俎全民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养猪行业也在快速发展,猪的养殖数量日益增加,养殖规模在不断扩大,这不仅仅满足了人们对于猪肉的需求,也促进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但是,养猪行业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疾病是其中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因此,加强猪病综合防控,减少疫病发生,是每个养猪人必须重视的问题。本文主要就规模化猪场生猪疾病的产生因素及防控措施进行简要介绍,以供参考。
[关键词] 规模化猪场;生猪疾病;防控
[中图分类号] S858.2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0)13-113-2
随着我国养猪业的不断发展,不仅仅满足了人们对于猪肉的需求,也促进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但应看到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猪疫病的防控形势日益严峻,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生猪疫病问题比较复杂,如果不及时进行预防与控制,不仅仅会对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会危害人体健康[1]。
1 规模化猪场生猪疾病的产生因素
1.1 饲养管理水平低
猪舍管理工作是影响生猪健康生长的主要因素,规模化养猪需要实施精细化、科学化、专业化管理,但是很多养猪场饲养管理技术水平不高,很多养殖户不重视饲养管理,导致生猪患病率较高,从而影响猪只健康生长。为了追求养殖经济效益,很多养猪户忽略了对于猪舍的管理,将工作重心放在饲料配制方面,片面追求生猪质量的快速增加,在特殊时期生猪甚至出现大量死亡现象,从而影响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1.2 环境卫生条件差
一些规模化猪场圈舍卫生条件差,消毒防疫设施不齐全,没有真正落实消毒管理制度。实践中,笔者发现很多猪场不重视病死猪、粪污的无害化处理,建设的粪污处理设施形同虚设。饲养人员及运输生猪的车辆也是引发生猪出现疾病的原因。因为饲养人员和车辆流动性很大,会将外界的细菌带入猪舍,导致猪舍的养殖环境发生改变,导致猪只染病。比如,目前我国流行的非洲猪瘟,如果运输生猪的车辆和人员消毒管理不严格,那么易造成病毒传播、疫情扩散。
2 规模化猪场生猪疾病防控措施
2.1 严格落实各项管理制度
猪场疫病的发生涉及多个环节,如养殖饲料配制、兽药使用、消毒防疫、免疫接种和员工培训等。因此,规模化猪场首先要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从猪场生产、防疫消毒、投入品购进、养殖档案到无害化处理、生猪出栏检疫申报等全程建立一套完备的管理制度[1]。同时,要严格落实各项制度,如强化企业员工培训制度。企业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深入地将生猪养殖的每一个细节向生产人员进行指导培训,让他们严格落实各项环节的管理制度。特别是生产技术人员要有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丰富的养猪实践经验,了解本场猪病疫病的发生规律和现状。
2.2 做好猪舍的空气流通工作
夏季气温较高,蚊虫、苍蝇易滋生细菌,这个季节也是生猪配种的关键时期,如果养殖户不注重对猪舍进行通风换气,很有可能会因为通风不良导致温度上升,进而导致猪仔产量及其存活率下降。而要想做好猪舍空气流通工作,可以在猪舍顶部安装风扇定期进行通风换气,将猪舍内部积累的热气排出去,为猪只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同时,可以在猪舍安装降温系统,以有效为猪舍降温,保证猪舍温度、湿度适宜,从而降低传染病的发生率,可有效地改善养殖环境,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当严寒季节保温与通风发生矛盾时,可向猪舍定时喷雾过氧化物类消毒剂,起到杀菌、除臭、降尘、净化空气等作用[2]。
2.3 加强饲养管理,实行精细化饲养
①保育舍和肥育舍实行“全进全出”制,做到下批猪进入前进行彻底的清扫和消毒,有效控制各种疫病的交叉感染;②为各阶段猪只供给营养全面、新鲜、无霉变的饲料以及清洁的饮用水;③每天对猪群进行健康检查,发现问题猪要及时治疗,应尽早淘汰僵、弱、无治疗价值的猪,并进行无害化处理;④公母猪每年驱虫3次,肉猪不少于2次,夏季做好灭蝇灭蚊工作[3]。
3 结语
养猪业是养殖业中较为基础的产业之一,但是当前养猪业发展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尤其是规模化养猪场疫病防控工作的落实成为制约养猪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今后在规模化生猪养殖过程中,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要注重对生猪的管理,尤其要做好疾病防控工作。这就需要坚持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饲养管理制度,做好猪舍通风工作,为生猪的健康生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同时,要注重对养殖户宣传培训传染疾病预防知识与防控知识,不断提高兽医人员的专业水平,这对于生猪养殖是十分重要的,有利于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收入,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宋艳萍.规模猪场生猪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探究[J].吉林畜牧兽医,2020(1):125,128.
[2]陈怀忠.规模猪场生猪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探究[J].兽医导刊,2019(20):122.
[3]鄒礼健.规模猪场病毒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探究[J].畜牧兽医科学,2017(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