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佳昀
摘 要:港珠澳大桥沟通着香港、珠海、澳门,被誉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港珠澳大桥的建成为香港、珠海、澳门等地区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带来了很多好处,它让人才、技术等资源实现了自由流动,并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更好地促进了粤港澳大湾区的蓬勃发展。港珠澳大桥的建成,真正实现了地区与地区之间的沟通便捷、资源互补。
关键词:港珠澳大桥 地区合作 粤港澳大湾区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0)07(a)--02
港珠澳大桥沟通着香港、珠海、澳门,被誉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它坐落于中国广东省珠江口伶仃洋海域内,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环线高速公路南环段。这座从设计到建设前后共历时14年的大桥向西横跨南海伶仃洋水域接珠海和澳门人工岛,终止于珠海洪湾立交,缩短了三地的通车距离,让三地的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相互沟通,开拓了一个新世界。2019年,港珠澳大桥流经的车辆超过150万,来往于香港、珠海、澳门三地的人数超过了2500万,进行货物贸易更是超过了84亿元。
1 港珠澳大桥对区域经济及地区合作的影响研究综述
港珠澳大桥曾被业界称为桥梁界的“珠穆朗玛峰”,这是中国综合国力的强大表现。学者王忠耀、吴春燕在《港珠澳大桥:“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中强调港珠澳大桥具有多项世界之最,它是世界上最长、耗资最高、拥有最长海底沉管、最具有挑战性、预计使用寿命最长、颜值最高的跨海大桥。且“世界之最”的背后,是港珠澳大桥在建设管理、工程技术、施工安全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填补诸多“中国空白”乃至“世界空白”,进而形成一系列“中国标准”的艰苦努力。
港珠澳大桥同时也牵动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要想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和国际科技创新的中心,港珠澳大桥起着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学者陈秀英在《以港珠澳大桥开通为契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现代产业体系》中强调,粤港澳大湾区面临创新要素流动与配置不畅通、产业服务化发展迟滞、智慧金融与产业科技发展缓慢、产业高端人才集聚不对称等严峻问题。要想把劳动密集型产业真正转型为知识密集型产业,更好地利用科技金融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只有真正利用港珠澳大桥这一有利契机,并积极利用和探索港珠澳大桥联结珠江两岸的便利条件,让创新资源充分流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朝着建设“环桥自贸港”的方向而努力。
港珠澳大桥的建成更辐射着周边的城市。学者禾立在《桥连三地融合发展》中,以作为内地唯一与港澳陆桥相通的湾区城市珠海为例,讲述了港珠澳大桥建成后珠海正从交通末梢转变为交通枢纽城市,珠海现已集人工、仓储、物流等优势于一体,在对外贸易方面占有一席之地。而香港通过港珠澳大桥也更好地与内地的更多城市进行经济往来,促进其长期稳定发展,并更好地发挥其世界一线城市的作用。
2 港珠澳大桥对区域经济及地区合作的影响研究基本概况
2.1 港珠澳大桥的基本概况
港珠澳大桥由桥体、岛屿、隧道组成,这座从设计到建设前后共历时14年的大桥向西横跨南海伶仃洋水域接珠海和澳门人工岛,终止于珠海洪湾立交,是连接香港、珠海、澳门的交通要道。桥隧全长55千米,其中主桥29.6千米,香港口岸至珠澳口岸41.6千米。为了增加车辆的流通,从东西方向来看,分别由名为青州航道桥、江海直达船航道和九洲航道桥组成。海底隧道更为“特别”,它位于大屿山岛与青州航道桥之间,并通过人工岛屿来连接其他桥段,通过连接线来与公路接轨,既便捷又实现了各地沟通无阻。港珠澳大桥以“战略、创新、功能、安全、环保、文化”等方面要求融为一体,做到全面发展,满足不同类型需求。
2.2 港珠澳大桥的经济效益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港珠澳大桥的经济效益日益突显。货物出口方面,据资料显示,截至2019年9月底,大桥货物出口累计近22亿元,价值约为85亿美元,货物的始发、收货地超过150个,可见涉及的范围之广。在旅游业方面,据统计,赴澳出行的旅游模式方面,2019年1—9月的入境旅客中,不过夜旅客同比增加30.6%至1593万人次;留宿旅客总量也同比增加4.9%至1427万人次。在科技创新方面,近50個港澳台创新创业团队入驻江门珠西创谷孵化器,在珠海横琴自贸片区,一年中新增注册澳门企业近500家,港澳企业超过3000家。
2.3 港珠澳大桥采取“快、准、稳”模式
“三地三检”模式让通关更加安全,其中,珠澳采取“合作检验,一次放行”的创新模式,让快速、便捷成为常态;离境有序“右转左”,根据车型实际调整;全路程网络化,可根据手机地图实时跟踪位置。港珠澳大桥用“快、准、稳”做到自通行至今零事故的卓越成绩。
3 港珠澳大桥开通的当前阶段所面临的问题
3.1 公众仍存在建桥资金能否收回的质疑
从大桥建设至今为止,巴士的收费标准为200~300元,据统计,自港珠澳大桥开通以来,截至2019年12月,港珠澳大桥穿梭巴士共发送超55万班次,运送旅客超1800人次,平日每天发车约80辆。尽管这样,仍有公众质疑,上千亿元的大桥,仅这些车辆的来往仍是不够的,距离“车水马龙”仍有距离,大桥的使用率太低,港珠澳大桥成本收回可能要超过100年。
3.2 过检手续繁杂,缺乏实践性
大桥开通后,通行港珠澳大桥的港澳跨境私家车配额共900个,早在2018年4月发放完毕,后续还不得而知。安排粤港、港澳跨境巴士配额共200个,其中粤港150个,港澳50个,而满足申请要求的公司也寥寥数家。在转乘计划中香港车主到澳门停车申请手续繁杂,与港澳私家车车主采取的“左右通行”方式不同,给人们也带来了许多不便。港珠澳大桥通车后有不少市民想要一睹大桥的风采,但是由于手续不够齐全,即使上了大桥也没办法来往于香港和澳门之间。
3.3 三地车辆流量差异导致内地车辆在桥上通行受阻
由于内地道路面积较大,可以承受较多私家车辆进入,而港澳道路面积较小,街道较为狭窄,若让大量的内地私家车进入,这样会使港澳交通大量拥挤,让本来“人多地少”的港澳地区变得更加拥挤。
4 港珠澳大桥对区域经济及地区合作的影响研究
港珠澳大桥的建成不仅促进了港、珠、澳三地的经济发展,随之还促进了各地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让资源充分在港、珠、澳三地自由流通,进而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的飞速发展。
4.1 缩短港、珠、澳三地距离,实现经济相互连通
港珠澳大桥开通后,它的优势并不仅凸显在距离的缩短,桥体建设的牢固、美观,更多的是它让港澳地区与内地的更多城市相互连通,真正实现了文化、经济相互交流。既能让香港发挥其金融中心的强大辐射作用,又能让资源配置达到高效,也可缓解人多地少的现状。据数据显示,大桥的建设为香港带来约200亿港元的经济收益,并促使香港GDP增加1.3%~1.6%,且能够让三地的金融、物流运输、国际贸易等方面飞速发展。与此同时,大桥的通行更有利于旅游业,距离的缩短、政策的支持,让旅行目的地拓展到粤、港、澳三地。据统计,2019年港珠澳大桥流经的车辆超过150万,来往于香港、珠海、澳门三地的人数超过了2500万,进行货物贸易更是超过了84亿元,这给三地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促进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发展。
4.2 人才集聚效应显著
由于港珠澳大桥的通车,让粤港澳大湾区各地经济、交通等方面沟通更加便利,人才集聚效应凸显于大湾区一带。《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及人才流动报告》显示,人才已呈现出非常强的净流入态势。湾区总体人才净流入率为1.39%,较去年同期的1.24%进一步提高,公众的关注热度更是接近于北、上、广。港珠澳大桥的开通让三地之间的通勤时间大大缩短,物流运输及生活成本也呈现下降趋势,据数据显示,大桥的通行使西岸各城市可增加600~1000亿元的GDP。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了大幅度提升,让“一小时优质生活圈”不再是梦,也让粤港澳大湾区收获了许多高学历人才。
5 港珠澳大桥建设的意义
5.1 经济意义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有利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排名前列的世界级城市群,同时促进其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各地利用港珠澳大桥能更好地促进人才、技术、服务等方面资源的流通,缓解珠江两岸的经济不平衡,实现地区之间真正的取长补短,激发地区之间更多潜在的可能性。
5.2 政治意义
港珠澳大桥是香港、澳门回归百年来必不可少的一个标志性工程。它的建成体现了中国经济、技术、文化的进步,更让中国在世界建筑行业内站稳了脚跟。港珠澳大桥的“七项世界之最”也将中国的“工匠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用“高、尖、精”将中国精神推向了世界。
5.3 社會意义
香港、珠海、澳门地区的各方面有效互补与沟通得益于港珠澳大桥的建成,并推动旅游、养老等行业飞快发展。港珠澳大桥不仅是一座桥梁,还是沟通中国人民更加团结的枢纽,体现了全球华人对祖国的思念。
6 结语
本文从港珠澳大桥的基本概况以及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出发,简要地介绍了大桥的现状,并从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介绍了港珠澳大桥的建成对于香港、珠海、澳门等地区的有利影响及其显著成果。港珠澳大桥的建成为世界其他国家提供了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王忠耀,吴春燕.港珠澳大桥:“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J].党员文摘,2019(12).
陈博.港珠澳大桥开通一年,经济账怎么算[N]. 中国城市报,2019-11-04.
陈秀英.以港珠澳大桥开通为契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现代产业体系[J].中共珠海市委党校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2019(04).
禾立.桥连三地 融合发展[N].人民日报,2019-11-24.