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瑞鹤 孔德贤 赵嘉琦
九曲黄河,犹如一条长长的彩练,穿过中原大地东流入海。新乡市平原示范区韩董庄镇杨厂村,则像一颗珍珠,镶嵌在黄河北岸。
5年前,杨厂村是一个出了名的省级贫困村,这里位于河南省“三山一滩”重点贫困区。受区域位置的限制,交通闭塞,经济落后,群众致富没门路,村里发展没出路。2017年11月,李汝江担任杨厂村驻村第一书记。军旅出身的他秉承“忠诚、奉献、爱国”的戍边精神,俯下身子,真抓实干。不到3年的时间,他带领着杨厂村完善了基础设施,打造了党员队伍,发展了优势产业,闯出了一条脱贫致富、全面发展的振兴之路。
倾注一腔真情,将脱贫攻坚当战场
杨厂村地处黄河滩区,由前杨厂、后杨厂、小任庄和胡窑4个自然村组成,656户、3138口人,是韩董庄镇最大的行政村。
今年50岁的李汝江,曾在中哈边境守防27年,多次立功受奖,曾获国防服役银质纪念章。杨厂村是河南省委办公厅的定点帮扶村,16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村子大,问题多,基础条件差,脱贫任务重。2017年,正值脱贫攻坚关键之年,李汝江主动请缨,要求前往杨厂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杨厂村显然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用村支部副书记刘文富的话说,当时的杨厂村“街道坑洼不平,村里脏乱不堪,在村里走一圈,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当李汝江脚踏尘土走进杨厂村时,历经无数边关风雨的他,心头还是不由得一紧。但在李汝江心里,“忠诚、奉献、爱国”是戍边精神的实质和内涵,作为一名军人,面对任何困难,都要迎难而上。
从来到杨厂村的第一天起,李汝江就开始了构思和谋划。他每天用脚步丈量着大街小巷,用侠骨柔情关心着村民百姓。27年前,他将美好青春献给了高原边防;如今,他义无反顾走到了脱贫攻坚的最前沿。
为了方便工作,他将爱人接到村里为自己提供“后勤保障”;村里人才少,他通过关系协调4名大学生来做义工;街道垃圾成堆,他想方设法购置8台垃圾清运车;没有清洁工,他自己出资6万余元,把村里8名贫困人员组织起来;看到贫困户生活困难,他经常自掏腰包300元、500元地给予接济……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两年来,李汝江把杨厂当家乡,视村民为亲人,一心付出,不求回报。群众对他更是敬爱有加,感恩不尽,干群关系鱼水情深。
躺在病床上,76岁双目失明的五保贫困户刘甫亚在弥留之际,一听到脚步声就问“是李书记来了吗?”60岁的贫困户张大智,养了一只漂亮的大公鸡,逢人就说,这是特意给李书记留的;70岁的王玉全是个哑巴,每当有人到他家走访,他都要拉着来人的手,指着门口新修的道路和家里购置的物件,兴奋地比画着向李汝江表示感谢……
强化组织建设,使党员干部能战斗
一走进杨厂村村委会,人们都会心情振奋。迎面墙体上,“党旗红,事业兴”的红色标语庄重醒目;走廊里和办公室,有的悬挂着党旗,有的张贴着党史,有的书写着入党誓词。这里处处显示着“党”的标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扶贫开发同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
给钱给物,不如给一个好支部。作为河南省委办公厅派驻的第一书记,李汝江对基层党建的重要性更为看重。结合杨厂村村情,他探索出了“建强一个组织阵地、营造一种党建氛围、实施一项交班制度、组织一次党日活动、制定一套管理办法”基层党建“五个一”工作法。
“五个一”工作法的有效实施,使杨厂村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思想觉悟,以及工作能力快速提升。“特别是每天早上的交接班制度,就像我们的‘充电站和‘加油站。党员干部在一起盘点工作,交换意见,共想办法,这是我们村解决疑难杂症的法宝。”杨厂村党支部书记胡封昌激动地说。
制度有了,落实是关键。两年多的驻村工作中,李汝江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每天早晨,他都坚持6点钟起床,然后在村里角角落落走一走,看一看;每天上午的例会,他都雷打不动准时组织召开;星期天或节假日,他坚守在村开展工作已成常态……在大家眼里,他是名副其实的“拼命三郎”。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在李汝江的带领下,杨厂村很快拥有了一支团结有素、坚强有力、能征善戰的党员干部队伍。“不管我将来在不在这里,这‘拧成一股绳的力量,谁也带不走。”李汝江高兴地说。正是这样一支队伍,使杨厂村“小散乱污”治理、打通断头路、土地流转等难题迎刃而解。
时至今日,新冠肺炎疫情尚未解除。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春节没有过完就早早回村的李汝江,带领着杨厂村60多名党员干部,不辞辛劳,不畏风雪,日夜防守,确保全村村民无一人感染,向党和国家递交了一份完美答卷。
抓好产业发展,保贫困群众致富快
“原来我在郑州一家搅拌站打工,离家远,工资低。自从来到由甲田,每月工资都在3500元以上,也方便照顾家了。去年,在李汝江书记的帮助下,我把家里破旧的房子进行了翻新,还添置了许多新家具。”在杨厂村由甲田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由甲田),杨厂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娄彦国总是乐呵呵地忙里忙外。今年56岁的他,腿有残疾,妻子患有智障。娄彦国虽大字不识几个,但会维修水电,被公司总经理徐桂峰称为“能人”。
“贫困户郭百杰50多岁,女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他在公司踏实肯干,还学会了开叉车,月工资4000元以上;贫困户赵磊华,患有癫痫病,在公司看大门,别看他精神有些问题,但工作认真负责,月工资2500元以上……”说起公司贫困户的情况,徐桂峰都了如指掌。
脱贫最关键的环节是增加贫困户收入,增收最根本的途径是发展扶贫产业。
善思者智,善行者远。2018年,李汝江将以净菜加工为主的公司由甲田引进杨厂村。净菜加工是根据客户需求,将蔬菜加工成不同规格的成品或半成品,减少了垃圾进城,降低了企业成本,受到食品和餐饮行业的普遍欢迎。
不仅扶上马,还要送一程。一年多来,李汝江帮助由甲田申请项目资金1000余万元,并不遗余力帮助对接市场。在他的帮助下,由甲田迅速发展,每天为“三全”“思念”“白象”等企业配送200余吨净菜,年销售额突破1亿元。
2019年,由甲田结合发展需求,建设了20栋大棚试种木耳,结果大获成功,一栋大棚年净利润达2万元以上。今年,由甲田打算在杨厂村建设木耳大棚200棟。并和周边师寨村、孟庄村等村进行合作,建设大棚400栋。这些大棚建成后,由甲田采取“统一技术,统一物资、统一管理、统一回收”的合作模式,确保木耳种植标准化、无风险。这样一来,每年就需要木耳菌包1000万袋以上。眼下,李汝江正协调由甲田和杨厂村进行合作,共同成立一个菌包厂。
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帮助他们致富增收,由甲田发挥的作用不可或缺。目前,由甲田带动周边2000余人就业,为贫困群众提供150个公益性岗位。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除了净菜加工,杨厂村还拥有食品加工、光伏科技和家具生产等10余家企业,为周边提供6000个就业岗位。在产业扶贫的带动下,杨厂村16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已有162户成功脱贫。他们中的许多人,还建了新房,买了轿车,不仅脱了贫,还致了富。
产业发展了,村集体经济收入自然丰盈。现在,通过开发商业街、市场租赁,以及将富余资金投放到公司获得利益分配的形式,杨厂村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已突破100万元。等菌包厂建成投产后,杨厂村集体经济将实现跨越式发展,预计仅此一项年收入不低于150万元。
勇于责任担当,让乡村发展有力量
如今,行走在杨厂村宽阔平坦的街道上,两边路灯伫立,屋舍俨然,村容村貌整洁美丽。村东头,宽敞的文化广场是最热闹的地方。每天晚上,村民饭后来到这里,或聊天说笑,或载歌载舞。
人们很难想象,眼下富裕幸福、美丽祥和的杨厂村,起步于两年前李汝江一次大刀阔斧的街道整顿。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李汝江来到杨厂村不到两个月,就发现村主街道两旁私搭乱建成风,许多村民见缝插针,搭起棚子、盖起房子,沿路做起了生意。面对这种情况,群众心里不满却不好意思说,干部觉得不妥但不愿意管。渐渐地,这条路成了一个秩序混乱的市场,堵塞了交通,严重影响了村容村貌。
在戍边养成“硬作风”的李汝江顶住各种压力,多方沟通,成功拆除主街道违建50余处,并将马路市场进行了搬迁。与此同时,他借机对4个自然村的56条街道进行了专项治理,拆除私拉乱建260余处,打通了15条断头路,规范了宅基地建设。这一举措,不仅维护了广大群众的利益,也为杨厂村的发展扫除了障碍。他一身正气、敢于担当的作风,赢得了村民的普遍赞誉。
扫除道路障碍后,李汝江把完善基础设施和办好惠民实事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两年来,他四处“化缘”,多方争取资金近亿元,先后协调实施了30多个项目,硬化了村内道路,美化了村容村貌,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新建了排污管线,修建了文化广场,进行了厕所改造,让村民用上了天然气……
进入2019年,乘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东风,李汝江又在邻黄河北大堤的胡窑自然村规划建设了2000亩樱花海棠园,为杨厂村美丽乡村建设,增添了更加精彩的一笔。
站在胡窑村一处开阔地举目眺望,年初栽种的海棠树枝繁叶茂,一片葱茏翠绿,蔚为壮观。谁能想到,半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废弃多年的荒地,上面坑洼不平,残砖断瓦、杂草丛生。面对发展机遇,春节刚过,李汝江就带领村民平整土地,栽种海棠,将千亩荒地变成了一片花海。
接下来,李汝江将继续引进企业,依托樱花海棠园,带领胡窑村大力发展文旅产业。在樱花海棠园里开发建设人工湖、温泉、小木屋、民宿、餐饮等,真正将胡窑村打造成集扶贫基地、苗木基地、网红基地、观光旅游基地、婚纱摄影基地于一体的多产融合发展的美丽乡村,使胡窑村走出一条生态环保、宜居宜业的高质量发展路子,并带动周边4000余人实现就业。
现在的杨厂村,产业兴旺、风清气正,村民收入连年增加,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群众心里满满的幸福感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