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基于女性性别的主体意识和性别视角而着力研究文学作品的观点。因为社会传统观念和男性主导的传统文化视角下,男性作家的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会产生两极化的差异现象,即“天使”与“妖妇”两个极端人物形象的交织。笔者将以该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对法国自然主义流派作家埃米尔·左拉作品《娜娜》中主人公娜娜进行形象分析。
关键词:女性主义;左拉;娜娜;妖妇
作者简介:裴方怡(1997.3-),女,汉族,陕西西安人,现就读于西安外国语大学西方语言文化学院2019级法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法语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18--02
一、理论背景与研究背景
1、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研究背景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70年代,是西方女权主义运动发展的文学领域衍生成果,旨在以女性为文学研究的主体,针对女性在文本中的形象、女性作者的创作、女性读者的阅读等放米娜进行文学批评。著名的女性主义文学作家吉尔伯特和格巴在其名著《阁楼上的疯女人》一书中重点研究了西方十九世纪前,男性作家所书写的文学作品中出现的两种典型的文学形象,即“天使”形象和“妖妇”形象,这两种形象的产生建立在男性作家对女性的臆想和丑化之中,最终成为了文学作品中的“天使”和“妖妇”。
2、研究背景
通过知网文献搜索,共21篇论文以《娜娜》为文本进行研究,57%集中于娜娜人物形象与其它文本主人公的任务比较,24%集中于通过娜娜的写作方式对左拉自然主义的解读,其它研究集中于从心理学角度或妇女解放角度进行研究。这说明在已有的文献研究中,学者和学生主要通过这部文学作品对左拉的自然主义书写方式进行剖析,或者通过比较文学将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和其他文学作品进行横向对比,因此借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视角进行研究对该作品有一定的补充作用。
二、娜娜“天使”与“妖妇”形象
埃米尔·左拉是法国自然主义文学流派代表作家,其系列长篇小说《卢贡·马卡尔家族》中的第十部作品《娜娜》撰写了名为“娜娜”的年轻妓女的一生,娜娜从15岁开始流浪街头,在被称为“妓院”的剧院经理挖掘下,没有丝毫表演天赋的娜娜因为裸体色情表演而风靡巴黎上流社会,绅士纷纷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她唱起歌来句句走调,她连在台上应该怎样站立都不知道,她把两只手拼命向前伸,整个身子都摇晃起来,观众觉得既不得体,也不雅观。”但是随着娜娜和不同的男人周旋,她原本对美好婚姻和爱情的追求逐渐破灭,最终娜娜演变成了一个挥霍金钱、践踏尊严、轻视生命的虚荣、淫乱而自私的女人,最终娜娜因为照顾儿子而染上天花去世。“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娜娜的一生生动地展现了法兰西第二帝国上流社会腐朽堕落的图景。
1、天使形象
吉尔巴特和格巴两位女权主义作家曾经指出,在文学作品中的“天使”形象往往具有“纯洁、美丽、善良”的特征,她们都回避着她们自己--或她们自己的舒适,或自我愿望。在男性作者的视角下,天使一样的女性形象生来就带有奉献行为和牺牲精神,是男性中心主义背景下完全符合男性作家和男性读者审美意味的被高度美化的形象。“天使”形象本质是男性审美对女性角色的投射,使得男性处于“上帝情结”的影响下,女性成为了一种被幻想的理想型符号,她不再处于和男性平等对话的地位,而是一种被剥夺权利、形象、个人属性、性格特点的从属地位。
从外形来看,娜娜丰乳肥臀,美貌过人,作为爱神的扮演者,其外在条件必然是美丽的。虽然娜娜只是一个妓女,但是本质上还是一个纯真淳朴的女性,在乡村居住的时候,娜娜看到巴黎清晨的景色,也会产生对平静田园生活和美好乡村的向往,田园和乡村代表着淳朴、自然的意味和意象,这种纯真的情怀和淳朴的少女感情表达了她对家庭和爱人的强烈渴望,以及对普通简单的幸福生活的强烈追求。
但是她的人生注定了带有悲剧色彩,在严酷甚至严苛的男性社会和男权话语环境之中,她所承受的一切都建立在她的身份——“妓女”之上,在演出時,她也会对自己所扮演的充满色情意味的“爱神”角色产生厌倦心理,作为演员,她并不想总是扮演放浪形骸的人,不想总是裸体扮演色情的角色。娜娜通过米法伯爵表达自己想出演公爵夫人,而不是裸体的色情表演,这说明她渴望饰演高贵的贵妇人形象。在她的思想体系中,贵妇人形象可以把自己和肮脏奢靡堕落的上流社会生活中的“妓女形象”暂时脱离开来,使她突破在男权话语体制和社会框架下形成的社会形象。这说明娜娜作为自然人的本质仍然是追求美好生活,向往平安和幸福的。
在和孩子小路易相处的时候,娜娜的身上充满了无私而伟大的母性情怀。在15岁时娜娜被花言巧语的方堂欺骗而生下了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对待自己的儿子无微不至,表现出了母性中善良而悲悯的关怀。因为丈夫对她的家庭暴力,生活日渐贫困,为了给孩子和自己更好的生活,她不得不重新回到资本和权利的中心——法国,继续和一群觊觎其美色和肉体的各类男人周旋。她可能不是一个完美的母亲,但是在能力范围内给予了孩子最好的生活和最多的爱。甚至在儿子患病时也尽心尽力地进行照顾,最终因为照料孩子感染天花而死。
尽管主人公在社会上受尽蔑视和羞辱但是仍然没有抛弃自己的人性之善和人性之美,在生活的困难和艰苦中反而爆发出来坚韧和顽强的力量,但是左拉对于娜娜纯真的情感,即“天使”化的一面进行了弱化,并没有进行强调和突出,反而扩展开描写其奢靡腐化生活的篇章,将娜娜的“妖妇”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
2、妖妇形象
吉尔巴特和格巴也指出,在文学作品中的“妖妇”形象往往具有“放荡、堕落、奢靡、不知羞耻”的特点,被妖魔化的女性代表着男性作家心目中所有厌恶和恐惧的个人属性,像法国诗人波德莱尔作品中的“恶之花”一般盛开。“虽然在古希腊和一些民族的某些特殊时期那些出色的娼妓被人们当作名人一样崇拜,但是在世界各民族的大部分历史时期,把娼妓视为淫贱和堕落者的看法几乎是惊人的一致。”
娜娜在剧场表演时,随着情色演出的成功举行,她的身边也逐渐聚集了一群所谓的上流社会的绅士和成功人物,但是他们无一不是淫徒色鬼。娜娜在巴黎名声鹤起时,身边的男人如流水般替换,从银行家斯泰内,到未成年的资产阶级家庭小少爷乔治·于贡,再到朝廷大臣米法伯爵和最终俘获她芳心的男人方堂。她一个人与这些所谓的上流社会的绅士进行周旋,后来和银行家斯泰内、未成年的资产阶级小少爷乔治·于贡、朝廷大臣米法伯爵等都保持了一段时间的情人关系,但是对于其他男人她也来者不拒。作者通过娜娜身边男性的替换塑造了“淫荡”的特点。
通过米法伯爵等贵族的供养,娜娜过着王妃一样阔绰豪奢的生活,钱财像流水一样涌进她的家,又被她像流水一样花掉,“她成了巴黎的王后”“一切男人,连同他尘世间的所有物,他们的财产和他们的自己的姓名,都一齐被这深渊吞下,连一撮尘土都不给留下。”很多男人因为她而身败名裂,倾家荡产。作者通过对娜娜金钱观和消费观的描述,塑造了奢靡无度、虚荣拜金的形象。
“她独自站在公馆里堆积起来的财富中间,无数的男人都倒毙在她的脚下。她像古代的妖怪,在他们居住的可怕的洞穴内,铺满了白骨,脚下踩着头盖骨;她的性器官在荣耀中冉冉升起,照耀着被她害倒的男人们,犹如一轮出生的红日,照耀着杀戮后的战场,而她却像一只无意识的漂亮的牲口,对自己所干的事全然无知,她始终是一个善良的妓女。”
娜娜在左拉的笔下被妖魔化为一个妖怪,用自己无尽的欲望吞噬着男人的财富,她成为了吞噬一切的象征。她的性器官就想太阳一样照耀着她的裙下之臣,太阳象征着娜娜身上无尽的诱惑力。她的性器官是武器,她的寓所对于男人来说成为了阴暗的洞穴,男人们对于娜娜的疯狂付出堆积出了满地的白骨,她和男人之间的斡旋是战争。在小说中,作者不遗余力地用使用自然主义书写方式进行描绘,力图表现自然主义的“真实性”,将其私生活突出描写,使得“性”成为了娜娜最主要、最明显、最有利的武器,这使得其人物形象中的妖妇属性更加突出,加深了读者的印象。
“娜娜完全不是曼侬·莱斯戈,不是玛格丽特·戈蒂埃,更一点不是玛尔奈夫太太或某个奥琳柏·塔维尔妮。娜娜是个天生尤物,肉体漂亮足以戕害异性:她愚蠢,毫无雅致,全无心肝,既无恶意也无善心;她使人难以抗御,仅由于她是个女性。这是尘世上的维纳斯, 长着巴黎郊区巨大的肢体。”在混乱的男女关系和社会关系背景下,娜娜对爱情不仅专注,而且狂热,她拒绝了很多男人的追求而和方堂结了婚,但是在结婚受尽侮辱、剥削、虐待、殴打,最终因为经济困难再度成为娼妓,生活最后相当凄惨,将娜娜塑造成为以性和美貌为武器可怕的妖妇形象。
三、小结
埃米尔·左拉作为法国自然主义流派的创立者,他的作品详细地描写了以娜娜为首的娼妓的生活。在作品中左拉详尽地描述了她的个人特点,作为这本书中的主人公,同时作为法国文学中被最详尽描写的娼妓人物,娜娜既有善良淳朴、温柔可爱的一面,也有着庸俗拜金、爱慕虚荣的一面。
女权主义批评家莱斯利·费德勒曾经提出,“并不存在好坏两种女人,甚至也没有什么最初似乎坏,最终却证明是纯洁无瑕的女人,存在的只是两种期望和夹在中间的一种不完美的女人。”一言以蔽之,娜娜的形象是“天使”和“妖妇”形象的结合体。但是埃米尔·左拉作为一个西方男权社会背景下成长的男性作家,其写作视角从根本上出发于男性,即在作品中,作者大幅度地凸显了娜娜无耻放荡甚至被丑化的一面,而将“天使”的一面形象弱化甚至忽略。波伏娃指出“性别身份是生而有之的,但能不能真正拥有社会人的权利,却不是仅仅靠女性的个人努力能够达成的,而是社会性,政治性选择的结果。”因此,娜娜的社会身份是法国社会体制下的悲剧产物,最终塑造了一个“天使”与“妖妇”两个形象交织的可悲形象。
参考文献:
[1]胡铁生.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德莱塞《嘉莉妹妹》与左拉《娜娜》的人物比较[J].名作欣赏,2005(02):4-8.
[2]周佳轩.比较研读《娜娜》与《纸醉金迷》[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7(27):55-56.
[3]肖凌.对左拉作品《娜娜》的自然主義解读[J].文学教育(下),2016(08):110-111.
[4]李家璇.试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娜娜”人物形象特征——《娜娜》书评[J].大众文艺,2014(05):35-36.
[5]谢春丽.论《娜娜》中的现代主义因素及其意义[J].甘肃高师学报,2013,18(03):36-38+142.
[6]何峰.征服男性的妖妇与走向堕落的反抗——潘金莲与嘉尔曼、华莱丽、娜娜之比较[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9(06):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