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句法象似性理论和空间理论是当今国内外语言学和文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尝试将这两种理论相结合,研究玛丽·奥利弗诗歌的空间句法象似性,分析她的创作技巧。本文认为,句法象似性的本质是一种空间性。对玛丽·奥利弗诗歌的空间象似性的分析表明,玛丽·奥利弗的诗歌句法具有标记空间象似性、顺序空间象似性,数量空间象似性和距离空间象似性。本文的研究证明,空间句法象似性理论可以作为诗歌创作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句法象似性;空间;玛丽·奥利弗
作者简介:刘露(1994.9-),女,汉族,四川广元人,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18--02
一、引言
玛丽·奥利弗,当代美国诗人,以书写自然著称。国外的学者们对她的诗歌从生态批评,创伤理论和女性主义角度进行了研究。Debra Dean Murphy称奥利弗为“自然世界的神秘主义者”,并引用了她诗歌的三个元素。Martha E. Stone评价她为“不仅是普林斯顿更是世界的诗人”。然而,Rohan B. Preston, Mary Marcum 和Dempsey, 他们都认为奥利弗的诗歌是“模糊不清”,“懒惰”,“不必要”以及“无生气”的。但即便是这样,奥利弗的诗歌在边缘化的少数群体中依然大受欢迎。因为奥利弗的诗歌在国内的传播度还不够广,所以对她作品的研究还很有限,目前仅集中于她的作品翻译。她的诗歌的中文译本主要是由倪志娟进行翻译的。
空间认知指出人对空间的认知包括对物体及其场景特征(如尺寸、形状、规模)、物体间的关系(方向、距离、位置)的认知。这就是说:1)空间是指对物体what-where的认知;2)物体和地点在认知中是被一体化认知的。3)空间包括物体的场景特征(尺寸大小、形状、规模等); 4)空间关系——位置、方向和距离。刘永志教授认为,文学地理学中的人—地关系有两种类型,即从作者视角看是“从物理世界到心理世界,再到语言世界”的关系,从读者视角看是“从语言世界到心理世界,再到物理世界”的关系;认知语言的研究表明,这两类关系的两端具有空间象似性(spatial iconicity)②。
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玛丽·奥利弗诗歌作品中的空间句法象似性,解读奥利弗的诗歌创作技巧。
二、玛丽·奥利弗诗歌中的句法空间象似性
(一)标记空间象似性
标记象似性就是指在语言表达中,标记特征象似于额外意义,标记性从无到有象似与认知的自然程序。有标记性的句子,与正常形式的句子相比,传递了更多的信息,能使人们获得更多的意义。大写,斜体,黑体等都是对常规认知的一种偏离。例如,在诗歌Ghosts②中,玛丽·奥利弗就采用标记性语言形式:
Have you noticed?
Where so many millions of powerful bawling beasts
…
…
In the book of the earth it is written:
Nothing can die
…
…
Have you noticed? How the rain
Falls soft as the fall
…
…
To make room for me.
诗歌一开篇,诗人就用一个问句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但这个问题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是否问题,而是一种“无疑而问”。采用斜体,使问题更为醒目,诗人不止是在问自己,也是在问所有的读者,目的是为了启发大家共同的对生命的思考。表面上这首诗是在谈论鬼神,但其实作者已经在诗作中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在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是循环往复,这里没有死亡。
(二)顺序空间象似性
顺序象似性是指句法成分的排列顺序直接反映了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在诗歌中,诗人往往喜欢采用这种排列方式,因为这种方式更符合读者的认知习惯,更能引起读者与诗人之间的共情。例如,在Black Snake中,诗人這样写道:
I startled a young black snack; he
Flew over the grass and hid his face
under a leaf, the rest of him in plain sight.
Little brother, often Ive done the same.
在这首诗中,诗人先是看到了一条黑蛇,然后看到黑蛇从草地上穿行而过,再看到它把头藏在草丛中。这一切都是按照诗人所处空间的时间顺序来排列的,这样的创作手法使得诗歌平淡朴实中更添生动活泼,仿佛读者也跟诗人一起在观察这条黑蛇的一举一动。最后的一行诗,更是直接表明了作者对自然的深深喜爱,看见蛇,她并不觉得可怕,反而觉得它像自己的弟弟一样调皮可爱。诗人之所以选择顺序空间象似性来写诗,是为了把自己当时当地的感受直接传递给读者,她没有用华丽的辞藻,空间中的景物该是如何,就是如何,但就是这样可以说是平铺直叙的描写,偏偏却使诗人的自然情怀一下跃然纸上。
(三)数量空间象似性
数量象似性是指一个句子概念量越大,语义越复杂。因为越是复杂的概念,所花费的理解时间就会越长,语言表达所用的单位数量也就会相应的更多。在诗歌中,诗人经常运用重复的方法,来强化自己的诗歌力量,进而达到自己的写作目的。例如,在诗歌Five A.M. in the Pinewoods (90)中,玛丽·奥利弗在诗歌的最后一节中,连用三个“so this is …”的句式:
I was thinking:
So this is how you swim inward,
So this is how you flow outward,
So this is how you pray.
诗人发出的感叹是为了简单的引起读者的深思吗?是,也不是。三个重复句式的使用更可以說是诗人内心深处的自我总结。在此处采用数量空间象似性,是因为她自己在早上五点的松林中感受到了不同于平时的景致和情感,此时她所处的空间,对她而言,是一种新的体验,是一种震撼,她急于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情感浓烈,如何才能表达出最纯粹的感受。只有通过句式的重复使用,这样的创作手法使读者能够体会到原汁原味的真情实感。
(四)距离空间象似性
距离象似性即认知或概念上相接近的实体, 其语言形式在时间和空间上也相接近, 就是说, 概念之间的距离跟语言成分之间的距离相对应。在玛丽·奥利弗的诗歌The Turtle (127)中,诗人是这样形容她所遇见的那只乌龟的:
I happened to see, on a city street, in summer,
A dusty, fouled turtle plodding along-
A snapper-
broken out I suppose from some backyard cage
And I know what I had to do
诗人所遇见的那只乌龟是风尘仆仆的,被城市的街道弄脏了的。诗人之所以把fouled 和 turtle 的距离放得更近,其实就是为了表达城市对自然的亵渎与污染。只有自然才是干净的,而人的世俗只会污染自然。这就是距离空间象似性的表现。扑满灰尘的乌龟是作者亲眼所见,这是非本质的特点,不需要过多的思考,而风尘仆仆则是本质的特点。需要去分析乌龟风尘仆仆的原因所在。诗人并非以一个问句提出,引发读者思考。而是以两个形容词,一远一近来修饰乌龟,所见与所感都蕴含其中,空间和时间共同存在。
三、结论
通过分析玛丽·奥利弗诗歌中的空间象似性,可见其诗歌的感情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达。不同的空间句法象似性的使用,让语言产生了不同的效果,但让读者与诗人产生共情的这一创作目的是没有改变的。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为其后的诗歌作品分析提供一种新的思路。研究分析表明,句法象似性的本质其实就是一种空间性,空间象似性理论可以作为诗歌创作的理论依据。
注释:
①刘永志:诗歌的空间认知研究刍议,“语言、文学和文化的地理学视域高层论坛”主旨发言,2018年11月3日,成都。
②Mary Oliver: New and Selected Poems Volume One. Boston: Beacon Press, 2013, p.151. 以下只在文中注明页码,不再一一标注。
参考文献:
[1]Erin Holtz Braeckman: The Return to “The Child” : Nature, Language and The Sensitive Body in The Poetry of Mary Oliver. Canada: Trent University,2013.
[2]Debra Dean Murphy: Faith MATTERS: The poet in prose. Christian Century, 2019, (5).
[3]Martha E. Stone: Mary Oliver, Poet of Provincetown and the World. Gay & Lesbian Review Worldwide, 2019, (3).
[4]倪志娟:《对美国女诗人玛丽·奥利弗诗歌的四种批评》,载《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9年第5期,第48-55页.
[5]杜文礼:《语言的象似性探微》,载《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6年第1期,第60-65页。
[6]Mary Oliver: The Truro Bear and Other Adventures. Boston: Beacon Press, 2008, p.27.
[7]王寅:《论语言符号象似性》,载《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第5期,第4-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