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指近30年来首次大修“数字牛市”要来了?

2020-07-14 16:22仇广宇
中国新闻周刊 2020年23期
关键词:大修股民计算方法

仇广宇

“A股第一指数”沪指放出“大招”。上海证券交易所(简称上交所)6月19日发布消息,决定自2020年7月22日起修订上证综合指数(简称沪指)的编制方案。这也是沪指自1991年发布以来第一次重大修改。

根据上交所的回应,此次修订采纳了“三大路径”,背后有其原因:剔除不良的ST股,对指数影响较小,利于优胜劣汰;延长新股计入时间,有利于排除前期新股被爆炒的波动性,引导长期理性投资;科创板上市证券的纳入有利于增强指数的代表性,优化以传统公司为主的指数结构。

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沪指这个29岁的老牌指数一直被批评表现不佳,和GDP增速不匹配,其编制方案修改也成为今年“两会”的热门话题。据《中国基金报》报道,最近10年,沪指的涨幅仅为18.08%,远远落后于沪深300指数、上证50指数等。从行业结构看,沪指也存在着金融、工业类传统公司比例过高的弊病。

虽然沪指的科学化改革是一次重大利好,依舊有专家和股民会提出怀疑,这是不是短期的“假性上涨”,改完也无法体现经济的真实走势,依旧“失真”?

股票交易所里的股民。图/IC

实际上,“大修”背后确实还有重要的难题待解,这个问题就是加权方法。沪指的计算方法是总股本加权,这种方式的弊端是会让庞大市值公司(如中石油等)的股价变动对整个指数造成巨大影响。反观国际上的指数,标普500等早在2005年就已经换了更科学的计算方法,沪指的行动速度确实显得有点迟缓。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在今年5月25日发表文章谈到了沪指的四大改进路径,其中提到的三大路径已经在此次修改中实施。对于唯一没有实施的加权方式改革,他当时预测,因沪指对此类改变尚无经验,历史一致性与可比性、投资者使用习惯等问题尚需考虑,因此或需一定的观察和评估时间。

这次的改革与其说是“大修”,不如说是一次中等的修补,对于现有存在的历史问题确有改善,但作用有限。不过,积极效应也是可以预见的,修改完规则的沪指在前期应该会获得可以预见的上涨,甚至有人认为未来“牛市可期”“3000点魔咒要破”,尽管有些夸张,但如果积极的数字真的出现,也会吸引不少散户进场。

当然,编制方式的改革毕竟是“统计问题”,真正提振中国股市的还是经济发展和更多公司企业的优异表现。从这个角度看,沪指更值得我们期待的重点改动还是科创板上市证券的纳入,这一动作不但能提高沪指的代表性,优化已经变得过时的指数结构,也可能让过去数年“错过BAT”的股民享受到高新科技、网络经济的红利,也代表了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

猜你喜欢
大修股民计算方法
极限的计算方法研究
化学反应平衡常数计算方法的探讨
第二重要极限的几种计算方法
力量
力量
悲催的股民
西藏文物 迎来大修时段
你是新股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