形成,从而对产业发展的区位选择产生影响,尤其是新兴产业和高端产业的发展,由此造成区域经济、城市发展的不均衡和发展水平以及发展模式的巨大差异。然而,在中共中央提出新型城镇化发展之前,中国城镇化发展对生态环境或生态文明的影响却缺少基本关注。目前,学者们对包括生态文明在内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这一发展模式已经形成共识,也从多方面、多角度对其展开研究论证。同时,对区域新型城镇化发展效果的评价也逐渐增多[10-11],直到目前,这一研究领域仍方兴未艾。

城镇化与旅游业发展的关系研究是地理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关注的重要内容。国内外有关城镇化与旅游发展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城镇化(城市化)以及城镇化与旅游业相互作用关系领域。在旅游城镇化研究方面,Mullins提出“旅游城市化”概念,认为旅游城市化是20世纪后期在西方发达国家出现的,基于后现代主义消费观和城市观的一种城市形态[12]。Gladstone将“区位商”引入美国旅游城市研究当中[13]。Chang从全球和地方关系的视角分析了城市遗产旅游的特征和模式[14]。国内学者当中,陆林[15]、黄震方[16]、麻学锋[17]、王恩旭[18]等分别探讨了旅游城镇化的模式、机制、响应、效率等内容。在城镇化与旅游业关系方面,朱竑[19]、陈艳[20]、高楠[21]、余凤龙[22]等探讨了城镇化与旅游产业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认为两者之间存在发展上的良性互动。然而,以上研究主要探讨城镇化背景下的旅游经济发展问题,对于反映新型城镇化与旅游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还较缺乏,在探究城市郊区新型城镇化发展对其旅游经济发展的溢出效应方面也相对较为薄弱。本研究以壁山区为典型案例,通过对其新型城镇化发展效果的评价分析,可揭示一般大城市郊区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借助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方法,进一步揭示壁山区生态城镇建设的旅游经济效应特征,从而为类似地区的政府部门的区域发展决策提供参考。

1 璧山区概况

璧山区处于成渝经济区的重要节点,是重庆市规划建设的重点卫星城之一,东部紧邻重庆主城区,已被整体纳入重庆大城市经济区和外环经济带,是典型的城市郊区地带。璧山区与重庆主城区不断融合,不仅与主城共享各种交通资源,而且是主城西出的必经之路,有“重庆西大门”之称(图1)。近些年璧山区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产业转型升级逐步实施,由城镇化初期的制鞋业、摩配产业、养殖业等传统产业向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医药等主导产业转变,产业体系逐步优化,城市环境、生态持续改善,城市吸引力逐步提升。 自2009年以来,璧山区把全区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用景区化的视野管控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积极构建全区旅游发展格局。2017年,全区接待国内外游客1 339.20万人,实现旅游收入37.23亿元。旅游作为拉动消费的重要产业,成为“十三五”期间璧山区重点发展的方向。

图 1 璧山区位置示意Figure 1 Location of Bishan District

2 璧山区新型城镇化建设评价

2.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新型城镇是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因此,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中,不能仅仅运用单一发展指标来概括其建设的多方面特征,而是需要一套涵盖生态建设各方面的完整指标体系。综合已有研究成果[23],初步构建了包含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社会进步3个方面的璧山区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当前,经济快速发展依旧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经济水平高、经济效益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经济增长、经济结构是衡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因此,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包括经济水平、经济效益和经济结构3个方面。生态系统是有一定环境承载力的,在发展的同时必须强调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在生态系统的可承载范围内发展,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弹性和自我恢复能力,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指标主要从区域整体环境、城镇环境和农村环境3个方面进行评价。社会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人口结构的合理、社会保障和基础设施的完善、社会文明进步等方面。因此,社会进步指标包括人口指标、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和社会文明4个方面。

表 1 璧山区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 Table 1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new urbanization in Bishan District

目标层准则层次准则层序号要素层新社经济水平C1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元/人)型会C2人均GDP/(元/人)城经C3年人均可支配财政收入/(元/人)镇济C4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元/人)化发经济效益C5单位GDP能耗/(t标准煤/万元)评展C6单位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m3/万元)价经济结构C7二、三产业比重/%指C8第二产业贡献率/%标C9工业利润总额/万元体C10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系生区域环境C11森林覆盖率/%态C12受保护地区面积比率/%环C13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境C14环境保护投资占GDP的比重/%保C15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mg/m3)护C16化学需氧量排放强度/(kg/万元)C17二氧化硫排放强度/(kg/万元)城镇环境C18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C19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含转运)率/%C20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C21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m2)农村环境C22秸秆综合利用率/%C23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C24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tC25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tC26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社人口指标C27人口自然增长率/‰会C28人口密度/(人/km2)进C29城镇化率/%步社会保障C30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C31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人基础设施C32卫生机构床位数/个C33自来水受益村庄数/个C34每百户家用汽车拥有量/辆C35城镇居民人均房屋建筑面积/m2C36互联网用户/户社会文明C37公众满意率/%C38成人识字率/%C39户籍考生专科及以上录取人数/人

2.2 数据处理与来源

(1)数据标准化

由于数据之间存在量纲和数量级的差异,为了使数据更加客观合理,需要对原始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本研究采用极差标准化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当评价值随指标值增大而增大时(正向指标):

dij=(xij-xmin)/(xmax-xmin)

(1)

当评价值随指标值增大而减小时(负向指标):

dij=(xmax-xij)/(xmax-xmin)

(2)

式(1~2)中:xij为第i年第j个指标的原始值,xmax和xmin分表代表研究时间段某一指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dij为标准化值,通过标准化处理使数据的范围在(0,1)之间。

本研究所用数据来源于《重庆市统计年鉴》《璧山年鉴》《壁山区政府工作报告》以及璧山区环境监测站、璧山区市政园林管理局、璧山区林业局等。

(2)指标权重

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主要有两大类: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24]。常用的主观赋权法有专家打分法、层次分析法等[25],但采用该方法对多个指标进行分析赋权是非常困难和不准确的,得到的结果往往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距。客观赋权法是利用数据所隐含的信息,经过统计处理从而得到指标权数的方法,如:灰色决策法、熵权法、变异系数法等[26]。本研究综合采用熵权法和变异系数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①熵权法

根据指标变异性的大小来确定客观权重。一般来说,某个指标的信息熵Ej越小,表明指标值的变异程度越大,提供的信息量越多,在综合评价中所起的作用越大,其权重也越大。反之,其权重越小。把实际数据进行标准化,转变为标准化数据dij后,依据以下公式计算第i年第j项指标的信息熵:

(3)

式(3)中:m为被评价年份的数目,n为评价指标数目,如果pij=0,则定义limpij→0,pijlnpij=0。利用熵计算各指标客观权重(wj)的公式为:

(4)

②变异系数法

变异系数反映的是单位均值上的离散程度,常用在两个总体均值不等的离散程度的比较上,是一种常用的客观赋权法。计算公式如下:

(5)

(3)综合发展指数则根据指标权重计算结果,运用标准化值得到壁山区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指数:

(6)

式(6)中:CLi为第i年壁山区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指数;wj为第j项指标的权重;dij为数据标准化值、n为评价指标数目。

3 新型城镇化建设评价结果分析

3.1 权重的确定

根据公式(4)和(5),计算各指标熵权法和变异系数法权重,并取平均值作为计算综合发展指数的最终权重,结果见表2。

3.2 评价结果分析

根据2009—2015年的原始数据,首先分别计算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社会进步3个准则层以及10个次准则层的得分,然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计算得出璧山区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指数,并对其进行评价。2009—2015年璧山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目标层和准则层指标数值如表3所示。可以发现,璧山区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指数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社会进步三大子系统在2009—2015年都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其中,综合发展指数由2009年的0.169上升到2015年的0.95,增长了0.781;其他3项准则层指标即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社会进步也分别增长了0.218、0.333和0.229。但各子系统的发展过程和发展速度还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发展过程上,经济子系统发展较为平稳,呈稳步增长的态势;生态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在2011年都有些许下降,但都呈现出整体增长的趋势。在发展速度上,2009—2011年经济子系统的增长速度最快,但生态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在2011—2015年增长速度超过了经济子系统的发展速度。由发展的整体趋势和发展速度可以得出,壁山区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对生态文明的发展给予了特殊关注。

表 2 指标层权重值Table 2 Index layer weight value

表 3 壁山区新型城镇化建设各评价指标发展 Table 3 Scores of each evaluation index of new-type urbanization in Bishan District

类别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社会经济发展0.000 000.036 190.090 070.129 650.162 930.177 920.218 14生态环境保护0.098 630.166 160.149 830.262 920.353 080.392 410.431 92社会进步0.070 800.107 790.107 290.155 080.220 310.255 900.299 97综合发展指数0.169 430.310 140.347 190.547 650.736 310.826 220.950 03

表 4 次准则层得分 Table 4 Sub standard level score

指标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经济水平0.0000.0090.0270.0410.0560.0680.086经济效益0.0000.0090.0150.0300.0340.0420.048经济结构0.0000.0180.0480.0580.0730.0680.085区域环境0.0200.0410.0500.0790.1220.1480.171城镇环境0.0000.0340.0670.0890.0950.1060.115农村环境0.0780.0920.0330.0950.1350.1380.146人口指标0.0200.0290.0330.0350.0420.0510.058社会保障0.0270.0200.0070.0070.0230.0380.049基础设施0.0230.0280.0290.0510.0860.1000.121社会文明0.0000.0300.0380.0620.0690.0680.072

从社会经济发展子系统内部来看(表4),经济水平、经济效益和经济结构在总体上呈上升趋势,虽然起点低但发展势头迅猛。从生态环境保护子系统内部来看,区域整体环境状况发展良好,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城镇环境治理在2009—2012年发展速度相对较快,2012年之后有所减速,但也一直保持增长的势头;农村环境发展波动性相对较大,2011年指标得分只有0.033,经过2012年的农村环境治理,才恢复到2010年的水平,之后农村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发展良好。从社会进步子系统内部来看,人口指标和社会文明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社会保障发展轨迹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而基础设施则表现出一个较大的发展过程,其发展轨迹与璧山区生态建设的发展轨迹高度相似,尤其是2012年及以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综上可得,2009年之后璧山区经过几年的环境治理,尤其是2012年之后,其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建设效果逐步显现,新型城镇化建设走上了以环境促进产业升级和提高地区整体发展质量的新道路。

4 生态城镇建设的旅游经济效应特征

新型城镇化建设对区域旅游经济将产生一定的产业经济效应,城市郊区旅游经济发展对区域新型城镇化建设反应的长期均衡关系和动态特征表现如何,需进一步借助误差修正模型进行分析。研究所用数据来源于《璧山年鉴》(2010—2016年)以及2016年璧山政府工作报告。

4.1 协整检验

首先,由于2016和2017年新型城镇化评价研究数据获取上的困难,根据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指数的平均发展速度,推算出2016和2017年相应的数据。然后,将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指数(以下简称综合发展指数)和旅游总收入(2009—2017年)两时间序列进行对数转换,并分别命名为lnfzzs和lnzsr。对以上时间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即ADF检验[27],检验结果见表5。由表5表明,lnfzzs和lnzsr都为平稳时间序列,无需差分处理。为此,两序列可满足进行方程估计的前提条件。

表 5 平稳性检验结果Table 5 Test of stability

变量检验类型(c,t,P)ADF值临界值1%5%10%结 论lnfzzs(c,0,0)-3.627 027-5.119 808-3.519 595-2.898 418平稳lnzsr(0,0,0)-7.438 128-5.604 618-3.694 851-2.982 813平稳resid(0,0,0)-3.578 163-3.007 406-2.021 193-1.597 291平稳

表 6 方程估计结果Table 6 Equation estimation results

变量系数标准差t值P值lnfzzs1.927 5810.251 5667.662 3140.000 6c-6.659 5881.388 897-4.794 8740.004 9

注:R2=0.921 521;AdjustedR2=0.905 825;DW=2.650 419。

其次,估计综合发展指数与旅游总收入关系方程,得到如表6所示的估计结果。由表6可以看出,方程估计的参数都很显著,方程调整后的可决系数为0.905 825,接近于1,表明模型拟合效果较好。综合发展指数的系数估计值表示旅游总收入的新型城镇化弹性,该系数估计值等于1.927 581,表示综合发展指数值增加1%,实际旅游总收入将增加1.927 581%。估计结果表明,璧山区旅游经济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弹性富有弹性,即其旅游业的增长有赖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持续发展。

最后,利用模型估计结果生成残差序列resid,并对其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由表5可以看到,残差单位根检验的t统计量为-3.578 163,其相应的概率值P为0.004 3,小于1%的检验水平,因此拒绝残差序列resid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即可以认为残差序列resid是平稳的。根据协整关系的定义[28],可以认为序列lnzsr和lnfzzs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协整向量为(1,-1.927 581),表明璧山区旅游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4.2 误差修正模型估计

表 7 误差修正模型估计结果Table 7 Estimation result of error correction model

变量系数标准差t值P值c0.149 6000.336 1234.450 7700.036 4d(lnfzzs)1.317 8451.255 0713.050 0160.020 8resid(-1)2.434 4511.217 9452.998 8190.044 5

注:R2=0.955 373;AdjustedR2=0.924 682;DW=1.256 751。

协整分析刻画了旅游总收入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长期均衡关系,为了考察旅游总收入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之间的动态关系,需要借助误差修正模型[28]来进行进一步分析。误差修正模型估计结果如表7所示。由表7可以看出,模型估计结果的F统计量相应的概率值P比较小,从而表明模型估计整体上是显著的。Δlnfzzs的系数估计值很显著,可以解释为旅游总收入的新型城镇化短期弹性,即综合发展指数值增加1%,则在短期内旅游总收入将增加1.317 845%左右,稍低于长期弹性的1.927 581%,表明新型城镇化建设对璧山区旅游业发展的持续影响更为显著。误差修正项的系数估计值在5%的检验水平下是显著的,该系数反映出对旅游总收入偏离长期均衡关系的调整力度较大,即由非均衡状态恢复到均衡状态的速度较快,表明璧山区旅游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协调发展态势以较快的速度走向正轨。

5 结论与政策建议

通过构建包含生态文明建设内容的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壁山区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指数;同时,通过探讨壁山区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指数与旅游经济发展的关系,解析两者发展的动态联系,相关结论如下:

(1)整体来看,壁山区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对生态文明的发展给予了特殊关注。新型城镇化建设走上了以环境促进产业升级和提高地区整体发展质量的新道路。此模式的最大特点即是以优质环境吸引、提升优质产业,以城郊融合、协调发展促进人口、资源双向流动。

(2)璧山区旅游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新型城镇化建设对旅游总收入变化的短期弹性稍低于长期弹性,表明新型城镇化建设对璧山区旅游业发展的持续影响更为显著。同时,误差修正模型估计表明,璧山区旅游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协调发展态势正以较快的速度走向正轨。

根据研究结论可得出新型城镇化建设对旅游经济积极的正向效应,由此以璧山区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特点为依据,在生态环境、产业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方面提出大城市郊区城镇及旅游发展建议:

(1)城市郊区环境治理与生态建设是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可采取制定城市负面清单、建立精细的污染防治管控与考评制度体系以及主动进行生态修复等措施,建设生态、生产、生活深度融合的绿色城市,从而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弹性的提升。

(2)城市郊区与主城区的产业对接、融合以及转型升级是郊区发展动力提升的主要路径,也是“旅游+”发展模式实施的产业发展要求。城市郊区在淘汰落后产业的同时,要从产业与产业、产业与生态、产业与城市共生的角度,重塑郊区与主城区的关系,促进产城深度融合以及郊区产业升级。郊区优质产业的良性发展为“旅游+”模式赋予了更多的新命题、新业态,而旅游业的发展反之进一步优化郊区产业结构,从而实现郊区发展新旧动能的良性转换。

(3)城乡一体化发展是郊区旅游产业发展的有利支撑,不断推进城乡在规划建设、政策措施、社会事业等方面的一体化发展进程。郊区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各项事业发展相较主城区还比较落后。然而,郊区作为大城市的后花园,生产、生活环境的巨大落差往往会降低区域的可进入性,放大游客的感知距离,从而影响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忠诚度。因此,持续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有利于增强市区游客的旅游体验度,增加重复购买的可能性。比如注重强调旅游交通设施的连续性,完善旅游集散设施与旅游标识,发展智慧旅游以及提升居民服务意识等等。

猜你喜欢
山区城镇化旅游
关于“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的批复
“赤脚”——一个山区医生的行走(上)
《山区修梯田》
山区
旅游
家乡的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小山区留守娃的圆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