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报考大学时,母校北师大附中各科老师都认为,他报考数学系、中文系、美术系、音乐系,都会大有出息;母亲则希望他子承父业学教育。钱学森受孙中山《建国方略》关于发展铁路交通设想的影响,毅然选定学铁道工程,为国家造铁路。他报考了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铁道机械工程专业。
钱学森以入学考试第三名的成绩考入交通大学,憧憬着做詹天佑式的工程师,学业出色。适逢一二八事变,上海日本驻军动用空军狂轰滥炸,中国守军没有战场制空权,傷亡巨大。钱学森与同学们议论,看来学铁道工程对国家用处不大,你把铁路刚刚修好,日本飞机一炸,就不能用了。所以他决定改学航空工程,当一名航空工程师。
于是大学毕业后,他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攻读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学习过程中,他发现当时航空工程师工作以经验为多,意识到掌握航空理论可以事半功倍。在获得硕士学位以后,他又决定转向攻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数学博士学位,从事空气动力学、固体力学和火箭、导弹等领域研究,成为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
1955年8月,钱学森历经劫波回国以后,以国家需要为志向。把毕生精力贡献给了我国航天事业,成为我国导弹航天事业起步和发展的引领者。1956年10月,钱学森担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即导弹研究院)院长,开始培养新中国第一批火箭导弹人才,1960年2月19日他具体领导的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试验型液体燃料探空火箭首次发射成功,后来又使用国产燃料成功发射了探空火箭,为日后卫星研制和发射奠定了基础。之后,钱学森又主持“两弹一星”的技术攻关和试验工作,1966年10月27日我国第一枚核导弹成功发射。
(晏苏摘编自《光明日报》,2019年6月20日,钱永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